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师傅,感谢您十九年如一日的守护,愿您退休生活岁月静好!” 近日,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校车司机廖学敏即将退休的消息传来,常年乘坐他班车的 14 位老师联名写下感谢信,政治老师付勇更是创作了五言律诗和原创歌曲,用最真挚的方式为这位老伙伴送别。
学校老师:感谢您,风雨无阻的19年
这份题为《致廖学敏师傅的一封信》的感谢信,在朋友圈引起了一番轰动。
“十九多年来,六千多个清晨与日暮,您是我们最安稳的依靠。”“教师们清晰地记得他雷打不动的守时——周一5:58,周二至周五6:18,您总是提前发动车子,等着睡眼惺忪的我们”“无论风雨弥漫还是晨雾锁城,您总能精准判断每一个路口”;更动容于他默默的付出与广阔的胸怀——“您甚至以校为家,难得与妻儿团聚……”这封信中恳切的词句,生动浓缩了廖学敏师傅近20年校车生涯的各个重要时刻。
作为这封信的主要作者,付勇老师在廖学敏师傅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别样坚守。他感慨道:“所谓敬业,是十九年如一日的守约;所谓担当,是把一车人的平安当作毕生承诺;所谓豁达,是把辛酸默默咽下,把微笑留给他人。”
方向盘上的坚守:近20 年零事故的平安承诺
但廖学敏师傅内心总觉得自己担当不起这份“感谢信”的重量。“一件事做了将近20 年肯定会厌倦,但再难也要坚持,不过是做工而已,贡献是说谈不上的。”
1988 年来到深圳的廖学敏,曾在老家供销社工作,来深后做过 10 年厨师,开过自卸车和公交车,2005 年学校高中部搬迁至龙岗时,他成为校车司机,从此开启了近20 年的通勤守护。
廖学敏坦言,当初选择校车司机这份工作,是看中相对稳定的节奏,但这份平凡的工作,他却干出了极致。他坚守了近 20 年,每天清晨 5 点多起床,提前发动车辆等候老师,从福田益田村到龙岗中心城,每天往返约莫100公里的车程,无论大风大雨还是晨雾锁城,他总能平稳送达。
近20年6000多个日夜,廖学敏保持着零事故的纪录。为了保障通勤,他有的时候甚至“以校为家”,周末接送高三老师、节假日应急出车、寒暑假随叫随到,即便只有一位老师需要乘车,他也会按时出发。“只要有老师要来,我就必须到岗。” 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他对 “一车人平安” 的毕生承诺。
移动的“第二办公室”:老师心中的温暖港湾
“校车对我们来说,就是第二个办公室。” 这是周文君老师对廖学敏班车的评价。每天往返的通勤路上,车厢里既有教学经验的交流、学生情况的探讨,也有家长里短的闲谈,原本有些枯燥的车程,因廖学敏创造的安心环境变得温馨惬意。
老师们印象最深的,是廖学敏沉稳的性格和扎实的车技,他从不急躁,常说 “安全是最快的路”;与老师们闲聊时,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总能让人惊叹。“原来驾驶座上的师傅,心中装着如此辽阔的天地。” 感谢信中这句评价,道出了老师们的由衷敬佩。
多年相处中,廖学敏早已成为师生信赖的朋友。有时他冒着大风大雨和倒伏的树木,依然按时接送有紧急任务的老师;学生出现突发状况时,他专程护送学生安全回家;学校组织扶贫、培训等外出活动,他曾单人驾驶七八百公里前往边远地区,亦毫无怨言。
双向的奔赴:平凡岗位上的彼此成就
“老师们都很好,从不会因为我是司机就看不起我。” 谈及近20 年与师生的相处,廖学敏满是感激。这份尊重是相互的,老师们感念他的坚守,他也珍惜这份稳定的工作。“上有老下有小,一份稳定的工作太重要了。” 廖学敏说,虽然重复的工作偶尔会让人厌倦,但想到能为老师们解决通勤难题,为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就觉得很有意义。
这种双向奔赴的情谊,在退休之际达到了顶点。14 位老师联名的感谢信,还有朋友圈里刷屏的祝福,让习惯早睡早起的廖学敏在深夜 11 点还收到了十几条暖心信息。“没想到大家这么惦记我,心里特别感动。”
“做事要踏实,哪怕是平凡的工作,坚持做好也不容易。” 廖学敏用行动诠释了 “敬业” 与 “担当”的真谛 —— 所谓敬业,是近20年如一日的守约;所谓担当,是把他人的平安当作自己的责任。
2025年10月24日下午5时许,60 岁的廖学敏迎来了最后一次“出车”。引擎轻声启动,同事们没有多言,车厢里弥漫着一种静默的不舍与敬意。此后,他将告别方向盘,回归家庭陪伴妻儿。他驾驶的校车或许会迎来新的司机,但那段风雨同舟的岁月,那些车厢里的欢声笑语与温暖守护,将成为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师生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任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