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金鼎科技园30号,绿树环绕中,一片占地数万平米的现代化厂区巍然矗立。厂区大门前,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正是广东省蛋卷行业市场销售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元朗食品”)的生产基地。
37年来,元朗食品作为改革开放首批入驻珠海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扎根珠海完成了从“三来一补”到自主创新的转型升级。而作为企业联席董事长兼总经理,伍素萍更是用44年光阴谱写了一曲与珠海共同成长的奋斗乐章。
从在校园里搬砖砌墙的“小建设者”,到负债小厂的普通会计,再到享誉业界的“蛋卷女王”——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的当代巾帼企业家……伍素萍在珠海的成长经历颇具传奇性。她的故事,同样是珠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扎根特区食品行业
用“笨办法”破解财务难题
1981年,为响应“建设特区”的号召,年仅9岁的伍素萍随父母从海南迁至珠海。那时的她不曾想到,这片正在苏醒的土地,会成为她奋斗一生的热土。
彼时的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仅一年,百废待兴,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席卷而来,不仅拉开了珠海从边陲农业县蝶变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的序幕,也点燃了伍素萍的青春记忆。
“当时整个城市都在搞开发,到处是工地,印象最深的是,从小学到中学,校园总在建设中 —— 除了上课时间,我们干得最多的事就是帮忙搬砖、砌砖、种树,体育课大多成了劳动课。”伍素萍回忆道,当时特区建设的氛围深深影响了他们这一代人,正是从小参与特区建设的经历,让“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在她心中扎了根。
尽管经常参与校园建设,但伍素萍的文化成绩并未落下,初中毕业时,其中考成绩远超珠海一中分数线,进入高中,考上一所理想大学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选择:放弃读高中,报考中专。
“当时想早点工作,为家里分担压力。”时隔多年,谈起这个决定,伍素萍仍流露出一丝遗憾。她说,自己是家中长女,底下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几张嘴吃饭,父母负担不轻,而当时国家对中专有特殊政策“包学费、包分配”,比起上高中考大学,选择读中专不仅省下学费,还能早几年就业,这对于当时的她而言成了最务实的选择。
就这样,她暂时搁置了大学梦,进入珠海市工业学校学习财务。1990年毕业后,被分配进珠海经济特区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会计员。这家当时只有10余人、账面现金2万、负债累累的小公司,后来也成了她奋斗一生的舞台。
作为珠海凭借 “企业所得税 15%”“两免三减半” 等优惠政策吸引的首批外资企业以及元朗食品的前身,它由外资和国资合资创办:港商提供设备、原材料与样品,并负责全部产品外销;内地企业提供土地、厂房与劳动力,主打米果、膨化类食品生产,属于典型的 “三来一补” 加工企业。
初入职场的伍素萍很快就遇到了挑战:等待她的是一堆无人理清的账目。“原来的财务负责人不在岗一年了,公司大概有一年的账是没人做的。”她回忆,更让自己感到无助的是,当时不仅没有师傅手把手教,当她向总公司的老会计求助时,得到的却是对方不屑地反问:“你不是专业读书出来的吗?这么简单你都不懂?”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她。“但我就是不服输,既然没人教,我就自己学。”凭借这样一股子劲头,伍素萍选择用“笨办法”破局:白天钉在生产一线,从包装、调配到生产、仓储,她逐一熟悉财务所涉及的每个业务环节、每道工序,掌握成本支出逻辑,不只限于跟老师傅求教,还帮着一起干活;晚上回家对照课本,从公司成立的第一笔账目开始,与业务一一对应重新梳理。
元朗食品包装线一景
这个过程持续了七八个月之久,熬夜到三四点钟成为常态。但正是这段艰苦的时光,不仅让她厘清了企业账本,还意外地掌握了现在流行的“业财融合”思维。“优秀的财务人员不应该只是看单据来做账,脑袋里还要有业务思维,使财务从事后记账,转变为能事前预测、事中指导业务的管理工具。”伍素萍举例说,生产卷制工人一个小时生产多少罐食品,她会将动作分解,精准测算每个动作会影响多少成本,并提出优化建议。
当自己的建议一次次被采纳,并在实践中见效时,年轻的伍素萍不仅在职场中站稳了脚跟,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很喜欢管闲事,但从未想过回报,虽然建议是自己提的,但功劳都给了同事。对于当时20多岁的我而言,建议被采纳本身就是最大的激励。”重提往事,伍素萍不由感激地说,小时候参与校园建设培养的奉献精神,让她进入职场后能保持平常心,专注做好每一件事,最终支撑她越走越远。
正是在这种成就感的支撑下,伍素萍后来两次放弃转行机会,选择在食品行业扎根。
抢抓机遇建自主品牌
从企业会计蝶变“蛋卷女王”
1998年,珠海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元朗食品和伍素萍也迎来了各自的转折点。
这一年,企业开始推行改制,并于2000年完成,极大激发了内部活力。与此同时,伍素萍凭借超前的眼光,推动企业引入用友财务电算化系统。“当时还是单机DOS版本,元朗也成了珠海第四家、民营企业中第一家实现财务电算化的企业。”伍素萍回忆,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差错和对人为经验的依赖,也让她从繁琐的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入管理岗位,开始主抓销售业务 —— 实现了从 “财务人员” 到 “管理者” 的关键转身。
伍素萍(左一)与员工在交谈
彼时,恰逢中国“入世”进程加速,伍素萍和团队敏锐洞察到:随着外资品牌大举进入,饼干等成熟快消品市场必将陷入“红海”。元朗公司要突围,亟需走差异化路线。机缘巧合下,香港合资方带来的蛋卷产品引起了团队的注意。这种在港澳流行的民间小吃,因“形状似路通,寓意办事顺利”,与广东人过年过节“讲意头”的传统高度契合,且尚未引起外资关注,是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
经多方调研,企业最终将蛋卷确立为主打产品。但产品定了,产能却成了瓶颈:彼时的元朗,虽已从珠海吉大600平米的一层租赁厂房,搬迁到唐家整栋厂房,规模仍远不能满足未来所需,且始终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
元朗食品4.0智能蛋卷车间一景
建设自有厂房,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的关键一跃。面对接踵而至的资金难题,伍素萍再次展现出非凡的魄力与智慧。她先争取到经销商支持,以预付款的形式筹得资金,于1998年帮助企业在金鼎成功买下一块工业用地;随后,她又说服银行获得500万元授信。
凭借这套“组合拳”,最终元朗食品成功在今天的高新区建设近6万平米的生产基地,为企业后来的爆发式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3年开始,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卖场进入中国,元朗蛋卷顺利进入主流渠道,快速走进千家万户。企业随之腾飞,完成了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品牌”的跨越,并一跃成长为广东省蛋卷行业市场销售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伍素萍也实现了从普通会计到企业联席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蜕变,赢得“蛋卷女王”的美誉。
而在企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伍素萍的求知之路也从未停歇。1995 年,23 岁的她以优异成绩一次性通过国家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得会计师资格;此后,又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本科学历,攻读完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生,如今在澳门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博士。“持续学习,不仅是为了弥补当年没参加高考的遗憾,更是为了跟上时代步伐,能一直带领企业往前走。”伍素萍坦言,这份贯穿职业生涯的求知欲,正是她一次次带领企业破浪前行的底气。
亲历城市沧桑巨变
与特区共赴未来
四十四载光阴流转,伍素萍的生活与工作轨迹在珠海深深扎根,她也由此成为特区沧桑巨变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初到珠海,市区只有一条像样的路——凤凰北路,最高的建筑是5层高的翠海大厦。”她清晰记得,那时的城市面貌还很简陋,情侣路尚是一片滩涂,渔女雕像孤零零地立在沙滩上,要穿过丛林才能看到。板障山隧道正在施工,尘土飞扬,如今的九州大道当时只是一条小山径,四周多是农田、鱼塘。
但这些早期记忆,早已在珠海城市化的澎湃浪潮中被彻底重塑:1991年,情侣路中段正式动工,至1999年实现南北贯通,此后又多次延伸,全长已达55公里,西起湾仔,东至金鼎,如一条丝带串联唐家湾、野狸岛、香炉湾、爱情邮局、拱北等城市地标或景点,成为珠海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伍素萍记忆中的丛林、滩涂,也逐渐被浪漫沙滩、城市公园取代;昔日蜿蜒的泥土小路也早已化作纵横交错的快速路网,连接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和现代化商圈。
“过去几十年,我看着高新区从一片农田发展为现代化产业新城。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以前从高新回市区的家开车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只要20多分钟,到香洲开会更是只要10多分钟。”今夕对比之强烈,常让她感慨万千。
自 1990 年加入元朗前身企业起,伍素萍在珠海食品行业深耕三十余载,也亲历并参与了民营经济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的发展历程:1991年,我国民营经济尚处起步阶段,全省私营企业2.5万户,但截至2024年,仅珠海一地,民营经济主体就达41.81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数的90.91%。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08.54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6%。
在带领企业发展的同时,伍素萍始终未曾忘却社会责任,连续20年组织重阳节敬老活动,并与知识女性联合会携手,参与推动了“快门无声”“雁知飞”基金等多个公益项目。
其中,“快门无声”项目自2014年启动,旨在为聋哑人提供摄影技能培训,帮他们获得就业机会,迄今已惠及珠海、中山两地200多位听障青少年;“雁知飞”基金,则聚焦失去母爱的孩子,不仅提供助学资金,更注重提供高质量家庭陪伴。
伍素萍曾长期帮扶一位女高中生,在繁忙工作之余,每日督促其学习打卡,发现其数理化的薄弱环节,就积极联络老师进行辅导。有一次,孩子生病,她不仅带其就医,更悉心陪伴整整一日,在细微处给予家人般的温暖。
“回馈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是我应尽的责任。”这是伍素萍多年不变的坚持。令她欣喜的是,珠海爱心氛围日益浓厚,公益之路上的同行者越来越多,“有时我们去探望帮扶对象,才发现不久前刚好有另一队志愿者来过”。
数据印证了伍素萍的感受。截至今年3月,珠海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80万人,占珠海常住人口的比例超31%,这也意味着珠海每10人中就有3名志愿者。
也有人不解,经营企业已经够忙了,为什么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做公益?伍素萍的回答朴素而深情:“珠海虽然不是我的籍贯,却是刻入心里的家,对家里的事自然会格外在意。”
在商界,她巾帼不让须眉;在公益领域,她默默造福社会。这份担当也为伍素萍赢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从普通会计成长为“蛋卷女王”,伍素萍的故事,是一个珠海民营企业家的奋斗史,更是一代特区建设者的生动写照。面对未来,53岁的伍素萍依然充满激情,“我现在在研究海洋经济。珠海海洋资源丰富,但海产品除了走上餐桌,怎么转化到食品工业中,我希望发挥所长,将二者结合,开发新的食品工业增长点。”这或许也是她对珠海最深情的告白——以食品为媒,与特区共成长。
策划: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胡怀军 杨亮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亮
摄影:刘华
(工厂及生产线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特别鸣谢: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杨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健帆生物特约“我与特区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