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辖区老人对日间照料、健康监测、精神陪伴等的需求愈发迫切,“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社区治理的关键课题。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份民生关切,在桃源街道有了清晰的解答。
近年来,桃源街道围绕“帮管与共、互为相依”核心理念,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统筹企业、物业、社康、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探索出“政企协同、共融互助、代际相牵”的养老新路径,有效打破了分散供养、各自为营的传统模式,构建起共融互助、互为相依的养老新格局,让孝亲敬老成为街道鲜明底色,大大提高了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党建引领织密四级网络,构建幸福养老“共同体”
桃源街道下辖14个社区,老年人口约3.2万。街道党工委把养老服务作为“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扎实推进“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1个街道级长者服务中心、5个社区长者服务站、6个小区服务点、15个星光老年之家及36个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初步形成“一中心多站点”联动服务模式。
桃源社区开展手绘风筝活动
今年以来,桃源街道共开展各类养老活动230余场,服务1.1万余人次,满意度高达98%。今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同志参观桃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调研指导养老服务工作。
政企协同打造服务矩阵,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
“以前吃饭凑活,现在社区食堂18块就能吃两荤一素一汤,还能去长者服务中心练理疗、学手机,日子过得比年轻人还充实!”家住福光社区79岁老人张阿姨的感慨,正是桃源街道政企协同养老的生动缩影。
长者在深铁社区食堂用餐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背景下,街道积极对接优质企业资源,引入深业集团运营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打造专业化养老核心阵地。今年以来,该中心已接待长者3486人次,开展书法、合唱等文娱活动116场,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健康养生等长青老龄大学课程112次,提供理疗康健服务1012 次、器械租赁 305次,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精神与健康需求。
针对“老人吃饭难”这一民生痛点,街道党工委结合基层调研需求,创新构建了“社区食堂兜底+品牌餐饮提质+助餐点灵活补充”三级服务体系。除了协同建设全市首个保障性住房社区食堂“深铁社区食堂”外,还同步在峰景、龙联社区联合餐饮店设“长者助餐专区”;通过场地支持、补贴激励吸引深铁物业、鑫辉等企业参与,并与面点王、嘉旺等15家连锁品牌共建长者餐桌,实现“政府省投入、商家增客流、居民得实惠”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全街道18个助餐设施已为近2.4万人次老年人提供就餐补贴,精准解决高龄、独居老人用餐难题。
此外,桃源社区南北医药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公益集市、用药科普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服务,构建起“防救结合”的社区健康防护网。
物业联动升级居家关爱,实现“响应零时差”贴心守护
“一键下单就能预约保洁,家里的智能呼叫器按一下,社区马上有人响应,住得踏实!”谈到居家养老体验,朗山社区独居老人李爷爷点赞街道物业联动的智慧服务。
街道率先在朗山社区试点,组建由社区党委参与指导,运营企业、物业公司、志愿者共同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委员会,制定相关章程,选聘2名养老专员,在队伍建设上,形成 “政府+企业+志愿者”三方合力;调动小区管家,完成311份老人信息建档,实现需求精准对接;还为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方便、独居孤寡老人提供送上门的家政、维修等服务。
街道还联合物业公司对闲置场地和既有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如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对朗山运动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推出69种普惠性助老产品,包括旅游、推拿按摩、甲醛监测、清洗保洁等。海报张贴在小区单元楼和宣传栏处,附有咨询电话和小程序二维码,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同时促进银发消费。
代际相牵激发银龄活力,打造邻里互助“微循环”
“小周每周都来帮我买菜、打扫,比亲闺女还贴心!” 龙联社区91岁的刘奶奶口中的“小周”,是同社区62岁的银龄互助志愿者周淑琴。在桃源街道,这样的“低龄帮高龄” 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街道积极倡导银龄互助模式,组织健康低龄老人与高龄、失能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开展日常探访、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服务,既解决老年人实际需求,又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定期举办银龄互助经验分享会,让志愿者交流服务技巧,拉近邻里距离。
今年,龙光社区龙欣志愿服务队在社区支持下,开展 “一个都不能少”特困老人关爱活动,完成154名老人信息建档,提供助洁、助行、理发服务180人次,服务满意度超 90%;龙联社区“健康驿站”服务队以“2 对 1”模式对接独居老人,通过微信群实时掌握老人需求,“排班制”提供健康理疗、艾灸服务,月服务约600人次,累计服务超 6000 人次,近期开展的健康管理项目更惠及1250人次,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
智慧医养筑牢生命防线,实现精准守护“零距离”
街道在党建统筹基层资源的基础上,整合社康中心、禾正医院、正夫口腔、普瑞眼科等资源,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将社康、养老服务站、健康小屋串联,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如龙悦社区联合社康开设“慢病管理驿站”,每周提供中医理疗服务,年服务量超2000人次。
峰景社区开展口腔义诊活动
科技数字赋能是桃源街道养老服务的又一亮点。龙悦、大学城社区试点健康小屋,配备智能体测仪等设备,提供检测、运动建议;依托社区健康平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推送慢病方案,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随访。引入智能监护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心率、血压并上传平台,实现自动预警。
智慧化建设更让养老服务“精准触达”。街道还借用“智慧民政平台”为6000余名长者建立电子档案,特殊困难老人建档率达100%;设置长者服务中心和桃源社区养老驿站2个智能辅具展示区,完成265户适老化改造和355户智能适老化改造,为49户老人设立“双床合一”家庭病床,安装一键呼叫、健康监测设备;老年人通过服务平台、企业小程序即可“点菜式”下单,实现服务“一键响应”。
社会组织传递真情善举,绘就社区共治“同心圆”
在桃源街道,众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正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生力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服务经济困难、高龄、独居、空巢、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群体。今年以来,平山社区阳光志愿服务社开展公益理发、居家安全检查活动,服务230人次;塘朗社区金色夕阳舞蹈队实施“关爱之路,你我同行”项目,上门探访50户特殊长者,开展防诈骗宣传、健康工作坊4场,惠及100人次;福光社区华晖志愿服务队定期探访高龄老人,提供助洁服务,年均值班超200小时,接待居民咨询约 1000人次;龙悦社区欧陆五彩乐邻志愿服务队在社区指导下,建立老人信息档案,完成55份纸质建档,更新 20余条人员数据,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
重阳佳节,孝亲敬老正成为桃源街道的生动实践。桃源街道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探索实践,绘就了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温暖画卷。未来,桃源街道将继续深化“政企协同、社区共融、代际相牵”养老服务模式,让辖区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紫嫣
通讯员 桃源街道公共服务办 刘芬 赵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