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6日,2025年岭南学术论坛“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暨第三届乡村振兴塘口会议在阳西县举办,学界、业界精英及基层干部代表等齐聚一堂,聚焦“百千万工程”推进中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深入研讨交流,为破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堵点难点提供系统性智力支持与可落地的实践指引,以助力“百千万工程”更好地服务广东全域高质量发展大局。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海洋强国建设实验室执行主任、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向晓梅;阳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光飞,阳西县委书记张秀洁,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家新等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阳西县委宣传部、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乡村振兴实验室、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创新实验室承办。
活动现场。
以智力支持发展
塘口镇打通乡村振兴的“硒”旺之路
李宜航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省社科联深度参与阳西乡村振兴一线实践,为塘口镇打通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硒”旺之路,连续三年深耕“乡村振兴塘口会议”这一平台,着力将塘口镇打造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品样板。就高质量推动阳西县和塘口镇的乡村振兴工作,李宜航提出三点建议,以“田野调查”为笔,绘就城乡融合的“新图景”;以“百千万工程”为纲,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标杆”;以“协同联动”为力,构建社科赋能的“新机制”。他表示,未来,省社科联将深化与组团帮扶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的协作,聚焦阳西县和塘口镇发展需求精准输送智力支持,为城乡协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他希望塘口镇在富硒产业升级、基层治理创新等领域持续深化探索,努力成为粤西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窗口”。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
李凤亮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主题,依托阳西这一“百千万工程”典型县的实践沃土,汇聚各方智慧,深挖理论逻辑,提炼实践经验。他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搭建起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深度融合的桥梁,通过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形成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成果,为“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
王光飞在致辞中表示,三年来,阳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紧抓产业根本,加快发展步伐;推进风貌提升,彰显“各美其美”;抓住改革契机,激活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路子。
阳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光飞
黄家新在致辞中表示,阳西县作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统筹县镇村资源,以“全产业链”思维破题县域经济,用“长寿之乡”的底蕴赋能城乡融合,聚焦“人民至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新路。
以交流促进发展
专家学者现场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会上,李宜航、李凤亮、王光飞、张秀洁等共同为“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实验室固定观察点”揭牌。
揭牌现场。
大会报告环节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研副院长、教授黄松主持,何秀荣、向晓梅、罗明忠分别就“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等相关主题分享和交流了研究成果。
圆桌对话环节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乡村振兴实验室执行主任、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罗明忠主持,何秀荣和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谭莹、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开云等专家学者,以及阳西县委副书记刘贞铎,镇村干部和媒体记者代表等围绕推动乡村振兴相关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圆桌对话现场。
大会还设置了五个分组讨论,40余名相应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参会论文作者代表分别围绕各讨论主题进行专题发言,探讨和交流研究成果。
大会开幕式前,与会的专家学者还到塘口镇开展了乡村振兴调研,并在塘口镇人才综合服务基地举办塘口沙龙,为推进塘口镇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代国辉 通讯员 黄心怡
摄影:通讯员 谢兆威 陈旭欢 邵建雄 江俊霖 李启增 王麒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阳西县“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