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网信中国”公众号获悉,为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播打赏管理,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南都此前曾推出“病态流量”系列调查,关注一些网络直播通过虚假人设等手段收割流量牟利乱象。
南都此前报道。
此次“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通过专项整治,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4方面突出问题,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播打赏管理功能,加强直播打赏营利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直播生态,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南都记者注意到,其中,虚假人设诱骗打赏乱象具体包括:一是营造“贫困户”“王妃”“精英海归”等虚假人设,冒充军人、教师、医生等身份,编排“家庭不幸”“暴力霸凌”等虚假剧情,或使用AI技术生成虚假内容,诱骗用户打赏。二是虚设“密码房福利”“送礼解锁隐藏内容”“专属观看”等互动规则,或通过“打赏返利”“累计返还”“刷礼物抽奖”等虚假宣传手段,吸引粉丝参与涉赌活动,诱骗用户互动和打赏。三是虚构“亲情陪伴”“支持青年创业”“支援国家项目”“开展公益慈善”“高价回收藏品”等名目,或搭建私域直播场景,诱骗老年人打赏。
中央网信办要求,聚焦上述直播打赏存在的4类突出问题,依法严惩屡教不改的账号、平台,以及教唆、纵容网络主播违规获取打赏的MCN机构。深挖严打一批负面典型,公开向社会曝光,形成震慑。此外,要及时总结专项行动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持续加强对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的监督管理,切实压实直播平台、网络主播、MCN机构等主体责任,提升网络直播打赏问题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水平。
南都此前曾推出“病态流量”系列调查,聚焦网络直播虚假人设牟利乱象。
“我不要钱,就要货!”“想要货,告诉你休想!”2024年11月,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短视频平台某直播间,上万人在围观一场抢货大战。而实际上,这只是坑老消费的剧本。
类似的“剧情诱导”直播间还有很多,有些博主在此过程中不惜一切手段引流谋取不正当利益,挑战法律底线。曾有团伙在直播间虚构文物价值,编造“古董托管”剧情,承诺回报十倍、千百倍,不到4个月涉嫌诈骗金额已达2000余万元,目前该团伙犯罪嫌疑人已被全部抓获。
“短视频的终点就是直播带货”,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此类博主通过搭建剧本人设获取观众信任,再以诱导的方式进行变现。但有些博主在此过程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极易触碰法律的红线。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