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0月24日),江苏卫视少年益智科普答题节目《一站到底·少年季》历经十期鏖战,最终由胡明昊、王恒屹、王天一、王梓硕、申洛语、徐彬洋组成的“错了怪领队”队突出重围,成功摘得“站神队”荣耀,为本季节目画上圆满句点。节目以“知识竞技+成长纪实”的双线叙事,打破传统答题节目的单一模式,通过百位少年的精彩表现与十位“少年见证官”的温情守护,构建出一个兼具理性与情感的教育场,实现收视、热度、口碑与价值的全面丰收,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知识竞答IP如何再度“破圈”?
自8月22日开播以来,《一站到底·少年季》持续领跑同档期综艺赛道。收视方面,节目CSM35城与71城平均收视率均突破1%,稳居多网别同时段收视TOP2,展现出强大的观众黏性。网络热度方面,整季全网曝光量超16亿,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5亿,斩获全网热搜热榜529个。从情怀满满的#一站到底回归#到#被10后小学生的格局震惊#,节目话题引爆舆论热点,实现了从垂直知识圈层向大众情感领域的成功穿透。一系列亮眼数据奠定其“今夏最强脑综”的地位。
“错了怪领队”队成功摘得“站神队”。
一个知识竞答IP如何再度“破圈”?“为青少年搭建了展示自我的优质平台,让知识竞答成为传递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节目的品质与价值获得主流媒体及观众的肯定。此外,节目也激发了社会性的反思,许多家长在社交平台留言:“本以为节目是让孩子学知识的,后来才发现,是教我们家长如何更理性地看待成长。”节目超越了娱乐的范畴,它可以成为一面审视当代教育观的镜子。
从知识竞技到教育共情,十位“少年见证官”共创教育场
《一站到底·少年季》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舞台不只属于少年,也属于每一位教育同行者。节目邀请陈征、黄圣依、伊能静、王昱珩、庞博、陈铭、李雪琴、张雨绮、黄子弘凡、张小婉十位嘉宾担任“少年见证官”,共同构建出一个“教育共情场”。
“少年见证官”伊能静
“少年见证官”王昱珩
陈征、“水哥”王昱珩负责构建理性的知识框架;伊能静、黄圣依、张雨绮则以女性与母亲的视角,提供细腻的情感支撑;庞博、李雪琴、陈铭凭借敏锐洞察与幽默表达,输出富含哲理的人生观点;黄子弘凡、张小婉则以其亲和力,成为连接少年与观众的桥梁。这种嘉宾与少年之间的双向赋能,使节目回归教育的本质: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答题,而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能力。
赛制方面,节目主创方打破单一竞答结构,以“答题竞技+成长纪实”双线并行,将逻辑、策略、合作等多维素养纳入考量。从“数字风暴”到“踢馆赛”,从“策略迷宫”到“战略答题”,多个创新环节让观众看到,知识不只是记忆的堆叠,更是思维的较量。
“百科少年”王恒屹
群像展现方面,本季节目精心刻画了一百位性格各异、才华横溢的少年。来自云南大山的崔思敏用知识照亮梦想,“百科少年”王恒屹以专注对抗时代的浮躁,“策略型学霸”王天一将智慧与战术完美融合……他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图谱,生动诠释了“优秀”的多元定义:不在于答对每一题,而在于勇敢成为自己。
“策略型学霸”王天一
“少年研究所”延展教育纵深,让孩子的成长被看见、被理解
衍生节目《少年研究所》作为节目的延伸,将视角从竞技舞台转向真实生活,进一步拓宽了节目的教育维度。它通过对100位少年及其家庭的深度纪实,全景式展现了“放养”与“陪伴”、“严格”与“松弛”等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实践,使《一站到底·少年季》从一个竞技IP,成为一个可触可感的“教育生态样本”,引发了更多家长群体的深度共鸣。
在《少年研究所》里没有比分榜,有的是成长的复盘课:孩子们讲述学习的挫折、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兴趣与学业的平衡……镜头背后的家庭教育模式,真实而多样。有父母坚持“陪伴式”教育,每晚共读一小时;也有家长选择“放养式”成长,让孩子自己探索节奏。这种多元视角让观众看到,教育不是单一模型,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一站到底·少年季》告一段落,但其带来的思考与回响仍在延续。主创方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知识类综艺的更多新可能——知识综艺不仅可以“燃”,还可以“暖”,可以照进现实,成为推动教育观念进步的一束光。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蔡丽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