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6人获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他们背后的故事

南都N视频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5-11-04 15:28

11月2日,惠州市第三届敬老爱老“千叟庆重阳”活动举行并为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集体和个人颁发牌匾、证书。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肯定与褒奖,更是激励他们继续热心投身老龄事业,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争做先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强劲动力。

其中,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个人有惠州市社会福利院吕雪璇,龙门县龙田镇人民政府龙田镇社工站梁莉婷,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星河丹堤志愿服务队方意树,惠州市惠城区综合福利院陈国华,惠州市意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刘庆媚和惠东县老干部大学林建英。

吕雪璇:仁心守桑榆,她是老人最坚实的“医靠”

在惠州市社会福利院,主治医师吕雪璇以医者仁心扎根医养结合一线,成为老人们生命健康和情感慰藉的守护者。

图片

吕雪璇

在新冠疫情期间,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吕雪璇带病坚守岗位,穿着防护服穿梭于病房之间。面对福利院内百岁老人陈奶奶突发的心衰呼衰,她24小时寸步不离,根据病情精准调整方案,最终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个性化照护的践行者。吕雪璇为每位老人建立“生命关怀档案”,详细记录其病史、生活习惯等,并据此制定 “一人一策”个性化疗护方案。从用药剂量、康复训练到营养搭配,她都精准把控,显著提升了老人们的生命质量。

图片

工作中

面对孤寡老人,吕雪璇给予的是超越职责的温情陪伴。她曾为急需特殊药物的张奶奶跑遍多家药店自费购药;在老人生命终点时,她紧握他们的手,倾听最后心愿,守护临终尊严。老人们都说:“她比亲闺女还亲。”

吕雪璇深知精神关怀同样重要,她积极在福利院组织合唱、舞蹈等活动,并设计生动有趣的慢病知识讲座,帮助老人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健康意识,让福利院真正成为“乐养家园”。

吕雪璇用专业与温情,为福利院的老年人们筑牢了生命健康的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者“敬爱至诚、专业奉献”的精神内涵。

梁莉婷:109次探访,守护96岁独居婆婆的最后一个春秋

一笔一划的记录本上,是500天的陪伴,更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真诚照拂。

2022年10月18日,惠州市龙门县龙田镇社工站的梁莉婷和同事第一次敲开王婆婆的家门。96岁的独居老人住在旧围村的平房里,看到来访者,她慈祥地招呼“过来坐啊”,眼里闪着光。桌上摆着橘子、糖果,老人迫不及待地想与人说说话。

图片

梁莉婷

探访记录从这一天开始。王婆婆育有两个女儿,都已年过七旬,外孙平叔是她的监护人。社工们每周至少两次敲门探访,穿针引线、缝补衣服、量血压、检查煤气,这些小事成了他们之间的纽带。

然而,2023年4月,王婆婆出现异常行为。她会走进荒废的旧屋,在深巷中徘徊。有一次,社工发现她不在家,最终在杂草堆中找到气喘吁吁、满脸蚊疱的她。老人以为自己的鸡丢了,其实她根本没养鸡。为了避免刺激她,梁莉婷善意地告诉她:“鸡已被外孙抓到外面养了。”

30米的路程,王婆婆走了40分钟。为保障安全,社工与村委、家属商量后,在王婆婆家中安装监控和安全扶手,门口装上一米高安全门,还成功说服与王婆婆曾有矛盾的邻居梁婆婆帮忙照看。

图片

陪伴老人过重阳节

2024年新年,王婆婆摔了一跤,身体急剧衰退。社工将探访增至每日一次。3月12日下午,梁莉婷发现王婆婆的一只脚无力地吊在床边,触手冰凉。第二天清晨,他们再次前来时,王婆婆已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记录本上,探访次数定格在第109次。这不仅是500天陪伴的见证,更凝聚着对一位独居老人最后的守护。梁莉婷,这位被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社工,用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内涵。

方意树:让夕阳生活更温暖的志愿者

一位普通的惠州人,带领600多名志愿者,用六年时间悄悄改变了300多个特殊家庭的生活。

图片

方意树

2019年,方意树了解到身边有许多独居老人和残障家庭面临生活困难,从此踏上了公益之路。六年来,他组建的爱心志愿者团队已发展至600多人,开展关爱活动60余场,为约300户特殊家庭带去了温暖与帮助。

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方意树总会带领志愿者们走进特殊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他亲自把关物资质量,确保老人们能用到放心物品。当志愿者们将年货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除了节日慰问,方意树团队更注重日常上门服务。他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陪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身体状况。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却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关爱与尊重。

图片

参与志愿活动

方意树还创新性地邀请老人一起参与志愿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奉献爱心的平台。在社区环境美化、活动秩序维护等工作中,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价值与乐趣。

方意树积极联动爱心企业、单位,筹集约100万元的爱心物资款项。作为惠阳区义工团的轮值会长,他组织开展了11场志愿活动,并积极捐款捐物。

在他的带动下,星河社区每年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激发了更多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方意树还特别关注残障家庭,组织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家居服务,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六年来,方意树用平凡的举动诠释着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他表示将继续带领团队,汇聚更多爱心力量,让更多特殊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陈国华:十八年守护,暖了千位老人心

福利院的老人们常说:“他比自家子女都想得周到,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惠城区综合福利院负责人陈国华在养老领域坚守十八载,用日复一日的付出为老人营造温暖家园。

2008年,陈国华踏入养老行业。他从基础护理学起,逐步掌握先进管理理念。针对失能老人的特殊需求,他推动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系统,为每位老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图片

陈国华在与老人交流

“养老服务无小事,唯有真心换真心。”陈国华关注老人精神需求,联合老年大学设立教学点,让老人“老有所学”;每日开展文娱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他设立民主膳食委员会,邀请老人参与管理,耐心倾听每位老人的心声。

十八年来,陈国华以院为家,手机24小时开机。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驻守福利院,每日巡查房间,安抚老人情绪,筑牢安全防线。他建立专业培养模式,打造出一支51人的专业护理团队,推动福利院两次获评广东省五星养老机构。

图片

陪伴老人

陈国华积极整合社区资源,与医疗机构共建合作,打造“机构+社区”融合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不积小善无以成大德”,陈国华用十八年坚守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内涵,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养老事业。

刘庆媚:用爱编织桑榆暖巢

在惠东县平山街道,刘庆媚的名字与社区敬老事业紧密相连。作为惠州市意厨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惠东县人大代表,她以真挚的情感和实际的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图片

刘庆媚

2023年12月31日,由刘庆媚和她的团队负责运营的惠东县平山街道长者饭堂正式揭牌。这家饭堂专门为附近群众和长者提供经济、卫生、美味的用餐服务,为社区老人特别是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解决了“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刘庆媚将企业经营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使长者饭堂不仅成为老人们的用餐场所,更成为了他们社交互动的温馨空间。刘庆媚的敬老行动并不局限于长者饭堂。在城西社区,她与其他多位市、县人大代表一起,多方筹措资金,为独居特困老人翻新改造危旧居所,并更换了全新的生活家电。

面对一位残疾老人房屋修缮所需的8万余元资金缺口,刘庆媚立即发动周围人大代表进行捐款,最终共有17位代表参与,每人捐助3000元,补齐了51000元的资金缺口,让老人得以安居。

图片

关爱老人

“我愿做一根火柴,力所能及为他人提供一点光和热。”这是刘庆媚常说的话。十多年来,从个人公益到引领企业参与志愿服务,再到以人大代表身份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她始终如一地关注社会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刘庆媚更是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个人捐赠了各类防疫物资及现金共计7万余元。作为人大代表,刘庆媚深入群众,用心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生问题建言献策。在谈及未来时,她表示将忠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坚持在公益帮扶这条路上走下去,不负群众信任和期待。

刘庆媚用行动证明,点滴“微光”能汇聚成温暖社会的力量,她也正带动更多人投身敬老爱老的事业中。

林建英:桑榆未晚的老年教育耕耘者

2011年,时年56岁的林建英从惠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本可安享晚年的她,却选择接过县老干部大学校长的重任,投身老年教育事业。十余年来,她以初心为灯,以行动为桨,将学校从仅14个班级、300人次学员的规模,拓展至52个班级、超4000人次学员的老年教育阵地,成为惠州老年教育的标杆。

图片

林建英

面对办学资源有限的困境,林建英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争取场地与资金,扩大教学空间,配齐教学设施;另一方面组建专业团队,聘请22名优秀教师,完善校务委员会职责、学员守则等制度,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她认为:“老年教育不仅要满足学习需求,更要成为文化养老的精神家园。”

她坚持“学员需求即办学方向”,开设音乐、舞蹈、书画等5大类27门课程,并创新融合本土文化,组织惠东渔歌非遗交流、校园艺术节等活动,让学员在展示中收获成就感。疫情期间,她推动线上教学,确保“停课不停学”;2024年,更在县养老服务中心设立教学点,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相关经验获学习强国平台推广。

图片

开展艺术交流活动

为让更多乡镇老人受益,她深入基层调研,推动建立镇级老年大学,构建县、镇、村三级教育网络。她撰写的乡镇老年教育研究论文入选教育部案例库,为区域老年教育提供惠东方案。

如今,年近七旬的林建英依然奔波在教学一线。她说:“老有所学是夕阳红的底色,而我们的使命,就是为这份底色添上更多光彩。”在她带领下,这所老年大学已成为惠东长者“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家园。

注:部分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 郭秋成 田飞  何静怡

推广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