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五五”:如何增加“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

南都N视频APP · 察时局
原创2025-10-24 21:57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会对全面绿色转型作出了系统部署。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如何加快全面实现绿色转型?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会上表示,就是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加快推进四方面举措,具体表现为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我们将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到‘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郑栅洁说。

图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

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

如何加快全面实现绿色转型,郑栅洁表示,首先是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过去我们是能耗双控制度,现在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郑栅洁直言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指挥棒”。《建议》提出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各类主体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

其次,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郑栅洁指出,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我们将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到‘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

他提到重点有三项工作:一是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二是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三是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

第三项举措是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郑栅洁表示,这实际上是通过增加产业的“含绿量”,来提升经济的“含金量”。

他进一步表示要做好产业的“加减法”:一手做加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11万亿元,未来5年还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将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一手做减法,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将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力争实现节能量1.5亿吨标准煤以上,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亿吨。

此外,他提到要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这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根本所在。在生产方面,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到2030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同时加快建筑和市政设施节能改造,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在生活方面,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大力倡导节粮、节水、节电和生活垃圾分类,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低碳产品,以绿色生活打造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

在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也提到,要着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建设美丽中国。

图片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无人机照片)。该项目每年可发电69.08亿千瓦时,满足南疆2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新华社发

“十五五”时期如何让市场力量在低碳绿色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回顾过去,“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是典型代表。

而在“十五五”规划这个绿色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指出,打通产学研壁垒、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已成为推动绿色创新的核心命题。他强调,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角,并加大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同时完善科技支撑创新的机制,打造“市场牵引、基础支撑、金融护航”的高效创新生态。

在高世楫看来,“十五五”期间将迎来包括绿色技术创新在内的创新“井喷期”。“我们要构建高效的创新生态,这个生态就如同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有‘参天大树’般的龙头企业,也有‘灌木丛生’的中小微企业,需让各类创新主体都能找到生长空间。”

除了构建创新生态,厘清绿色转型背后的驱动机制同样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此前也曾公开撰文提到“十五五”时期是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建设从理念到实践全面深化的关键时期。

在刘世锦看来,当前我国低碳绿色产业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设备制造、绿色投资、市场发展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在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相关数字化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处在全面或局部领先的位置。

刘世锦认为,市场的力量在我国低碳绿色产业发展中,已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他提出四个关键机制:一是“双碳”目标具有明确、可信和长期稳定的特点,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二是长期预期引导创新,吸引大量风险投资进入,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主要参与者;三是创新推动的内生绿色新技术具有“源头低碳零碳或负碳、对自然资源依赖性低、技术含量高、制造业特性强、能够快速形成规模经济”等特点;四是创新使环保减碳与经济增长从相互掣肘转变为相互支撑的关系。绿色低碳投资、生产、消费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位居前列的驱动力量。

刘世锦在这篇撰文中,还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以往预测和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是从实现双碳的目标来倒推的。但从当前产业超预期快速增长的现状来看,这样倒推已不适应发展要求了。他强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更好更快的发展加以解决。“十五五”时期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要抓住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加以突破。

他进一步表示,在供给侧,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由集中生产、输送、分配的垂直一体化体系,转变为主网、配网、微网分层平衡,拥有充足灵活性的新型体系。在需求侧,尽快向碳排放双控的量化目标和机制过渡,把减碳总量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和重点行业及企业,形成全面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有效扩大低碳绿色产业的国内需求。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