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威海网安部门查获两起通过AI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
案例一:近日,威海网民张某为提升账号关注度,博取流量、牟取私利,使用某AI工具编造了“在监狱直播带货”的谣言信息,并发布在某互联网平台,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扰乱公共秩序。
案例二:近日,在广东台风期间,威海网民迟某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编造“广东阳江两所教学楼因台风受损”虚假灾情视频画面,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误导大量网民关注,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引发恐慌,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张某和迟某行政处罚。
日前,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依法对黄圣依杨子直播带货案作出一审判决:三名被告人犯合同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至十一年三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一审判决后,三名被告人已向上海市一中院提起上诉。
2023年底,多名商家参与“黄圣依杨子明星直播带货”被骗,他们交了坑位费,屯了几百万元货,没想到最后只卖出几单。直播后,各地商家前往上海直播公司讨要说法,却发现人去楼空。杨子随即发布澄清视频称:“网传的备货170万、只卖出一单的腊肉产品,与之无任何关联。”
近两年时间里,商家们一直在维权。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对本案审查后,依法对三名被告人以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三名主犯成立了几家空壳公司,合同中几乎都注明了带货明星的姓名,但最终只是通过虚假承诺吸引大量商家交付服务费。目前,仍有2500余万元的商家服务费没有退款,这些钱款最终都被认定为三名被告人的犯罪金额。
10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时限妥投率测试结果。
本次监测对象包括9家快递服务品牌:邮政速递、顺丰速运、中通快递、圆通速递、韵达速递、申通快递、京东快递、德邦快递和极兔速递。调查范围覆盖50个城市,包括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19个快递业务量较大的城市。
调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用户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得分为85.0分,同比上升1.3分。在品牌公众满意度方面,得分较高的品牌为顺丰速运、京东快递。在区域公众满意度得分方面,河南、天津、江苏、北京、青海、河北得分高于86分,满意度较高。
另外,2025年第三季度快递服务全程时限为51.32小时,同比缩短2小时。72小时妥投率为86.47%,同比提高2.08个百分点。分品牌来看,72小时妥投率较高的品牌为邮政速递、顺丰速运。
近日,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发文称,近期,平台在日常巡查时发现,部分物流商滥用平台系统服务,为部分商家提供“虚假物流轨迹”“转单拼接轨迹”等违规服务,致使订单轨迹与真实履约不符,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平台经营秩序。
为阻断违规链条、保障履约真实性,抖音电商在核实相关事实后,于10月29日清退四家违规物流商,包括中通冷链、吉时达、水趣到家、铁中快运。
10月29日,BOSS直聘发布《刷单骗局与倒卖简历整治专项公告》,披露了针对诱导求职者参与“网络刷单”、骗取钱款及倒卖简历等违法行为的治理与典型违法案例。
公告指出,不法分子为牟取利益,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正规HR兼职”“招聘软件老用户有偿聘用”等信息,招募在职HR充当“简历贩子”,将日常工作中从各招聘渠道获取的求职者信息向灰黑产转售。个别在职HR受到诱惑参与。
根据公告提供的典型案例,某公司主营业务为骑手、短视频橱窗带货。李某负责管理其招聘账号。李某将在正常招聘过程中获取的简历,以3元一条的价格售卖给了在网上结识的黑产人员,获利两万余元。李某当前已被属地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数据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BOSS直聘通过“技术巡检+人工复核”机制,永久封禁涉刷单诈骗可疑账号近两万个,其中约80%由系统主动拦截。安全团队向公安机关提供经核查的诈骗团伙线索,协助破获案件6起,抓获嫌疑人144人。另外,治理期间,涉刷单诈骗的举报反馈时效优化至分钟级。第三季度,BOSS直聘累计推送防刷单诈骗信息超3200万次;由平台或“96110”发出的电话、短信提示超过20万次。
浙江宁波的李某、陈某是某电商社区团购平台的服务站经营者,俗称“站长”,利用虚假消费者身份在平台下单后,依靠申请“仅退款”或虚假操作“退货退款”将货品截留下来自行出售。此后,李某等人拉拢十余名服务站工作人员“团伙作业”套取大量商品,甚至为此开了一家超市,靠着这一“无本万利”的门道,作案金额在两三个月内飞涨到近40万元。
近年来,利用电商平台“仅退款”的规则漏洞套取大量利益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在过去的案例中,“薅羊毛”的行为人多是消费者,而上述事件却是由内部人员主导完成的,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直接利益的受损方有所不同。传统电商平台由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构成,消费者利用退款规则牟利伤害的是商家的利益。而团购平台中,站长系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站长作案直接伤害平台利益。
宁波这起事件中的团伙成员最终被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不等,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可以想见,因“仅退款”而起的不法行为不会消失,无论是内部人员还是消费者,都需要认识到“薅羊毛”行为的不良后果,短期的不当牟利终将损害整体消费环境。
10月28日,南都银发经济工作室举办“银发族变‘待割韭菜’?聚焦老年消费权益保护”第三期沙龙活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莉莉谈到,老年人消费呈现几个新趋势,也因此面临新的权益保障难题。
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家庭转移、交通通信占老年人整体消费支出的九成左右。电商平台调研发现,45岁以上人群用于保健和抗衰老的消费增速非常快。其次,生存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消费转变,老年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占比增加。第三个特点是由线下消费逐渐向线上消费延伸拓展。
王莉莉指出,目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主要有几种模式。其一是养生保健类,比如夸大宣传相关产品的营养价值,以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一些产品的疗程价格动辄几千元,且在监管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二是低价旅游。以较低的价格组织老年人出游,实际上是在旅游过程中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养生产品。其三是冒充客服等给老年人打电话来套取信息和钱财,一旦资金转出很难收回。其四是投资理财。宣传理财产品,鼓励老人投资。不断积累信任以套取大额资金。其五是情感诈骗。通过长期网络聊天为老人提供慰藉,再择机骗取钱财。其六是针对高收入城市老年人的定点诈骗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老年人对自身受骗行为缺乏认知,尤其在健康与情感消费中,往往认为“自愿付费”,这为权益保护带来难度。此外,直播间批量购买低价商品等新型消费行为是否健康,也引发社会关注。
对此,王莉莉也呼吁保护老年消费者应该立法先行,明确各个主体的法律责任,为执法部门和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抖音10月29日直播带货日榜:前十销售总额较之前有所回落,仅前三直播间销售额超2500万。
研究员:黄莉佳 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