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承办、杭州市张金哲公益基金会协办、北京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公益支持的“政社协同创新:构建医疗救助服务体系的广东实践与展望”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医院代表、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代表以及水滴公司代表等参与了研讨会,并就构建广东医疗救助服务体系展开分享与讨论。其中,水滴公司合伙人、副总裁郭南洋在现场做了题为“企业参与政社救助衔接,助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徐晓新做开幕致辞。
研讨会伊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徐晓新为活动做了开幕致辞。他指出,医疗救助体系是一个涉及政府、医院、慈善组织和个人求助平台等多元主体在内的系统工程,而医院是医疗救助需求最集中、信息最准确的关键场景,应围绕医院构建一个由政府、社会组织、个人求助平台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服务网络,将慈善资源、个人求助资源与医院场景精准对接,既为患者家庭解燃眉之急,同时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水滴公司合伙人、副总裁郭南洋对企业参与救助实践进行分享。
水滴公司合伙人、副总裁郭南洋在现场做了题为“企业参与政社救助衔接,助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分享。他强调水滴公司一直在依托自身技术和服务优势,不断探索与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医疗机构等共建的医疗救助服务模式。其中,“缙情帮”“海惠帮”“水滴共助”等政社协同的案例对大病患者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救助。据了解,“水滴共助”项目是水滴公司与广州民政合作的救助服务项目,也是个人求助与政府救助深度衔接的“多元共助”新模式。主要依托广州市民政局的“穗救易”综合救助服务平台开展工作,户籍患者依托民政救助网络推介在“穗好办”APP按程序申请“水滴共助”项目。目前已有21名患者成功发起水滴共助,筹得善款近30万元。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代表进行案例分享。
与此同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都进行了将社会力量纳入自身救助体系的探索。据了解,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建立“135救助工作体系”,与水滴公司共建一个大病救助服务平台,整合政策、慈善救助、水滴筹个人求助三类资源库,开发五套标准化救助指引工具,提升救助效率。高州市人民医院联合基金会和水滴公益,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大病救助模式,进一步提升对困难患者救助和帮扶的资源整合能力。
各方代表进行圆桌讨论。
此外,在圆桌讨论环节,水滴公司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及其他与会代表就“多方共建共创广东医疗救助服务体系的挑战、路径及建议”开展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多方协作构建救助服务体系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牵头指导,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院内患者救助服务,呼吁探索建立“政府牵头、医院落地、社会力量协同”的院内救助服务体系路径。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东医疗救助政社协同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也进一步凝聚了行业共识,为持续推动中国医疗救助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