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AI应用在早期阶段,无法取代人的决策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10-23 16:12

南都讯 记者杨文君 发自上海  10月23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清华大学(THU)联合主办的2025外滩年会在上海开幕。

在“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的圆桌环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浅谈了一些关于金融与AI的看法。他表示,金融与科技的互动历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回顾历史,过去,款项的支付需要依靠人背马驮的远程操作;一千多年前我国北宋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也得益于当时印刷术和版画技术发明的支持;电气时代解决了汇款难题;互联网时代,则实现了金融业务的24小时运营。因此现在金融行业成为AI新科技的领先应用者,我们并不感到意外。

图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

据肖远企介绍,目前,AI在金融行业主要用于优化业务流程和对外服务。他举例道:第一个例子是关于银行业的案例,上海浦发银行建立了人工智能中心,已经投入了近5亿元资金,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应用涵盖了内部管理架构改造到对外服务产品与方式的变革,内外协同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如今,客户在浦发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体验已完全不同,自动化程度更高,客户更深地嵌入服务流程中,客户与柜员的互动更强,柜员也能借助AI更迅速、准确地解决客户的问题。

“我当年在参加工作时做过几年银行柜员,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需要向经理或同事请教,花费时间比较长,有时候一个业务可能耗时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现在,柜员借助AI能高效解决客户的问题。”肖远企说。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保险业,根据平安保险的披露,其80%的客户服务与互动问题都是通过AI进行的,响应速度更快,并且回答标准化,更加改善了客户关系的管理。”肖远企还介绍道。

当被问及“随着AI效率提升,这是否会带来内部员工安置压力”的问题时,肖远企表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金融机构单纯因AI应用而出现员工安置压力的案例。我们认为,员工是金融机构最有效的生产力,每一位员工都在创造价值。尽管AI发展迅猛,应用广泛,但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目前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其作用仍是辅助性的,无法取代人的决策。以我刚才提到的柜员服务为例,AI是辅助工具,无法替代柜员与客户之间个性化的互动。在信贷、保险定价、定损、精算等关键领域,仍然离不开人的专业判断。在金融领域,人才始终是我们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资产。”

肖远企还表示,事实上,AI的应用还可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AI的应用究竟是边际性改变、增量性变革,还是根本性颠覆,这是我们需要继续观察的。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