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都N视频,我们的记者、编辑、主播,以纸笔、以键盘、以镜头、以麦克风……报告事实,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厘清常识,也展现出属于他们各自的风采——主播说,我们的风采,他们的故事。
我是南都N视频记者徐杰,大家都叫我杰哥,《杰哥带你飞》的主理人。
这些年,我带着我的“老伙计”——无人机,几乎飞遍了广东的每一个角落。从粤东的潮汕平原,到粤西的蔚蓝海岸,从珠三角的璀璨都市到粤北的连绵青山,飞行里程连起来能绕广东多少圈我没算过,但硬盘里那几百个TB的素材,每一个镜头都是我“飞”出来的故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给栏目取名“杰哥带你飞”?这不仅仅是因为无人机真的能飞。我更想做的,是打破传统新闻那种隔着屏幕的距离感。我们没有严肃的演播厅,没有正襟危坐的播报,有的只是说走就走的脚步和说飞就飞的洒脱。我想用第一人称、第一视角,带你亲临新闻现场,感受那片天空下的震撼、感动与美丽。
本期自述人:南都N视频记者 徐杰
徐杰。
十五运怎么拍?
我让“喜洋洋”“乐融融”飞上天
今年最让我兴奋和投入的工作,无疑是第十五届全运会的系列策划。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共同承办的全国性体育盛会,如何报道出新意,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想到了吉祥物。
其实,“让吉祥物飞起来”的念头,早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看到“冰墩墩”时就萌生了。当时我们就尝试过以它的视角打卡广州地标,可惜受限于当时的器材和技术,想法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最终没能完美呈现。
但种子已经种下。今年,当十五运的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这两个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可爱形象亮相时,我知道,机会来了!它们活泼灵动的姿态,天生就适合从空中俯瞰世界。我把这个“飞着打卡”的策划思路向领导汇报后,立刻得到了大力支持。
想法很美好,实现起来却是一连串的“技术攻关”。首先,得找到尺寸合适的吉祥物玩偶。太大了无人机带不动,太小了拍不清楚。我在网上寻觅良久,终于发现了官方推出的5厘米高迷你版,简直是量身定做!然后就是如何把这些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稳稳地固定在无人机上——这全靠DIY。用什么胶水、如何绑扎、怎么确保不影响飞行平衡。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台像个手工作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此前的经验,这次我们的设备也全面升级,用上了载重更强、画质更佳的无人机设备,还配备了全景相机,力求呈现最震撼的视觉效果。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迅速联系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的多个代表性场馆。当“喜洋洋”和“乐融融”乘着无人机,翱翔在大运中心体育场、德胜体育中心上空时,那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既展现了吉祥物的萌趣可爱,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将这些焕然一新的赛事场馆与周边环境一览无遗地呈现给观众。那一刻,所有的折腾都觉得值了。
让硬新闻“软着陆”
让动态报道展现“速度与激情”
十五运系列的“飞行”策划,只是我新闻工作的一个切面。入行以来,我与无人机相伴了八年——它不仅是我的“长焦镜头”,更是我观察世界的“天空之眼”。这些年,我曾深入湖北疫情一线记录历史瞬间,参与《VR全景解锁特区40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湾区今昔》等大型融媒报道,也多次奔赴台风、地震、洪水等突发事件现场。
做新闻,尤其是重大主题报道,最怕的就是“自说自话”,不接地气。通过“杰哥带你飞”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创意视频是让宏大叙事“软着陆”的绝佳方式。
除了十五运,我们在“海洋牧场”和“美丽广东”的报道上也在不断尝试。在拍摄“海洋牧场”时,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航拍海景,而是用无人机跟随养殖工作船,记录从投喂饲料到收获的完整过程:镜头从养殖工船甲板起飞,掠过一片片现代化深海网箱,再飞向正在作业的渔民。用一条空中动线,串联起现代渔业生产的壮阔图景。这样,海洋经济的发展就变得可视、可感、可理解。
对于“美丽广东”这个主题,我们则力图避免做成千篇一律的风光片。我们会去寻找有故事的地标:可能是通过新旧对比,展现一个工业区如何蜕变为城市公园;也可能是记录一场日出下,渔民出海与白鹭齐飞的动人画面。我们的目标是,让观众在视觉享受之外,能感受到广东发展的脉搏与生态和谐之美。
而在动态新闻现场,无人机的优势更是无可替代,它提供的是“全局观”。还记得报道台风“摩羯”和“桦加沙”时,狂风暴雨后,把无人机升空,将消防抢险、树木倒伏、城市应对的全景实时传回,这种震撼力是任何地面镜头都无法比拟的。
在开渔节的报道中,当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从高空俯瞰时,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和丰收的喜悦被成倍放大。在拍摄广交会、新的跨海大桥通车时,无人机镜头又能轻松展现其宏大的规模与精巧的结构,这是服务动态新闻最直接、最有力的语言。
见证“活力大湾区”
也见证自己的“全能型成长”
这些年,飞行超千次,积累的数百TB素材,是我职业生涯最宝贵的财富,也让我多次有幸获得广东新闻奖的肯定。我相信,好的报道,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连接与感知。
就在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们做了一次大胆尝试:利用全景相机制造“扔向天空”的新奇视角,带观众打卡广州地标。这个想法的灵感,来自于近期火爆全球的网络热梗——“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
这句口号在短视频平台疯狂传播,网友们戏称“世界是个巨大的大湾区”,把长白山比作“白云山”,悉尼歌剧院当成“广州大剧院”,甚至将埃及金字塔“认作”广州塔。我们想,何不用真实的广州美景,让全球观众看到真正的“湾区魅力”?
于是,我们选用轻便的全景相机,将其抛向空中,利用其360°成像能力,捕捉传统航拍无法实现的“无边界”画面。这组视频以#“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为标签发布后,迅速引爆社交平台。网友评论:“原来真正的广州这么魔幻!”
这次策划让我深刻意识到,技术革新能让城市传播“破壁”。全景视角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对话方式”——它用年轻人的语言,把官方口号转化为可感可触的视觉奇观,让“活力大湾区”从网络梗真正落地为全球观众心中的广州印象。
徐杰。
回望在南都N视频的这些年,我从一个只会操控飞机的“飞手”,成长为一个需要独立策划、拍摄、剪辑甚至出镜的“全能型”记者。这个过程无疑是辛苦的。为了一个完美的日出镜头,凌晨三四点起床蹲守是家常便饭;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在40°C的高温下反复勘察场地也是常态。
但最让我感到自豪的,不是飞了多少次,而是当我作品发布后,有网友留言说:“原来我的家乡这么美!”这种连接感,是作为记者最大的幸福。
未来,我还想带着无人机去探索更多未知的角落,解锁更多讲述广东故事、中国故事的新路径。天空没有极限,我们的探索也不会停止。我是杰哥,我在“杰哥带你飞”等你,随时准备带你一起,飞向下一片精彩的风景。
徐杰。
南都融媒出品
本期自述 徐杰
本期编辑 董晓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主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