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机场“跃升”机场城市!白云机场重新定义广州的全球坐标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10-30 21:02

融湾区,向世界,喜迎四海宾朋。白云机场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下称“白云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运。从2004年白云机场转场时的“乘势而上”到如今“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的“展翅高飞”,白云机场的每一次升级迭代,不仅是一座机场的升级,也是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更是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枢纽能级跃升

中国民航首个五条商用跑道运行的机场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正是今日白云机场的生动写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白云机场以T3航站楼投运为支点,为这幅“世界级机场群图景”补上了关键拼图,撬动着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跃升。

从2004年“一夜转场”跨入“双跑道时代”,到如今迈入“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的运行时代——历经20多年的接续建设,白云机场枢纽能级持续跃升:2020年—2023年连续四年旅客量全国第一、货邮量全国第二,2020年客流量问鼎全球;2024年跻身全球十大最繁忙机场,货邮量位居全球第九;白云机场通航点达240余个,超160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达,“经广州 飞全球”已成国际民航客货运的新常态。

图片

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投运标志着白云机场正式迈入“3.0时代”,成为中国民航首个五条商用跑道运行的机场,近期可满足1.2亿人次年旅客吞吐量、380万吨货邮吞吐量使用需求,终端容量更可承载1.4亿人次旅客、600万吨货邮,客货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

这座国际航空枢纽已然成为联动大湾区的“交通网络核心”。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T3综合交通中心将成为集航空、公路、铁路(城轨)为一体的多方式联运的交通综合体,轨道总规模达到6台14线,并在负二层设置行李托运,轨道交通出港旅客同层值机及交运行李,高效实现空铁联运。根据《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白云机场将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2条高速,轨道交通分担率全球领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样板。

白云机场通过轨道与大湾区主要机场互联互通,形成“轨道上的机场群”,让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功能协同”更加强大,为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文化综合体

打造中国机场航站楼新范式

机场不应只是“出发和抵达的过渡空间”,更应是“可感知、有温度的文化空间”。

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以“中国风、岭南味、国际范、时代感”的融合设计,传递着“品质、品位、品牌”,打造中国民航航站楼的新范式。

从花形雨篷步入T3航站楼,“花开穗满”画卷即刻铺展,“稻穗”形天窗滤过柔和阳光洒在全国首创的“花瓣”值机岛上,木纹吊顶、木质底色标识牌与绿植相映。白云机场T3航站楼将广东“强、能、美、好”形象藏进细节,融入每一处体验。

T3航站楼的施工体量和难度为业内罕见,创造出多个全国第一。航站楼用钢量高达5万吨,其中屋盖钢网架体系的焊缝就有35万道,承载起全国最大体量不锈钢连续焊接屋面。“羊城花冠”的屋盖钢网架构件多达16万件,每一个构件都有自己的专属“名字”。

T3之美,美在造型。航站楼建筑造型以“花”为设计主题,融入“云山珠水”“花城”广州特点,建筑造型如鲜花盛放形成“羊城花冠”建筑意象,成为广州城市门户形象的地标性建筑;花瓣形建筑檐口、花瓣形张拉膜雨棚、湾区广场的花瓣岛、“花”形值机岛、“花”形白色线条、“青花”图案羊毛地毯,给旅客留下处处花开、处处惊艳的印象。

T3之美,美在结构。值机大厅以三排花冠柱大跨钢结构支撑主楼屋盖钢结构,3.3万平方米的无柱大厅气势恢弘。在这里,每一根构件都有一个“名字”。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在详解T3建设背后的故事时提到,航站楼屋盖钢网架构件多达16万件,依靠人工要精准选取安装到指定位置,无异于“大海捞针”,技术团队研发出基于有源芯片的智能分拣平台,为每根杆件在进场时便植入RFID芯片,如同给每一根构件都取了一个名字,随叫随到,实现了生产、编码、运输与分拣一体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建设效率和精度。

值得一提的是,T3还是国内首个建设古树公园的机场,结合征拆需要、古树迁移和公共区空间营造打造首个古树公园,20余株古树静静扎根,200余年树龄的榕树依旧枝繁叶茂,促进古树名木与城乡基础设施和谐共存,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

白云机场T3航站楼用一个个体验场景证明,机场不只是交通枢纽,更是传递城市文化记忆的温暖场所和文化综合体。旅客带走的不只是机票,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创新、包容的人文魅力。

“会思考的机场”

定义未来机场发展新方向

2025年9月24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斩获buildingSMART openBIM国际大奖——这是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工程首次获此殊荣,标志着广东机场集团在智能建造与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智慧基因”得到国际认可,更定义了未来机场“智能+绿色”的发展方向。

图片

T3航站楼的“智慧”,从设计阶段便已深植。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BIM应用开启大型枢纽机场智能建造行业先河,在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率先全面应用BIM智能建造,实现全员、全区域、全专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适合推广的民用运输机场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打造民用运输机场数字设计示范项目,引领行业标准。

基于BIM智能建造,T3航站楼综合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致力于打造中国民航第一个大型数字孪生机场——实现全业务静态可视、动态可感、数据可通、态势可预、业务可控、决策可优。通俗而言,数字孪生真正让机场“学会思考”:在虚拟的“数字机场”里,不仅能实时查看飞机滑行、旅客流动,还能“预知未来”——比如航班高峰期,系统能根据流量计算“最优推出时间”,有效减少延误。

货站的“智慧”同样亮眼。白云机场T3航站楼投运后,东、西两区3个数智化货站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年处理能力超120万吨。在这里,智能调度中枢有效提升复杂作业场景协同效率,国际3号货站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无人牵引车、无人叉车穿梭作业,让物流更高效、更便捷。

更值得关注的是,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多项技术为国内首创:全国首个连续着色焊接不锈钢屋面航站楼,有效解决防水问题,提高抗风能力;全国首个采用915m间距中距跑道,在集约用地情况下实现2个独立起飞和1组相关进近等灵活运行模式;全国首个采用172.5m跑滑间距,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跑道间用地,可节约土地159亩;全国首个采用盾构方式穿越3条运行跑道,可大幅减少不停航施工时间;全国民用机场首个装配式道面试点,提升混凝土道面各项性能,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这些创新,让白云机场T3航站楼成为智慧机场建设的“新样板”。

这座“会思考的机场”,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机场的模样。

向新而行

中国枢纽、链通全球的重要门户

白云机场T3航站楼的投运,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展望未来,白云机场将焕发更大活力,“空中网络”将织得更密。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及市场发展需求,白云机场全力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过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加密国内主要城市航线,提升国内市场覆盖密度。同时,积极拓展国际航线,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航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航线网络,让“从广州链通全球”更加便捷。

货运“底气”也将持续增强。随着三期货运区投产启用,白云机场货站面积将从50万平方米扩至超100万平方米,预计2030年货邮量可达380万吨。“无人化、智能化、孪生化”的货站运营模式,将助力广州加快建设“全球效率高、成本低、极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强化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中的优势地位。

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文章”也将越做越大。依托白云机场,广东机场集团积极主动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将强化产业培育和大项目谋划,做足流量经济、做优土地经济、做大平台经济,推动产业布局再聚焦、资源再集中、模式再创新。白云机场临空经济区将进一步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极、产业项目聚集地、投资热度新高地,“机场的城市”正从理念变成现实,枢纽优势正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

当飞机从白云机场起飞,掠过“羊城花冠”飞向蓝天,人们会发现:这座机场早已不只是“出发与抵达的地方”,而是岭南意蕴与中国智慧的融合体,是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引擎”,更是中国枢纽、链通全球的重要门户。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编辑:陆文娟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