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南都讯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 “十五运”)筹备工作迈向冲刺阶段,深圳市光明区作为自由式小轮车比赛重要赛区,依托全域智慧交通(一期)项目,以“人工智能+交通”构建起“可视、可管、可服务”的全链条赛事交通保障体系,为赛事期间人员出行、物资转运、应急保障、交通秩序维护提供智慧支撑。
全维度监测,赛事交通态势 “一图尽览”
针对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场馆及周边交通特点,光明区全域智慧交通项目组率先完成赛事场馆专项监测页面开发与上线,实现场馆周边交通 “实时感知、动态预警”。页面整合了场馆周边道路运行速度、交通指数、停车资源饱和度、拥堵路段排名等核心数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动静态交通信息“一图呈现”。
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场馆周边38个关键路口车流变化,精准掌握停车位使用情况,提前识别农观路、光侨路等重点路段拥堵风险,为交通疏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自由式小轮车决赛中,该监测体系成功保障赛事车辆高效通行。
车路云联动,赛事出行 “动态引导” 更精准
为提升赛事车辆通行效率,项目正加速推进50台车载终端安装工作,建成后将实现云平台与车端“实时对话”。参赛人员、裁判及物资运输车辆可通过终端接收三大核心服务:一是赛事信息推送,实时更新比赛日程、场馆入口指引等内容;二是绿波车速引导,结合智慧信控系统,为赛事车辆规划专属“绿波路线”,减少路口等待时间;三是交通事件预警,若遇道路施工、事故等突发情况,终端将第一时间推送绕行建议。与此同时,项目已完成25个智慧路口核心设备部署,后续通过与增强感知设施融合,可实现“重点车辆优先通行”功能,确保赛事车辆“快行快达”。
围绕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场馆周边交通秩序维护,项目打出“科技强警”组合拳。一方面,搭建电动车管理平台,300 路视频实现全天候违法行为抓拍,重点查处未戴头盔、闯红灯等违规行为,减少非机动车对赛事交通的干扰;另一方面,完成20套“铁眼”设备安装,常态化开展违停取证、事故取证、套拍车查处等移动执法,有效规范场馆周边停车秩序。
此外,项目配建的无人机与巡检机器人已完成调试部署。巡检机器人则聚焦场馆周边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最后一公里”,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精准捕捉未戴头盔骑行、非机动车逆行等行为,现场通过语音播报进行警示教育劝导,同时将违法数据同步至电动车管理平台形成闭环治理。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