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以“以法律创新保障科技与产业创新”为主题的深圳法律服务博览会(2025)(以下简称“法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隆重开幕。作为全国首个聚焦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博览会,2024年首届举办即获评深圳“十大法治事件”。今年法博会在规模、内容与实效上全面升级,吸引国内外123家机构参展,同期举办9场专业交流会与4场主题活动,构建起法律服务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交流合作平台。
跨界协同筑体系 提升法律服务能级
本届法博会在深圳市司法局指导下,由深圳市律师协会主办,联合多家行业商协会共同协办,同时得到相关仲裁机构、法律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打破了传统法律服务边界,构建多元联动、开放包容的法律服务体系。开幕式上,近300位嘉宾齐聚一堂,包括省市有关单位领导,全国及各地律协代表,商协会、高校、企业法务负责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港澳律师、青年律师、实习人员与媒体代表,共同探讨法治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现场,深圳市律师协会与香港律师会、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深圳国际仲裁院、深圳市公证协会、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深圳市注册税务师协会、深圳市司法鉴定协会、深圳市商事调解协会、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深圳市知识产权研究会10家专业机构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协同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法律服务的优势互补,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精准、系统的专业支持。
这种“政府引导、行业主导、多方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搭台、行业唱戏”的协同效应,为提升法律服务能级注入强劲合力。
七大展区构生态 整合资源精准对接
法博会创新设置国内法律服务展区、“法律+科技”展区、“法律+产业”展区、涉外涉港澳法律服务展区、法律配套服务展区、深圳律师行业成果展区、品牌推广与产品路演区七大特色展区,构建起“需求牵引—服务支撑—成果转化—创新迭代”的法律服务闭环。
国内法律服务展区汇聚64家机构,集中展示前沿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22家跨境专业机构入驻涉外涉港澳法律服务展区,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需求。
“法律+科技”展区成为亮点,14家机构展示的人工智能法律检索系统、电子证据保全等技术应用,展现了科技赋能法律行业的新图景;“法律+产业”展区13家机构聚焦产业融合案例,为“20+8”产业集群提供定制化服务;法律配套服务展区10家机构则完善了产业支撑体系。此外,深圳律师行业成果展区、品牌推广与产品路演区分别成为展示行业担当、促进合作对接的重要窗口,123家参展单位共同织就全领域、全周期、全主体的法律服务网络。
专业交流破难题 聚焦新兴领域护航
针对产业创新中的法律难点,法博会推出9场专业交流会。数字经济交流会探讨数据合规治理路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交流会分析海外市场拓展法律风险;低空经济交流会解析低空经济领域法律问题;新能源交流会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绿色金融交流会助力金融业稳健发展;网联汽车交流会关注自动驾驶法律规制;知识产权交流会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法律科技与人工智能交流会分析技术赋能法律场景;企业风险管理交流会研讨企业风险防控对策。每场交流均汇聚政、产、法、企界代表,在观点交锋中输出见解、凝聚共识,为产业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人才科技双驱动 激活行业发展动能
4场主题活动覆盖行业发展关键维度:市律协监事会成立二十周年活动系统总结自律监督经验;智能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研讨会聚焦新型育人模式探索;青年律师AI技能大赛提升科技应用能力;法律科技产品大赛促进技术创新与实务应用融合。
市律协还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安徽大学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8家知名高校法学院签署战略协议,并举办现场招聘会,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链接的人才培养与供给体系。
创新服务惠民生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法博会推出多项便民惠企举措:首次部署“法律AI助手”终端快速响应咨询;“百人律师团”提供婚姻家事、劳动争议等20类民生问题的一对一服务;小程序“云咨询”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针对民营企业,“四专”服务民企计划打破专业壁垒,集结律师、公证员、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全生命周期协同服务,实现一站式解决方案 。
本届法博会的创新实践,是深圳律师行业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据悉,过去几年间,深圳律师行业以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助力深圳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市政府同意印发《深圳市律师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行业发展政策支持;设立全省首家中外律师所联营办公室,汇聚17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所(总数排名全国第一)、10家外国律师所代表处(较2023年初增长233%),充分彰显国际化特色;在全国率先举办法律服务博览会,连续三年举办华语律师大会(华语律师深圳行),8家律师所被认定为“深圳市总部企业”,行业影响力与日俱增;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涉外律师学院,吸引340余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来深执业(占全省近六成),遴选903名律师进入深圳市涉外律师领军、新锐人才库,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展望未来,深圳将紧扣“双区”建设和“20+8”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促进法律服务与科技、产业更深度融合,努力书写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深圳答卷”。
现场反响热烈 共话法治未来
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凤娥在全程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表示,本届法博会为她提供了一扇观察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的鲜活窗口。“步入展馆,最直观的感受是法律服务生态的蓬勃气象与开放姿态,”她谈到,“众多国内外顶尖法律服务机构同台展示,不仅体现了行业的广度与深度,更构成了一个理论与实务激烈碰撞、深度融合的高端平台。”她特别指出,现场既有对数据合规、人工智能法治等前沿理论的热烈探讨,也有针对产业落地中具体法律难点的智慧共享与方案解构,生动诠释了以法律创新保障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主题。她总结道:“此行让我真切看到了法治协同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可谓不虚此行,对法治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北京乾成(深圳)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张芳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她分享道:“深入法博会的各个环节,让我对这场盛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法博会不仅是深圳律师行业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是法律及相关领域资源整合、同业交流的优质平台。现场生动呈现的‘法律+科技’创新实践,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律师行业与时代同频发展的蓬勃活力。从精心设置的互动打卡点,到各参展机构匠心准备的宣传资料与纪念品,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专业与温度。而多场专业论坛、项目路演与义务法律咨询活动的有序开展,更让这场盛会内容充实、亮点纷呈。这既是对行业发展历程的沉淀总结,更是对法治未来的美好展望。”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蔡宇晴
编辑: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