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出镜官宣新行程:他将出席下个月在江西赣州举办的品牌音乐节,“欢迎赣州及全国各地的粉丝朋友们,准备好你们的塑料袋。”几天前,他应邀来到了江苏南京的音乐节摆摊,引起大批年轻歌迷排队,很快又要现身南昌的一场博览会。
此时,距离他的一夜爆火,仅仅过了一个月。这位48岁的江西男子,原本在景德镇市内的学校附近卖鸡排、鸡柳。今年9月,有博主拍下了他出摊时与顾客的幽默互动,意外获得全网热议。“做完你的做你的,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等名场面,还衍生出了丰富的“二创”视频。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甚至争议,获封“鸡排哥”的李俊永坦言,“我只是普通的人,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然而,在不少网友看来,他凭借超高的情商和出色的控场能力,将6元一份的鸡排卖出了远超原价的情绪价值。
“鸡排哥”的走红,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偶然现象,即所谓的“流量彩票”吗?在他周围,又形成了怎样的生态?今年10月,南都N视频记者实地探访并持续观察,记录“鸡排哥”走红以来的转型,以及背后流量之思。
人潮汹涌处
今年国庆假期,南都记者来到江西景德镇,近距离观察了他在当地出摊营业直到收档的完整过程。
为了迎接国庆客流,当时他的出摊时间提前到下午两点。以眼尖者的欢呼为号——“哇,鸡排哥来了,鸡排哥来了!”四面八方的手机在同一瞬间举起。在无数镜头的注视下,李俊永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自西向东缓慢分开人群,稳稳停在那片为他预留的空地上。
“鸡排哥”出摊的第一步,是撑起一把巨大的遮阳伞,罩住自己的工作台和身旁的人群。接着,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搬运食材,安放调料盘、漏勺、包装袋,将餐饮从业人员合格证、“景德镇文旅推荐官”的方牌挂在醒目位置,处理手机消息……
花了大约5分钟,整理好周边的一切,他便戴好一次性手套和透明口罩,切入手脚飞快的工作模式:拿出切好的生鸡肉,裹满白面包糠,油热后下锅,等鸡肉炸“到位”。引导秩序之余,还能接受粉丝的合照邀请,或是回答众人的提问。
“鸡排哥”与南都N视频记者交谈。
顾客是早早就来排队的。
国庆假期,为了让更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吃到鸡排,李俊永几乎全家上阵,在景德镇的旅游景点、美食街区开设多个摊位,他自己营业的珠山大道一带,更密集设置了好几家“正牌连锁店”,从而分散客流。不过,仍有许多人想吃到他亲手炸的鸡排。
10月1日,一名从浙江赶来的高中男生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刚到景德镇,就直奔“鸡排哥”的摊位,上午11点半到现场,前面已经有几十号人,他排了4个小时才如愿买到。“我感觉吧,吃到这一口鸡排,所有疲惫都消失了!”10月2日的队首是一名16岁的上海男生。他对南都记者说,自己凌晨5点就来排队,在现场足足等了8个小时。
而在现场协助维持秩序的学生志愿者们,许多也是中午之前就来到珠山大道,简单吃一顿饭就准备上岗。
与他们相比,“鸡排哥”的姗姗来迟,却不是耍大牌。因为食材准备工作同样耗时费力。
“鸡排哥”的妻子告诉南都记者,他们拒绝“预制”,每天出摊前都要把当天的鸡肉处理好才能出门,早上6点多就要起来准备,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甚至两三点才能休息。
国庆假期,“鸡排家族”基本要营业到晚上9点之后。一天下来,临时充人手的年轻亲戚都感叹“累得不行了”,但作为主力的“鸡排哥”本人,堪称“超长待机”。他的嗓音已经能听出沙哑的迹象,但面对最后一名顾客,依然做到了笑脸相迎。
而在“鸡排哥”营业期间,他的周边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态。
景德镇市珠山大道与弘文路交叉口附近,原本就是美食一条街,在“鸡排哥”的摊位迁入之前,这里也有一些固定摊位,只不过没有现在这么多,也不会延续到这么晚。
“鸡排哥”摊位附近,各种小吃摊竞相营业。
现在,这里的许多小摊贩比“鸡排哥”更早营业,更晚收摊。不少摊位重新做了招牌,红底白字,加上“回头客”“景德镇某某哥”等字样,乍一看与“鸡排哥”的摊位有几分相似。
一位姓江的小伙,在“鸡排哥”摊位旁卖果汁,推出了“凭网红鸡排买饮品优惠两元”活动。“我们以前就在一起摆过摊。鸡排哥带动了我们的生意,一个人带动一座城。”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他这样表示。
一位姓樊的摊主,在自己平时经营的烧烤摊旁边,临时加了一个鸡排摊,喊出“挑战景德镇网红鸡排哥,欢迎全国网友品尝”的口号。他的原材料比“鸡排哥”切得更厚,定价10元/块,调味不同。
“我只是挑战鸡排哥的美味,不是挑战他的人格魅力!”他告诉南都记者,国庆假期第一天,自己进账约3000元,较平时显著增长。“当然,我现在是不能跟他(鸡排哥)比了。”
在一些网友看来,同业者凡是提及“鸡排哥”的名号,均有“蹭热度”之嫌。但“鸡排哥”对这种现象比较宽容,他甚至主动公开了鸡排的制作步骤,供他人学习借鉴。
唯一让他无法接受、必须公开澄清的是,竟有摊主谎称是他“父亲”。“鸡排哥”澄清道:“我的父亲跟我的岳父已经去世蛮多年了,希望不要去冒犯老人家。”
流量来袭前
48岁的李俊永是江西南昌人,6岁来到景德镇。
这座城市被誉为“世界瓷都”,李俊永早年也曾在陶瓷行业谋生,后来转行做厨师。据他回忆,自己是在1996年开始摆摊创业的。
他的妻子告诉南都记者,两人结婚20多年来,主要就是以夫妻档的形式,做各种小吃生意。李俊永并非专业学厨,但靠自己琢磨出了一些美食做法。至于出摊的地点,多半离不开学校,“我们摆摊的人都跟着学校跑的,哪里生意好做,就在哪里做。”
国庆假期,“鸡排哥”的摊位人气爆棚。
“鸡排哥”现在的摊位,靠近景德镇市第五中学,这所中学还有小学部,客源更为集中。附近商户余女士的孩子在这里读小学,她向南都记者回忆,大约五六年前,李俊永就在此摆摊卖鸡排了,当时学校门口还没有那么多小摊贩,李俊永在其中很有存在感。
“放学时间,他的摊位经常要排长队。好吃是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他这个人,大家都觉得挺好玩。”余女士笑称,她印象中的“鸡排哥”,比现在网友和游客看到的更有活力。几年前,他已经在当地互联网“小火”过,有的市民会特意来五中买他的鸡排,顺便欣赏他的“脱口秀”。
而对于本地博主“景德镇小狐狸”来说,一直以来,她熟悉的是李俊永的另一个“身份”。
“他是昌河小学附近卖里脊肉饼的大哥!我之前都不知道他还有鸡排这个产业。”“小狐狸”告诉南都记者,十几年前,自己在昌河小学读书,每次上学快要迟到的时候,就会选择李俊永的里脊肉饼摊,因为他动作特别快,立马就能把饼做好、包装好,从不辜负自己的信任。
喊出“挑战鸡排哥”口号的樊先生还向南都记者补充说,他知道李俊永以前做过羊肉串、酱香饼。站在餐饮同行的角度,樊先生觉得炭火烧烤是相对轻松的生意,有时候一单就能入账几十元,乃至上百元,但鸡排单价便宜,属于走量型,往往需要更长的营业时间。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鸡排哥”一度于早、中、晚三个时段在不同学校出摊,兼做多项“业务”。这些“业务”之间还可能产生交集。如今,“鸡排哥”用来盛鸡排、鸡柳的袋子上,依然印着“里脊肉饼”。
博主“甜甜小圆圈”发布的“做完你的做你的”原视频。
这一波走红,景德镇美食博主“甜甜小圆圈”是直接助推者。
9月19日,她发了一条“差点被鸡排哥拒单”的段子。李俊永因为要在放学点赶去五中做生意,神情郑重但又很有礼貌地向“散客”解释,产生了奇特的喜剧效果,被敬称为“鸡排主理人”。
三天后,该博主又发布了“做完你的做你的,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的营业片段,仅原始视频就获得超217万个点赞数及225万人次的转发量,更点燃了网友们的“二创”热情,热度持续至今。
“景德镇小狐狸”分析称,在同一场景下,“鸡排哥”的控场能力、幽默感以及对品质的坚持,对这则视频的爆红缺一不可。她还提到,“甜甜小圆圈”拍火了“鸡排哥”,自己也因此有了知名度,可以接到广告订单了,是一种双赢。
为什么“鸡排哥”能成功?南都记者就此询问过他的妻子,得到的回复是:“真诚,不用假东西,好吃。”
“鸡排哥”本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样提到了“真诚”二字。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内心真实的表达。你对顾客真诚,顾客是会以心换心的。”归根结底,他认为,顾客付了钱,自己做好服务是分内的事情。
文旅推介官
“鸡排哥”收到了“真爱粉”的回馈。
当地高中生向南都N视频记者展示自制的“鸡排哥周边”。
南都记者在景德镇采访期间,遇到了两名当地高中生,他们将“鸡排哥”的经典语录和截图制作成“吧唧”(徽章),装饰在书包上,还把一套自制周边送到了“偶像”手中,用这种新潮而又朴素方式表达喜爱之情。李俊永看到后,连连道谢,并回送了他们合照等福利。
其中一名学生对南都记者说,自己特别欣赏“鸡排哥”的正直、踏实。“以后我要做一个跟他一样、在岗位上踏实肯干的人。在学习中,也要踏踏实实,把基础打牢,高考就不怕了。”
第二天,“鸡排哥”换了一件白衬衫,将一枚“经典语录”徽章戴在了自己胸前。南都记者问及这一细节时,他特意提到是顾客送的,语气相当自豪。得知两名学生今年读高二,他再次送上真挚的祝福:“祝愿他们学习进步!”
9月28日,在景德镇市文旅宣传推广工作座谈会上,“鸡排哥”李俊永及当地6名网络达人和洋景漂代表一同被授予“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称号,并获颁荣誉证书。
“鸡排哥”获颁“景德镇文旅推介官”。
面对政府领导和摄像镜头,李俊永依旧“稳定控场”,承诺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顾客等待的时间。当晚,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账号发布视频,称赞他“用真诚和温情为家乡代言”。
与其他网红助力家乡发展的案例相比,“鸡排哥”爆红之后,当地并未立即采取密集的宣传策划将其“IP化”,更多的是隐身于幕后,提供服务保障。
9月下旬,由于排队人数剧增,影响到了学校附近的交通,当地城管部门与“鸡排哥”商议,将他的摊位迁到现在的位置,距离旧摊位约百米,并派专人在周边维护秩序,让他继续按自己的意愿安心做生意。
应对国庆假期的客流,当地文旅局发文称,该局通过与其他部门建立全链条协作机制,做好服务保障和协同配合工作,从1.0模式的“管住”,提升到2.0、3.0模式的“用好”“服务好”。主动对接“鸡排哥”,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其解决现场维持秩序、食材保鲜等问题;同时安排志愿服务者在现场维持秩序,向游客免费发送扇子等物品。
南都记者在景德镇实地探访期间,在“鸡排哥”摊位附近遇到了多位城管、消防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摊位上配有灭火器,不远处还有免费提供饮用水和扇子的帐篷。
当地街道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介绍,市、区、街道、社区都派了人手做好假期服务工作,现场有供游客休息的凳子,设置了医疗服务点。某种程度上说,已经称得上是“景点”级别的待遇了。当然,他们不仅服务于“鸡排家族”的摊位,而是覆盖整条美食街。
据景德镇官方初步统计,10月1日至6日,全市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4.72%。多个线上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景德镇整体旅游订单量增长近40%,景德镇当地酒店入住量同比增长30%。
尽管无法直接将这些增长全部归因于“鸡排哥”的走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旅游市场带来了积极效应。
“全国巡炸”
谈到这份营生,“鸡排哥”的妻子对南都记者表示:“我们都是小打小闹。”而用“鸡排哥”的话来说:“我只是普通的人,去做了一件很普通、很普通的事情。”但在过去一个月里,一个夫妻档的小摊,肉眼可见地越来越正规化、品牌化。
9月23日,“鸡排哥”在短视频平台开通了个人账号,并于同日开启直播。截至10月30日,“鸡排哥”的短视频账号粉丝数已达114.4万,收获点赞数近718万。
经常担任直播画外音的“小助理”,是李俊永的妻妹,其本职工作是老师。她向南都记者介绍,之所以开直播,就是想回应那些暂时不能来到线下的网友和粉丝,给他们提供一个了解“鸡排哥”、关注其动态的渠道。
流量暴涨之时,“鸡排哥”注册了自己的工作室。
南都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获悉,“景德镇市珠山区李俊永餐饮管理工作室”已于9月30日成立,类型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为李俊永,经营范围为餐饮管理、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
同时,他还颇有意识地与外界保持沟通,及时回应质疑。
当有人提出,其使用的非转基因大豆油“不适合高温反复油炸”时,“鸡排哥”于10月2日正式营业前亮出一份检验报告,承诺保证食品安全。这份检验报告显示,样品名称为煎炸过程用油,委托单位为景德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鸡排哥”晒出检验报告。
10月5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晒出自己的餐饮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知识培训合格证,并展示其使用生肉、炸制鸡排以及食用油的检测报告,进一步表示,“所有检测,6个批次,在南昌和杭州检测均为合格,请大家放心食用”。
眼下,自带人气和主动服务意识的“鸡排哥”,成了活动主办方青睐的惊喜嘉宾。10月25日,他应邀来到江苏南京的音乐节摆摊,月底又将现身南昌的一场博览会。
10月30日,“鸡排哥”出镜宣布,将应邀出席下个月在江西赣州举办的品牌音乐节。活动主办方为他制作了一张单人官宣海报,上面写着“鸡排哥全国巡炸-赣州站”,配图则是他刚刚拍摄的“变装公式照”,穿西装打领带,戴一副金属无框镜。
10月30日上午,南都记者致电“鸡排哥”李俊永,但他婉拒了采访,说自己不忙时再回复。原来,他已经回到景德镇,当天下午还会在“老地方”出摊,这个时间要为食材做准备。
不久前的一次营业直播中,他透露了内心的计划:“目前,我就是守护好我的小摊,把控好每份产品的质量,让顾客来得开心,回去得高兴。”他还谈道,服务行业的人“如果一直想着自己,那就是完蛋的前奏了”。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侯婧婧 发自江西景德镇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敖银雪
编辑:马辉,张倩寒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社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