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潘珊菊 发自北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10月26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京举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会议采取专家领学和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与协会专委会负责人、理事、会员、战略合作单位代表以及国内外公共关系机构、企事业单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社会组织代表等150余人,共同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深化理解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十五五”规划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分享解读并交流学习体会。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京举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
王一鸣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善于把握大势,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他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在复杂严峻形势下稳住了经济大盘;“十五五”时期,我们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把我们已经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等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十五五”规划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这是根据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和新时期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尤其是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抢占制高点,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王一鸣认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核心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我国赢得战略主动,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提升自身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发展韧性和抗冲击能力。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大国博弈角逐的主战场,我们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国竞争中,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的突出优势之一,要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而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建设强大国内市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着力提高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比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拓展服务消费发展空间。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李忠杰表示,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对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就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他特别指出,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五年规划的国际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十五五”规划建议不仅是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也将为全球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李忠杰指出,对于各类企业,要抓住和用好“十五五”规划的重大机遇。一是要选择和调整发展方向,确保企业发展跟五年规划指明的方向相吻合;二是要突出新的亮点,发掘中国未来重点任务清单中的重中之重;三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和渠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全球市场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四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精准对接各级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资助、融资支持等;五要坚持守正出奇,严格规范企业行为,同时抓住机遇、抓住亮点,也就抓住了未来。他强调,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包括民营经济,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十五五”时期对文化企业也有更加良好的机遇,文化企业要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搭桥铺路,文化传播要契合受众心理,文化产品要抓住人心,要敢于去交流、善于讲故事,原则要坚定、语言要柔和,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王一鸣、李忠杰还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惠民生和促消费、对外文化传播等话题,与参会人员作了交流讨论。与会人员表示,专家分享交流的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价值、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落脚点,此次学习交流会对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政策方向很有帮助。
编辑: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