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惠州环 “两山” 区域的乡村居民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巨变 —— 偏远山村的信号满格了,农家院落通了高速宽带,头顶的 “蜘蛛网” 线缆消失了……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惠州移动聚焦民生需求,以扎实行动破解城乡通信难题的生动实践。自环 “两山” 网络建设启动以来,惠州移动累计投入6500万元,从信号覆盖、宽带入户、线路整治三大民生关键领域发力,把 “信息高速路” 修到村民家门口,让城乡居民共享数字发展红利。
信号升格:破解 “通信难”,打通民生服务 “最后一公里”
“以前在山上干农活,打电话总断断续续,现在走到哪儿信号都满格,跟城里没啥两样!” 环 “两山” 区域的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通信的便利。曾经,这里的偏远村落、蜿蜒山路是通信覆盖的 “盲区”,村民联系在外亲人、获取农业技术信息都受限于信号问题。
为解决这一民生痛点,惠州移动在环 “两山” 2个县、11个镇街发起信号升格行动,规划新建153座基站,其中4G基站70座、5G 基站83座,基站规模同比增长19.3%。如今,区域内行政村已实现5G/4G信号100%通达,自然村4G覆盖率超95%,整体覆盖率跃升至98%,彻底终结了 “通信末梢” 的困境。
今年6月环 “两山” 骑行赛期间,惠州移动的通信保障更是让村民和游客眼前一亮。沿赛道新建的9座5G基站、15支保障队伍、2辆应急通信车,再加上创新引入的KA卫星包,全程网络畅通无阻,不仅保障了赛事顺利进行,也让村民们首次体验到了 “5G+赛事” 的便捷。此外,惠州移动还积极承担国家电信普遍服务任务,在博罗、龙门两地以 “中央资金引导、地方协调支持、企业为主推进” 的模式,建设7个补贴站点,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差距,让偏远地区村民也能平等享受通信服务。
光纤到户:点亮 “数字生活”,激活乡村富民新动能
“以前家里网慢,孩子上网课总卡顿,现在装了移动宽带,视频通话、在线学习都特别流畅!” 家住环 “两山” 区域的李女士笑着说。高速宽带是乡村居民享受数字生活的基础,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 “隐形翅膀”。
为此,惠州移动投入3000万元,在环 “两山” 11个镇街的1720 个自然村铺设光缆。截至目前,已有8.5万户家庭、35万村民告别 “数字孤岛”,用上了高速稳定的宽带网络。对于剩余12个位置极其偏远的自然村,惠州移动也制定了专项计划,确保10月底前完成光纤覆盖,实现 “村村通宽带、户户有网络” 的目标。
光纤网络的延伸,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点燃了乡村产业的 “数字引擎”。目前,惠州移动已为区域内25181户家庭提供个性化宽带服务,并为425家本地企业开通专线,有力支撑了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比如,当地农户通过电商平台将荔枝、龙眼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订单量同比增长30%;智慧农业基地借助高速网络实现 “远程浇水、智能施肥”,人力成本降低近一半;乡村民宿通过线上平台接单,客流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这些变化,让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也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线路整治:告别 “蜘蛛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前抬头全是乱七八糟的线,又难看又不安全,现在天空清爽了,看着都舒心!” 提及村里的线路整治,环 “两山” 区域徐田村村民陈大伯赞不绝口。过去,乡村上空缠绕的老旧线缆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漏电、坠线等安全隐患,是村民们长期反映的 “老大难” 问题。
为回应村民诉求,惠州移动联合属地政府,严格按照《广东省通信线路整治工作实务指南》要求,投入3500万元打响线路整治攻坚战。截至目前,已完成218公里主干道、289个村落的线缆整治,累计拆除废旧杆路129公里、废旧光缆418皮长公里,新建高品质光缆389皮长公里。
在整治过程中,惠州移动还在博罗徐田村创新探索出 “融合组网、分片包干、路由共享、资源有偿” 的新模式——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公共路由管道,运营商共享资源、协同将线缆入地。这一做法不仅降低了建设成本,还避免了重复施工,入选全省 “百千万工程” 基层改革典型案例。如今,走进环 “两山” 的乡村,天空不再有 “蜘蛛网”,道路两旁整洁有序,安全隐患彻底根除,网络稳定性也大幅提升。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也为当地发展山区旅游业、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信号满格到宽带入户,从线路整洁到产业兴旺,惠州移动以 “办民生实事” 为出发点,用扎实的网络建设成果,为环 “两山” 区域编织起一张全域覆盖、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这张网,不仅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更连接着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接下来,惠州移动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 “百千万工程”,持续优化网络服务,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发展带来的红利,为惠州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路径贡献更多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黎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