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赛道的资本化进程与市场竞争正在同步加速。
10月2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九识智能近日宣布完成1亿美元B4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蓝湖资本、BV百度风投等新老股东跟投。截至本轮,九识智能B轮已完成融资4亿美元。
在行业大打“万元价格战”、资本加速向头部集中的背景下,此轮融资备受关注。根据九识智能披露的信息,新注入的资金将用于加大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供应链自主可控、全球市场拓展及客户服务体系提升等方面。
从三大系列到万台交付
与行业内其他玩家不同,九识智能在成立之初便进入L4 RoboVan(中大型无人货车)领域。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九识智能目前已构建了清晰的产品矩阵,以应对不同城配场景:
Z系列:2023年5月首发,是其L4 RoboVan量产车型,主打全场景兼容性,覆盖标准配送、重载长距等。
E系列:2025年5月推出,面向快递物流等轻抛货场景,车体更轻、货箱更大。其中E6车型曾喊出“一部手机的价格”,定价1.98万元,被视为应对行业“万元价格战”的主力产品。
L系列:2025年8月推出,主攻重载难关,载重达1.8吨以上,适配米面粮油、轮胎汽配等重货运输。
“我们真正下沉到用户场景,和客户一起工作,理清他们的实际需求。”九识智能CEO孔旗此前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曾表示。这种“场景定义产品”的思路,正转化为规模化成果。
据九识智能最新披露的数据,其RoboVan整车销售市占率已超76%,2025年9月实现累计交付运营无人车超10000台,安全行驶总里程超5000万公里。通过“AI Driver订阅模式”,称可帮助客户平均降低运营成本66%。
资本加注下, 行业“价格战”加剧
惨烈的价格战背后,是资本的“弹药”支撑。
2025年被认为是无人配送赛道的“万元价格战”元年。菜鸟GT-Lite将裸车价打至1.68万元,新石器(Neolix)则推出“零首付、FSD终身免费”方案,行业迅速转变为“万元级”的生产工具采购。
价格的下探迅速带来了市场的井喷,而市场的爆发反过来又吸引了资本的密集加持。 2025年以来,赛道热钱滚滚:2月,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5月,白犀牛获得顺丰领投的2亿元B轮融资;如今,九识智能B轮总融资额已达4亿美元。
资本的涌入,为企业提供了“以价换量”的底气。一位业内投资人向记者坦言,现阶段,市场规模是比单车利润更重要的估值模型。
“我们判断2025年将成为行业的‘万台交付元年’。”孔旗在专访中曾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预判,当全国有3万台以上无人物流车时,行业将迎来决定性的转折点。九识智能此次披露的“万台交付”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当价格的“护城河”被填平,一个共识在业内浮现:单纯的“价格战”是最低维度的竞争,胜利的终局或将属于生态构建者。
“能够获得大多数客户认可的公司,必定是同时兼备产品技术研发的硬实力,以及销售、运营、维护的软实力。”孔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九识的优势在于,通过已被市场验证的产品快速获得规模与数据,形成一个“用户飞轮”:“海量数据反哺算法和产品迭代,最终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从卖车,到卖服务,再到构建一个完整的运力生态——这是头部玩家们在价格战中,为未来布下的棋局。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行业观察中发现,头部玩家的路径已出现分化:白犀牛与顺丰深度绑定,转向更可靠的“车规级”产品;新石器则与深圳巴士集团合作,利用公交场站资源盘活城市物流节点。
而九识智能的蓝图,是构建一个开放平台。“我们希望把九识智能从技术服务商转型为智慧城市运力生态构建者。”孔旗向记者透露,公司今年8月已推出ADS中心(Autonomous Driving Service)计划,旨在让客户能按需下单运力服务。
可以预见,随着蚂蚁集团等巨头的入局,无人配送赛道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硬件或价格比拼。当硝烟散去,决定胜负的,将是谁能将无人车更无缝地融入城市的复杂肌理之中。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