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楼投运折射大湾区天空新棋局,广深港三机场直面竞合提速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11-04 14:38
图片

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下称“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正式投运。至此,广州航空枢纽能级实现历史性跨越。

11月1日,2026年APEC会议举办城市地点揭晓,继上海、北京之后,深圳成为中国第三个承办APEC会议的城市。深圳的空中门户——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以下称“深圳机场”),将由此站在聚光灯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1月4日,全球航空枢纽香港国际机场(下称“香港机场”),以其标杆性的超级枢纽博览会,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跑道在延伸,航站楼在崛起……聚焦湾区天空,三大枢纽机场的一场深刻竞合大戏,这才刚刚上演。

三大枢纽的“齐头并进”

空域,正以其强大的连通能力,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共有7座民用机场,包括广州、深圳、香港三座枢纽机场,珠海、澳门两座干线机场,以及惠州、佛山两座支线机场,航线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主要城市。

而广州、深圳、香港三大枢纽机场,它们既是争夺全球流量的对手,也是共同做大湾区航空“蛋糕”的伙伴。

香港机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机场处理的客运量达4470万人次,飞机起降量上升至29.0885万架次,与2024年同期相比,分别录得14.8%及8.9%的升幅。货运量同比增长2.2%至367万公吨。

深圳机场也不甘示弱。作为城市对外交往和开放的窗口,今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至8日)深圳机场客货运业务繁忙运行、多项指标创下新高,累计保障旅客160.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累计保障货邮3.8万吨,日均同比增长12.9%;执行航班量9968架次,日均1246架次。货运方面,今年前9个月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同比增长12.7%,创同期历史新高,彰显深圳空港口岸强劲的物流活力。

图片

广州白云机场。

广州白云机场方面,随着全新T3航站楼与第五跑道正式投运,机场硬件设施迈入全新阶段。在刚刚过去的10月,单月客流量更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10月1日至31日,累计接送旅客超过760万人次,同比增幅超过11%。硬件升级与客流增长的双重突破,为白云机场“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枢纽格局的全面成型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1-10月,白云机场生产数据的亮眼表现更凸显枢纽活力:累计保障航班45万架次,同比增长7.60%;运送旅客6874万人次,同比增长8.83%;货邮吞吐量200万吨,同比增长2.12%。其中,国际业务增长较快,累计接送国际旅客1415万人次,同比增长18.74%,彰显出“中国南方门户”的全球连接力。

三大航空枢纽的客流数据持续攀升,其背后是硬件设施能级的显著提升。

随着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全面投运、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全速推进,一场规模空前的机场扩容浪潮正在全面展开。

两大航司的博弈

机场地面扩容“竞赛”,终极赛场是空域的争夺。

提升枢纽能级、加密航线网络……当前,三大枢纽机场正在展开多维度的博弈,这背后又是两大基地航司在航线网络与中转效率上的核心对垒。

作为关键的运营主体,“广州枢纽”南航与总部位于香港的国泰航空依托各自的基地机场,展开了一系列市场布局和行动。

今年4月,国泰航空正式开通香港至乌鲁木齐的直航航线,每周运营四对航班。这条航线的开通,标志着国泰进一步深入南航的腹地。

而南航作为新疆最大的主基地航司,在乌鲁木齐机场的航班量占比近五成。面对国泰的“入局”,南航在夏秋航季期间将乌鲁木齐至北京、广州、上海航线分别增班至每日8班、7班、6班。

在市场竞争中,两家航司各具优势。这几年,国泰航空在内地市场布局变化很大,核心战略是“植根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其既是香港的旗舰航司,又是中国连接全球的关键节点。凭借其国际品牌形象和全球航点网络,在吸引国际旅客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国泰顾客及商务总裁刘凯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乌鲁木齐现在在内地很火,我们想开这个航线很久,但是因为乌鲁木齐的机场特别繁忙,这个时刻真的拿得不容易。”

由乌鲁木齐出发经过香港前往东南亚及大洋洲地区,国泰航空优势明显。而南航则凭借其在中亚、西亚的航线布局,对于由香港出发前往这些地区的旅客更具吸引力。

备受关注的是,在香港至乌鲁木齐的直航航线上,国泰还计划于12月4日起使用A321neo开通香港至长沙往返航班,每天执行一班,长沙由此将成为今年国泰集团在内地开通的第五个新航点,内地航点数量达24个。

除此之外,国泰航空早前已经宣布,自10月26日新航季起,进一步增加香港往来北上广成四地航班数量。在今年冬季旅游旺季期间,国泰航空及旗下香港快运每周将运营超过330个往来香港与内地航点的航班。

竞争的白热化

国泰航空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动作,确实给南航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优质客源争夺、航线网络布局以及枢纽联动效率这几个方面。不过,南航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双方的竞争表现在“抢客”策略白热化。国泰非常看重大湾区市场,正通过“海陆空”各种渠道,便利内地旅客经香港飞往全球。这对南航而言,意味着部分原本从广州中转的国际高端客源可能被分流。

而南航的应对非常直接——恢复已停飞多年的广州至香港的客运航线,直接切入国泰的腹地,争夺那些从香港出发的国际旅客,特别是前往中亚、欧洲和北美的乘客。

那边厢,国泰航空持续深入内地市场,扩大其航点网络。包括但不限于:新开乌鲁木齐、长沙航线等多个内地航点的同时,还大幅增加了往返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航班班次。

基础设施和航司运营的最终体现,就是市场层面的直接竞争,比如中转客流争夺,争夺那些需要经由一个枢纽中转至最终目的地的旅客,这正是“广州中转便宜”还是“香港直飞便捷”的由来。

“从广州中转飞伦敦,比从香港直飞伦敦便宜太多了!”一位常年往返于香港与广州间的旅客周小姐(化名)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了她的省钱秘籍,今年上上半年,她原计划从香港直飞伦敦,但发现同一日期、甚至同一航班的机票,如果选择从广州始发并在香港中转,价格竟能便宜近万元。

价格差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一看差价这么大,立刻决定回广州出发,非常方便。”她进一步解释,这类联程机票的规则很灵活:从始发地广州出发后,在中转地香港并不需要立即衔接下一段航程,而是可以中途停留。根据不同航空公司的政策,旅客通常拥有数天的停留时间。她本人的行程就是从广州飞抵香港,停留几天后,再从香港飞往伦敦。她还注意到,执飞广州至香港这段短途航线的国泰航空,也派出了大型客机,这似乎印证了选择经香港中转的旅客数量非常可观。

协同共赢之道

图片

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去年底启用。

当前,大湾区已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为引领,珠海、澳门为支撑,多个支线机场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体系。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区域正稳步推进机场群功能互补、空管协同、资源共享,标志着中国航空发展从单一枢纽规模竞争,迈向系统协同、集群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7座机场旅客总吞吐量突破2亿人次,折射出大湾区城市群活力提升、对外开放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国际机场协会(IATA)预测,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客货运需求量将达4.2亿人次和2000万吨。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4.79万亿元,超越纽约、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人均GDP约17.02万元。

三大枢纽机场,三者地理位置相近,空域有限,但市场广阔。如何共同做大粤港澳大湾区的“航空蛋糕”,提升整个区域在全球航空格局中的地位?

广州白云机场依托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的投运,明确其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一直以来,白云机场在客流量和航班量上的领先,是其广阔腹地、发达国内航线、强大地面集疏运系统和持续基础设施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

香港机场则凭借其成熟的国际枢纽地位、丰富的国际航线和高效的多式联运,继续在全球航空网络中扮演关键角色。

深圳机场在客运和货运方面采取差异化策略。客运以国内航线和亚太区短途航线为主;货运则是其发展重点。2025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量同比增长16.3%的表现,也为以南航为主的货运业务提供了增长空间。深圳机场货运发展的机遇来自于珠三角产业结构的特点。珠三角生产的电子零部件等产品在全球各加工中心之间转移,运送批量大,时效性要求严,对物流成本较敏感,特别适合大运量的全货机运送。

未来,三大枢纽机场的竞争与协作,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优质客源、时刻资源上存在直接争夺,这种压力倒逼三大枢纽机场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

在协同中共赢,通过“经深飞”“经珠港飞”等创新模式,三大枢纽正将竞争关系转化为协同动力,共同将大湾区打造为全球范围内航线覆盖最广、中转效率最高的“世界级机场群”。

而对于旅客来说,国泰航空与南航的这场“枢纽对决”,客观上也在推动整个市场与旅客体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直飞还是中转,旅客都拥有了更丰富的选择空间与更具性价比的出行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

 

 

 

 

 

编辑:钟丽婷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