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卢婉珊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据统计,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
南都N视频记者梳理《报告》发现,该份报告多处点到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目前,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蓝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粤东粤西两翼的多个地市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海上风电、绿色能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引擎动力。
在海洋强省、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方面,《报告》指出广东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建成入列,全球首台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成功试运行。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建成通车。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创新探索方面,《报告》提到深圳涉海企业发明专利超过82000项,湛江基本形成以绿色钢铁石化和能源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
事实上,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近年来,广东不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5)》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
其中,2024年,广东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超6800亿元,同比增加7.5%。全省新建成624个重力式深水网箱、7个桁架类网箱,深水网箱养殖水体全国第一。广东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同比增长8.3%,全省累计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同时,广东前瞻布局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海洋碳汇、海洋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建成入列,全球首次深海采矿6000米级海试完成,全球首台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成功试运行,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航线常态化运营。
潮州市饶平县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受访者供图
此外,广东坚持科技“兴海”,海洋六大产业专项拉动创新成效显著。据统计,2018年以来,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累计安排20亿财政资金,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海洋公共服务业等海洋六大产业发展,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攻克280项关键技术,25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项技术国际领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装置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与此同时,广东不断擦亮蓝色生态底色。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8万平方千米,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五大工程”。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200千米;建有各级涉海自然保护地124个,保护面积达39万公顷;累计修复滨海湿地超5600公顷;累计完成红树林营造超32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超23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