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元换1分钟面对面“心动”,地下偶像的“情绪经济学”

南都N视频APP · 探粤
原创2025-10-29 11:28

入秋时节的广州,你来到一家商场的顶楼观看一场你偶像的演绎活动。这是一场看起来比校园文艺演出的规模还小的演出,台下的观众大概有50人。你没有花费什么力气就站到了第一排,与你的偶像距离只有5米不到。台上的他们演出的时候,台下的你们整齐地打着wota艺(一种应援舞蹈),感觉比偶像们还要费力。在这里,你感觉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不出意外的话,整场演出中,你一定能跟喜欢的团员来上不止一次的“Eye contact”;当你举起相机,他就会主动提供“饭撒”(fan service),专门对着你的镜头比心、飞吻;在演出结束后,你们还能一对一地聊天说话。

这些在传统追星叙事中很难发生的事情,却是一场地下偶像活动的常规形态——以前光鲜亮丽、遥不可及的明星偶像在这里变得触手可及。

地下偶像是一种由日本引进的小众亚文化,指不在主流媒体平台露出,专注于商场、剧场、livehouse等线下场景进行演出的小型偶像团体。2023年的春天,中国的地下偶像产业(后文简称“地偶”)随着东北味浓重的长春地偶团体BLOSSOM一度进入大众视野。截至2025年初,全国已经有超300个地偶团体,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

在广州,目前已知的地下偶像男团有5个。2024年7月28日出道的CloveR,曾是广州第一个地下偶像男团。成立一周年以来,CloveR从最初的5名成员发展至鼎盛时期曾有20多名成员,举办超过100场的演出活动,足迹遍布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

图片

地下偶像男团CloveR。

如果说传统偶像像是一个被包装好的完美符号,而地下偶像则像是一场平等关系下的情感服务,它的出现正是当代年轻人情绪经济最直观的写照之一。

“明码标价的爱”是否“很香”

“现实中没有这么帅的花心思讨好我的男生,而我也不想向下兼容。”在CloveR男团的粉丝歪歪的口中,偶像与粉丝就是一种“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的关系,换个方向来讲也算是“只需要我肯花钱就能维系”的关系。这种“明码标价的爱”让歪歪不用像生活中谈恋爱那样顾忌这么多,却能获得差不多的情感体验。“也许我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或者一下子喜欢很多个都没有关系。”

图片

CloveR的粉丝歪歪。

回忆起2024年7月与CloveR在广州地王广场的初遇,当时广州尚未形成地下偶像文化,歪歪的印象中,CloveR这个组合的演出有点像商场促销活动。而促使她关注的则是演出后的“特典会”——类似地上偶像签售的互动环节,但在这里只需要80元左右就可以得到线下互动机会。作为养成系团体偶像粉丝,她惊讶于这种“可负担却又真诚”的交流模式:“明明只买1分钟,跟我聊天的那个成员却聊了很久。”

因曾经喜欢的成员暂休,歪歪在对方推荐下开始接触CloveR成员星一。这种“转推”行为在地上偶像圈并不常见,地上偶像通常会极力挽留粉丝。这种差异源于地下偶像的定位:“地上偶像输出广义的价值观,地下偶像提供具体的情绪价值。”歪歪解释。

地下偶像更容易出现“梦女”(追星语境中指代幻想自己与偶像建立爱情关系的粉丝),歪歪坦言,这种焦虑源于地下偶像的“私域属性”:即粉丝通过购买特典券获得专属互动时间,同担(喜欢同一名成员)间容易产生“谁更受宠”的竞争。一张特典券市场价通常在78—98 元,有的“大粉”一场就买100张,花费近万元。歪歪在追星一的不到一年间,花了购买150到200张特典券的钱。但歪歪认为,“自己在圈子里算少的,不敢说自己是‘大粉’,只能说陪得久”。

高消费背后,是粉丝对“专属感”的追求。然而,歪歪却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星一的“梦女”,她与星一的关系像是好“闺蜜”,她喜欢跟星一聊天,喜欢星一身上能够照顾到每个人情绪的细腻和真诚,她不介意星一的同担,对他抱着一种“朋友式”的清醒。作为医学生,歪歪常在医院实习时遇到很多压力和挑战,但觉得难熬的时候,想到周末能去见他,就觉得有盼头。地下偶像对歪歪而言,更像“移动的情绪加油站”,“花的钱像找心理医生聊了聊,能收获开心,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图片

歪歪与星一。

当被问及是否希望偶像走红时,歪歪则陷入矛盾:她希望地下偶像能一直 “小众”——“地上已经有选秀、韩团的玩法了,为什么要把地下推向大众?它本来就该是小圈子的狂欢。”但歪歪也清醒地知道,偶像可能因赚不到钱“毕业”。粉丝既希望偶像过得好,又怕更多人分走“专属感”,“但只要还能在他们身上找到情绪价值,我就会一直追下去”。歪歪说。

图片

歪歪给星一做的手账。

上班做老师,下班做偶像

不用花几年的时间做练习生,也不用中断人生主要轨道上的学业和事业,这份工作不会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也不会占据生活的全部时间——事实上,因为门槛较低,“地下偶像”的成员大多是兼职的学生或打工人,凭兴趣爱好加入团体。

CloveR的成员星一目前是广州一所211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也是广州某大专院校的一位实习老师。他对于唱跳的全部经验仅仅来自在校园内的演出。一年多前,星一的一位舞伴率先接触地下偶像圈子,偶然带他观看了几场线下活动,整齐的应援词、台上台下热络的狂欢让他感受到一种“会重复不断地再回来”的魔力。

图片

CloveR的成员星一。

在星一看来,最初对地下偶像的认知,是对标国内成熟偶像行业,如时代峰峻、丝芭模式的“偶像”概念。直到深入其中才发现,地下偶像更聚焦线下,靠一场场演出积累粉丝与互动,与地上偶像在受众规模、运营策略上差异显著——它更加“自力更生”,以现场活力打动观众。

在决定加入CloveR后,“又唱又跳的偶像舞台”对星一而言是全新的挑战。他热爱舞台,为了提高舞台能力,他会自费在业余时间找老师教学、练习。但自始至终,星一却也都明确以教师为长期的职业规划方向,“偶像行业不确定性多,若作为主业会有压力,目前把它当作兴趣爱好,反而更轻松。”星一说。

那么,要如何平衡教师与偶像的时间?星一的答案是“按任务优先级灵活安排”:若公司需排练新舞,且后续才有教学安排,便先投入排练;若次日有课,前一晚则专注备课。团队成员大多有主业或学业,当时间冲突时,大家会互相协调——“谁没空就先空出位置,等有时间再补”,一年多的磨合,让他们形成了高效的协作模式。

成为CloveR成员的一年多来,星一积累了不少喜爱他的粉丝。在他看来,偶像最重要的品质是成为粉丝“向好的镜子”,但他也明白,地下偶像与地上偶像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地下偶像有时需要离粉丝更加“近距离”。面对一些“梦女”粉丝对情感支持的需求,他选择以“真诚”应对:不刻意设立“男朋友”等人设,而是以真实的自己与粉丝相处——既像朋友般倾听烦恼,也会从自身角度给出建议,“我无法决定粉丝如何看待我,但我能坚持用真心交流”,星一说。

谈及偶像与粉丝的边界,星一则有着清晰的认知:“我们的关系建立在每一场演出、每一次活动上,没有这些,可能就不会有交集。”他严格遵守公司“不私联、不回复粉丝私信”的规定,即便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收到粉丝私聊,也会保持距离。“在职时是偶像,不会突破边界;不在职了,这些因偶像身份产生的关系也应随之消失”,这是他对偶像职业的尊重。

“低门槛”是惠及三方的选择

地下偶像“低门槛”也吸引着从业者和投资人的关注。CloveR男团背后的公司元气弹偶像工作室老板Eric曾是深耕编舞领域的行业“老兵”,凭借对舞台艺术的热爱与商业洞察,他投身地下偶像赛道。在接受南都N视频采访时,Eric表示,这种“低门槛”事实上是惠及三方的选择。

对怀揣舞台梦想的年轻人而言,传统艺人常需与经纪公司签订长期合约,如同“一场未知的赌博”,试错成本极高。但地下偶像模式约束少、门槛低,即便没有专业背景,也能有机会站上舞台,大大降低了追梦难度。“很多孩子只是想体验舞台,地下偶像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Eric表示。

对粉丝来说,追韩娱或国内一线艺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金钱,而地下偶像则提供了更“轻量化”的追星选择。粉丝能近距离接触偶像,参与互动,用更低成本获得情绪价值。

对投资人而言,成立大型娱乐公司需高额投入,风险较高;而地下偶像工作室的启动门槛低,前期投入可控,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切入偶像行业的可能。“这是一个多方都愿意尝试的赛道,生态活力自然就起来了。”Eric说。

谈及工作室盈利情况,Eric透露,经过前期探索已实现盈利,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工作室曾推出过女团,却因市场反馈不及预期调整方向。“女团市场不如男团,核心是用户消费习惯差异。”他分析,追星本质是追求情绪价值,男性与女性对情绪价值的投入方向不同——男性更愿意为现场互动、应援等场景买单,女性则更注重偶像的形象呈现与内容产出,这也导致男团的商业转化效率相对更高。

有趣的是,当前市场呈现“女团数量多、竞争大,但盈利难”的现状。Eric解释,许多女团创始人是出于对偶像文化的热爱“用爱发电”,即便不盈利也愿意投入,这使得女团数量远超男团。但要让女团实现盈利,需更高成本的投入:从妆造、包装到资源铺垫,都要向“高端化”靠拢,才能吸引粉丝付费。

反观男团市场,潜力正逐步释放。以上海为例,Eric工作室成立时,上海仅有1个男团;一年后,当地男团数量已增至四五十个。“未来男团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文化消费活跃的城市。”他预判。

不过,行业仍面临明显短板,其中“人员流失”最为突出。地下偶像多为兼职,受学业、工作变动、城市迁移等因素影响,流动性大。“有的孩子看到团播火,就转去做直播;有的因为换城市,不得不放弃偶像工作。”Eric无奈表示,人员不稳定会影响团体的排练进度与演出质量,成为制约工作室发展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地下偶像行业竞争呈现“良性生态”。由于多数工作室粉丝基数有限,从业者会选择“共享粉丝、共建氛围”,而非恶性竞争。“大家先一起把市场蛋糕做大,才能实现共赢。”Eric表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刘红豆 鹿筱悦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