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个放松动作可能“按”出脑卒中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10-29 22:01

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代成波指出:“卒中发生后,每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越早救治,大脑损伤越小。”为提高公众对卒中的防治意识,该院神经科代成波、王硕及张斌三位专家近日接受采访,就卒中早期识别与预防进行科普。

“我国成年人卒中发病风险高达40%,防治形势严峻。”代成波强调,事实上,80%的卒中可以通过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进行预防。

专家介绍了两种简单实用的卒中识别方法:

“中风120”口诀:
“1”看一张脸,是否出现口角歪斜、面部不对称;
“2”查两只手臂,双臂平行举起,是否存在单侧无力下垂;
“0”(聆)听语言,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或无法理解。

图片

国际通用的“BEFAST”原则:
B(Balance)平衡丧失;E(Eyes)视力模糊;F(Face)面部不对称;A(Arms)手臂单侧无力或麻木;S(Speech)说话含糊不清;T(Time)症状出现要警惕,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图片

王硕指出,卒中症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起病突然,患者可能突然出现乏力、摔倒、情绪淡漠或精神异常;二是症状通常呈局部性,多表现为身体一侧功能异常。

及时识别症状并立即送医,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张斌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应对方式带来的迥异结局:

57岁的王阿姨患有风心病,一天吃饭时突然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无法站起。家人立即拨打120,经卒中绿色通道确诊为右大脑中动脉闭塞,随即进行静脉溶栓。

图片

箭头所指位置为血管闭塞。

因送医及时,王阿姨症状迅速缓解,血管完全再通,康复出院。

图片

可见闭塞位置血管完全再通。

相反,59岁的赵叔在冠脉支架术后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却拖延至十天后因摔倒才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最终留下行走不稳的后遗症,需长期康复。

图片

白色发亮位置就是脑梗死的位置位置。

代成波提醒,高龄、卒中既往史、家族史,以及吸烟、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血管狭窄等,均为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运动预防方面,他建议每日步行1万步,每周进行累计2小时的中高强度运动,以运动中感到“心慌气促”为有效强度。卒中患者康复期则应在能力范围内开展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及平衡协调练习。

近年来,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55岁以下患者比例上升了40%。专家分析,除了高血脂、肥胖、痛风等基础疾病,运动不足、压力过大、高盐高糖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三位专家均表示,大力按摩颈部导致血管夹层,已成为年轻人卒中的上升诱因之一。

此外,长期口服避孕药、年轻时有偏头痛史未干预、睡眠呼吸暂停等,也增加了年轻人卒中风险。专家呼吁年轻群体重视体重管理、规律运动、缓解压力、足量饮水,并避免非专业指导下的颈部暴力按摩。

卒中防治需全社会共同参与。掌握识别方法,了解预防知识,一旦怀疑卒中,牢记“尽早识别,立刻就医”,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其对生命健康的威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张诚斌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