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击剑是格斗中的芭蕾,轮椅击剑则是在电光火石之间进退如舞。”提及击剑的魅力,广东省轮椅击剑队总教练龙杰的眼里闪烁着光芒。
龙杰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生于体育世家的他自小喜欢运动。一次偶然,他在跑步时被击剑教练一眼相中,自此开启职业击剑生涯,曾先后获得多个国家及国际奖项,也帮助澳门拿下第一个全国击剑总决赛个人冠军。退役后,他先后在澳门和欧洲的拉脱维亚执教。
广东省轮椅击剑队总教练龙杰。
2024年,因为家乡的邀请,已在拉脱维亚执教的龙杰,毅然回国参与组建广东首支轮椅击剑队,备战2025年全国第十二届残运会暨第九届特奥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以及2028年洛杉矶残奥会。他希望把在国际赛场上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热爱击剑的残疾人运动员,并鼓励他们无论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都勇敢拼搏,活出精彩。
顶峰时退役,43岁再拿全国冠军
10月初,南都N视频见到龙杰时,他正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上训练课,有点哑的嗓子需要大声公辅助,才能让队员们听清。烈日下,广东轮椅击剑队的运动员滑动轮椅,围着操场转了一圈又一圈。他介绍,“这是热身,激活身体机能后,才到室内开始正式训练”。
拿着大声公给队员上训练课的龙杰。
残特奥会临近,队员们每天都在上演击剑版“速度与激情”。对于这支成立不到一年的队伍来说,全封闭式一日三练并非易事,对于经验丰富的龙杰来说,同样是不小的挑战。
龙杰正在指导队员训练。
小时候的龙杰是“追风少年”,喜欢跑步、反应快、爆发力强。一次跑步训练中,他偶然被击剑队教练一眼相中,受邀加入广州市青少年击剑队,后来还入选中国少年击剑队。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时击剑队训练经费紧张,练到剑断了,就用胶布、焊接等驳上剑继续用,“方法简陋但很实用,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如今也不断激励着我”。
那时,龙杰在不少全国及国际性的比赛拿下好名次,职业前景一片光明。但他在全国排名第一时,主动按下暂停键,进入企业。他坦言,“除了击剑,也希望提升自己,多走走看看,看更大的世界”。
工作期间,龙杰从基层员工一路做到企业副总,其间还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学历,并获得了工程师职称,成立了自己的自动化科技企业。“遇到困难不退缩、越挫越勇的体育精神,在我退役后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成了我的人生格言,鼓励着我一直向前”,他说。
2012年,龙杰收到澳门击剑协会的邀请,希望他能代表澳门备战全运和亚运。虽然那时他告别击剑圈已有近10年,只能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安排训练,2015年,他还是帮助澳门拿下第一个全国击剑总决赛的个人冠军。这一年龙杰43岁,是当年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执教拉脱维亚,创造该国历史最好成绩
这场比赛也让龙杰萌生担任教练的想法。随后他以澳门轮椅击剑队总教练的身份执教。2016年,他又被拉脱维亚击剑协会主席相中,受邀到欧洲任教。
“当时我很犹豫,后来(拉脱维亚击剑)协会主席用诚意打动了我。”龙杰回忆,后来他带家人去拉脱维亚旅行,被当地淳朴的民风打动。最终,他成为拉脱维亚国家重剑队主教练,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中国籍领队兼主教练。在拉脱维亚,他不仅带领国家队创造佳绩,还组建了该国首支轮椅击剑队,并率队出征巴黎奥运会及残奥会,勇夺3金1银,创造了拉脱维亚队史上的最佳战绩。
龙杰不仅带领拉脱维亚国家队创造佳绩,还成立拉脱维亚轮椅击剑队。
在欧洲期间,龙杰将中国模式与欧洲技术融合,进一步推动两国运动员互学互鉴。
“残障人士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动和震撼”,龙杰介绍,虽然拉脱维亚轮椅击剑队成立时间不长,运动员数量不多,但世界排名并不低,其中有两人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在当地,残疾人运动员很受尊重,也有着较高社会地位。他的学员中,不乏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例如拉脱维亚前体育文化部部长也是团队成员。
龙杰给拉脱维亚轮椅击剑队队员上训练课。
除了体育,在欧洲时,龙杰也为中拉两国的友好交往发挥作用。2024年巴黎残特奥会后,在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馆和龙杰等人的牵线支持下,拉脱维亚第一次组织30人的访问团参加广交会,甚至带来“国宝级产品”水晶矿物涂料到广东展开商贸活动。今年该国还组织记者团来到广州亲身感受中国发展速度,并拍摄纪录片,让更多欧洲友人认识广东。
助力家乡培养更多残疾人运动员
2024年底,龙杰收到家乡的邀请,毅然回到广东,着手组建轮椅击剑队。为找到合适的苗子,他几乎跑遍广东的康复医院和机构,“面试发现,不少运动员可能击剑零基础,甚至是体育零基础”。
选拔过程就好比千里马和伯乐。他以自己当年走上击剑之路的经历为参考,除了考核运动表现,还会与对方父母沟通。“全封闭式的备战模式对第一次参与残特奥会的运动员来说是个考验,为了让他们及早做好心理准备,通过与其家人沟通,能让运动员更加有底气、有信心。”他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训练和比赛,帮助运动员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广东轮椅击剑队队员正在训练中。
在人员逐渐配齐的情况下,场地、设施等还有待完善。龙杰介绍,“刚开始我们仅有两套设备,完全不够用。”在广东省残联的协助下,最终找出2010年亚残会期间为运动员日常训练准备的击剑设备,“如果不是这批库存,时间紧迫,根本无法按照常规流程预定购买,训练进度会受到影响。”
广东轮椅击剑队训练装备。
新组建的广东轮椅击剑队,前后花了一个月准备,便开始了正式训练。
目前广东轮椅击剑队现役队员15人,年龄从13-35岁不等。龙杰把当年自己“灵、快、巧”的训练特点带到了轮椅击剑队,希望充分激发队员优势。
龙杰指导广东轮椅击剑队队员日常训练。
“我们实际备战时间不到一年,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技术水平只能加大训练密度和强度。很多队员练着练着就哭了,刚开始时哭得更厉害。”龙杰坦言,运动员在家中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对于从未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他们来说,高强度训练尤其是夏季户外训练,确实是不小的考验。在团队中,龙杰同时担任教练和父亲的角色,“除了日常训练,还要通过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等方式给予支持。”
广东轮椅击剑队积极备战残特奥会。
备战残特奥会期间,运动员每天有三个不同时段的训练,训练内容以体能和技术提升为主。每天早上龙杰会带着运动员在体育场上刷圈,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随后便转入室内的运动馆展开技术指导。
摄氏30多度的高温下,队员咬牙在操场上跑一圈又一圈,汗流浃背。当转场到室内训练馆时,穿上击剑服的队员气场瞬间打开,“出击的时候看准再下手,速度和反应要快!”手扶轮椅,一手拿着击剑,一声令下,队员们在快速躲闪和出击间完成一整套动作训练。
“一开始我们训练在白天,一次晚饭后,有几位运动员又钻进练习室内,好奇跟过去看了一眼发现,原来在悄悄加练。”龙杰发现,经过一段时间,队员们内驱力被激发出来。随后他逐步优化训练方案,增加夜间训练。
现在队伍中已有不少让他引以为傲的队员,如综合能力突出的吴安迪、沉稳如大哥的梁绍颖等。看着他们从最初的“弱不禁风”到逐渐独当一面,龙杰语气中满是欣慰。
距离残特奥会还有不到两个月,运动员们也进入了全力冲刺的阶段。为了让他们有机会与更高水平运动员交流竞技,每周队里会安排三个半天在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进行专业训练。
本届残特奥会是粤港澳首次联办,在龙杰看来,“本届残特奥会是一个里程碑,为粤港澳三地的行业交流打造了一个平台,期待未来轮椅击剑运动能在粤港澳形成常态的交流互动。”
如今,身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体育协会会长及广东省击剑协会副主席,龙杰也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和美国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
他透露,残特奥赛后有可能还会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杯”赛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击剑锦标赛等,他想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到大湾区,一起享受体育竞技的乐趣。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统筹:周昌和 李陵玻 潘劲松
执行统筹:胡群芳
本期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郑雨楠
本期摄影/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黄薇 黄晓彦
编辑:胡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