“水货彩瞳”有安全风险!香港机构呼吁加强医疗器械进口监管

南都N视频APP · 港澳台live
原创2025-10-21 23:05

俗称“彩瞳”的装饰性隐形眼镜,近年来在香港市场上流行,但非正规渠道的“水货”隐形眼镜质量良莠不齐,且有安全风险,引起社会关注。10月21日,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全球消费者医疗器械监管对比研究和调研结果。该调查发现,香港尚未建立医疗器械法例,而消费者普遍欠缺对相关平行进口产品(俗称“水货产品”)的分辨能力。该协会也围绕规管医疗器械立法提出了多项建议,希望香港特区政府设立消费者医疗器械强制注册制度,同时限制未注册从业者的网络销售行为,减低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等。

图片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会长叶笑丽(左)及眼科专科医生汤文杰(右)出席消费者医疗器械监管国际研究及调研结果发布会。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早前对全球消费者医疗器械(包括隐形眼镜)的监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全球多地都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医疗器械监管制度及法律,涵盖对消费者医疗器械的监管。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会长叶笑丽表示,尽管各地对隐形眼镜的监管方式不同,但对这一风险较高的消费者医疗器械,都有比香港更高的监管要求。该协会一直关注公众的眼睛健康,建议消费者应该从合法及安全的途径验配眼部产品。

另外,为了解公众对消费者医疗器械的风险认知,该协会早前通过电话开展调查,成功访问了1008位香港市民,有超过81%的受访者认为,“水货”产品不安全;然而仅有大约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分辨“水货”产品。对于香港应否为所有消费者医疗器械设立强制性注册要求,有40.9%的受访者表示“认同”或“非常认同”。此外,受访者对禁止网络平台及实体店销售未注册医疗器械,则存在意见分歧。

图片

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会长叶笑丽介绍调研结果。

在发布会现场,香港眼科专科医生汤文杰则提醒市民,隐形眼镜会直接接触眼角膜,属于医疗器械,即使是装饰性隐形眼镜也需要由专业人员安全验配。他表示,每年会接诊大约5宗至10宗因为不当使用隐形眼镜导致不良后果的个案。其中严重的例子包括刮伤眼角膜及细菌性感染,视力可能因此受损。汤文杰提醒,就算只是佩戴几个小时,“彩瞳”已经能够对眼睛构成重大影响,每年有大约1宗至2宗严重个案需要进行角膜移植。

汤文杰表示,消费者应该避免在网上购买不明来历的产品。此外,并非所有人士的眼睛状态都适合佩戴隐形眼镜,无论是矫视还是装饰性隐形眼镜,都应该找注册视光师或眼科医生验配。他提醒,如果佩戴后眼睛感到不适,应该尽快求助眼科医生,避免因情况恶化令眼角膜受损留下伤疤,严重或需要进行手术可能会留有后遗症。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则提醒,消费者购买隐形眼镜时,应该留意包装盒上是否有正货条形码或标签,并检查相关标签是否完好无损。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肖遥 发自香港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