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火炬传递以“三地联动 四城同传”的形式举行。深圳不仅举办了火炬传递活动的启动仪式,还直接把火炬“送上天”,开启了一段长达40公里的空中传递。
当第10棒火炬手兰小军和全运会火种登上直升机,准备开启主题为“开放之路”的空中传递时,一架警用直升机低空通场,掠过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上空。随后,搭载全运会火种和火炬手的直升机缓缓起飞,在这架警用直升机的引领下,沿着鲲鹏径西行,飞越梅林山、塘朗山等城市翠脉,纵览梅林水库、园博园、华侨城湿地等生态景观,沿深圳湾滨海带一路西行,途经红树林生态公园、欢乐海岸、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大运会火炬塔等地标,跨越深圳湾大桥,低空掠过蛇口海上世界、K11文化艺术区,飞越蛇口片区,最终抵达前海石公园桂湾段。
据了解,执行这次空中领航及空中安保任务的直升机正是深圳市公安局警航支队的“警鹰”,它不仅以机动速度快、监控范围广、滞空时间长的优势保证了任务期间的快速响应、高效巡查和持续守护,更搭载无人机侦测与反制系统,确保火炬传递核心区域净空安全。
实际上,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上午9时正式开启的同时,“警鹰”也在深圳直升机场同步起飞,搭载无人机监测小组对全运火炬空中传递路线进行巡航,稳定领航火种机的同时,也将航路的气象状况、空域条件等信息实时同步至地面指挥组及后方的火种机、拍摄机,实现了情报信息的无缝对接和快速流转,有效维护了火炬传递路线上方空域的飞行秩序和安全环境。
“深圳,024飞行任务结束,申请滑回关车。”9时53分许,执行完飞行任务的“警鹰”平稳降落在深圳直升机场。近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看到的是直升机在天空中翱翔的英姿,但每一次的飞行都意味着各个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都要全情投入,空中领航和空中安保任务更不例外。为此,为“警鹰”直升机做航前准备的机务人员早上5时许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检查直升机状态、加注燃料,每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都是为了让直升机在航前达到最佳状态。
而在任务中担任机长的深圳市公安局警航支队直升机大队副大队长张辉透露,针对这一次火炬传递的空中领航以及空中安保,他们也已经提前准备了近半年,并且还对各个赛事场馆进行了专门研判,充分研究了场馆周边空域环境、进近方法以及着陆条件,确保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直升机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周五的最后一次演练中,张辉和他的同事们都投入了以实战的状态。确定计划航线、实时监测气象条件,在深圳塔台“可以起飞”的指令下,“警鹰”直升机在深圳直升机场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便飞往了指定空域等待指令。然而,在准备低空通场风筝广场时,机组发现预定航线的右侧出现了可疑空飘物,报告地面指挥的同时,机组也随即将这一情况通知了参与演练的任务机,并主动改变航路确保飞行安全。演练深刻地提醒了:“即使做好了万全准备,我们也要保持应对突发状况的警惕性,及时反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务。”
正是在这样多专业领域参与,地面和空中各个岗位全员努力的一次次演练中,才保障了40公里的火炬空中传递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张辉表示,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赛区的天幕上,为象征希望与梦想的火种领航开道不仅是一次空中勤务,更是深圳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深度融入“五位一体”巡逻防控体系的成功实践,从空中到地面,从技术到战术,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深圳警航打造新时代警队新质战斗力的坚定步伐。
作为城市低空安全的守护者,火炬领航和空中安保任务结束后,张辉和同事们又将投入到十五运会期间的日常治安巡逻当中。当我们前往比赛现场观看全运会的赛事时,抬头看看天空也许就会发现他们的身影。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覃仕林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冷锋
部分图片来源:十五运会深圳赛区执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