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缔造者”陈小霞在广州唱出“自己的故事”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5-11-01 19:39

南都讯 记者 丁慧峰 华语流行乐坛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陈小霞,于10月31日晚来到广州中央车站展演中心,举办了《2025 Composer 老翅膀音乐分享会》。70岁首次广州开唱,陈小霞没有选择大众熟知的金曲开场,而是演绎了收录在其个人专辑中、最能代表她心境与生命轨迹的作品,用洗尽铅华的歌声和娓娓道来的故事,带歌迷共同完成了一趟关于“放下与飞翔”的旅程。

图片

陈小霞演唱《老翅膀》。

天赋的音感加上家庭熏陶,陈小霞7岁开始创作,27岁时发表第一首原创、由刘文正演唱的《春夏秋冬》,其后40余年来不断创作,横跨华语流行音乐的各个时代,写出无数动人经典,《十年》《他不爱我》《下一个天亮》《约定》《成全》……即便你不认识陈小霞,但只要一听这些歌曲,都会惊觉“原来是她”。

以往大众眼里的陈小霞,是为陈奕迅、王菲、莫文蔚等天王天后打造无数金曲的“神级作曲家”;而当晚她的身份,则是用音乐记录真实自我的“歌者”,她的嗓音不追求技巧的完美,却充满了故事的颗粒感与岁月的历练。她幽默自嘲“唱得不好”,但正是不加修饰的真实,让现场散发出触动人心的温柔。

图片

本次音乐分享会陈小霞不追求技巧。

37岁始发行个人专辑,陈小霞个人专辑数量不多,包括两张闽南语专辑《大脚姐仔》《化妆师》,以及2005年发行的国语专辑《哈雷妈妈》。2025年1月,她发行了音乐生涯第四张个人创作专辑《老翅膀》,专辑名字源自于陈小霞近年的人生感悟:不管人到了什么年纪,都拥有“翅膀”,它是我们生命中未被发掘的力量。

本次音乐分享会的核心即是对新专辑《老翅膀》的集中演绎,从《地图没有的地方》对灵魂归宿的探寻,到《浮木》中回看创作时的快乐和痛苦,再到《还活着》对生命存在本身的肯定。在每首曲目间歇,陈小霞都会跟歌迷聊起创作的幕后故事,比如当年为了逃离在唱片公司当经理的工作,跟齐秦交换条件自己去做歌手,由此发行了第一张闽南语专辑;又如跟她的黄金搭档姚若龙的各种创作细节,新专辑做得最久的一首歌是《地图没有的地方》,把“这辈子所有的感觉都跟他说了”……

图片

陈小霞的创作浓缩了华语乐坛几十年的光影。

陈小霞笔下的金曲无数无法一一回顾,当晚她选择了用精心编排的组曲,一次性唤起了歌迷的回忆。从林良乐的《温柔的慈悲》、黄莺莺的《情雪》,杨乃文的《祝我幸福》,再到郭静的《下一个天亮》、张韶涵的《看得最远的地方》,横跨了她创作生涯的不同时期和风格,浓缩了华语乐坛好几十年的流转光影。这既是“作曲家陈小霞”对自己辉煌履历的一次温柔回眸,也是“歌者陈小霞”赠予台下老朋友们的一份惊喜礼物。

随着演出渐入尾声,她对观众展现了一个更加私密的精神世界。《你不要走得太快》是1993年与杨立德合作的作品,描述母亲随着岁月渐渐老去,儿女们希望她别走得那么快的心情,陈小霞唱到动情落泪。《那个自己》是她7岁时的创作,由姚若龙重新填词后,成为一首完整的新作,承载并圆满了“从7岁到70岁”的生命叙事。《晚安》是她曾珍藏十年的私房歌,曾交给林宥嘉演唱,全新编曲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演出以词曲皆由她自己创作的经典作品《朋友》收尾,像是在经历了一场内心旅行后,她伸出手,给台下陪伴她、理解她的朋友们一个拥抱。

这一场意义非凡的分享会,不仅吸引众多音乐圈内人士特地从各地赶来,见证这位华语乐坛旋律巨匠的演出,更被不少观众封其为“年度最有温度的现场”。正如有歌迷所言,演出并不是重温她为华语乐坛贡献了什么,而是分享“陈小霞是谁”。她是一个会困顿、会孤单、会迷茫、会流泪,但始终用创作与生命对话的普通人。她用这场演出告诉歌迷,她值得被记住的,不仅仅是那些传唱甚广的金曲,还有这些藏在她生命褶皱里,用旋律写下的、一篇篇关于自己的散文。

11月2日,陈小霞音乐分享会将继续在北京上演。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