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新民谣·第三季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南都娱乐策划主办,联动文化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音乐厂牌、音乐平台等各方力量共同打造。本季以“声动岭南,听见美好”为主题,聚焦岭南在地文化的音乐表达,挖掘岭南特色人文风物,展现岭南文化特色、精髓与内核,用音乐讲好岭南故事,唱响岭南文化。
即日起,社会征集优胜歌曲20强率先发布。它们从1400余首投稿作品中,经多方多轮严格评选后脱颖而出,将集中上线推广。一起通过歌曲和文字了解它们!
《龙川谣》是一首融合客家话与国语流行音乐元素的创作歌曲,由陈劭康独立完成词曲创作并演唱,邀请吴俊儒担任编曲及混音制作。歌曲以河源龙川的自然风光与客家文化为创作背景,通过竹林、溪流、月光等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歌词中出现了“东江”“黄泥坡”“擂茶”等地域文化符号,陈劭康用传统客家山歌的婉转旋律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编曲手法,形成独特的“客家风情+双线叙事”风格。
双故事线的客家记忆
陈劭康祖籍龙川,受客家文化影响深远。歌曲中“竹叶飞”“火塘边”等场景描写,直接源自记忆中的生活片段,增强了曲目的地域文化辨识度。他表示之前自己习惯普通话和粤语创作,《龙川谣》是第一次挑战客语创作,“龙川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县,名字很特别,也是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觉得很适合写成一首歌,于是就完成了”。
《龙川谣》的文案中有特别鸣谢“陈桂平先生”,陈劭康说是自己的父亲,因为龙川是父亲出生长大的地方,“我是在惠州长大的,小时候回老家,会不习惯龙川乡村的简朴。这几年乡村有很大的变化,我的爷爷奶奶都不在了,所以这首歌其实也是用父亲的视角,来呈现他记忆中家乡的环境和故事,家门口的田野和池塘,竹林和溪流,有父亲最真挚的念想,当然也有我的,所以这首歌可以说有双重故事线”。
陈劭康说创作《龙川谣》时也有和父亲交流,比如怎样发音更地道,“我小时候也会听很多客家山歌,父亲也在客家艺术团工作过,所以经常表演客家歌曲,也是一种很微妙的传承和缘分,就是我到最近这几年更明确了自己是客家人,以前写了挺多普通话歌和粤语歌,这次完成客语歌《龙川谣》对我本人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龙川谣》的副歌部分陈劭康还演唱了普通话,他说是有意为之,前半部分是相对传统的客家民谣,用吉他很简单的乐器,相当于是父亲的故事,很淳朴的对故乡山野的回望;后半段的转变更多是自己,叠加了自己童年返乡的回忆,所以整首歌是一种堆叠的情绪表达,“这次参加岭南新民谣,就要有新的尝试,所以不想用特别传统的范式,然后就在结构和段落上做了创新,也暗合了故乡这些年的变迁”。
未来想创作更多的客家歌
陈劭康是“斜杠青年”,除了写歌唱歌还擅长摄影和设计,也会做MV导演,从2008年开始创作的作品已超过1000首,除了自己的全创作专辑《极乐岛》《孤人国》等,还给汪苏泷写过《悖论》,给朱兴东写过《一山一海》,他说自己本来是在暨南大学学习广告,开始写歌唱歌后曾入围“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国语男新人,也曾参加过第二季《中国好歌曲》,之前的作品都比较多元,喜欢尝试不同的曲风,还写过英文歌,近些年想更多展现本地文化,于是写了一批粤语歌。
但毕竟是在客家家庭长大,客家文化和客语歌是流淌在血液中的,陈劭康说以前受陈绮贞影响很大,作品也以清新流行和独立民谣风格为主,自认是“暖心系”+“脱力系”,会用很长的歌名走抽象无厘头路线,“我的作品还是需要去生活才能捕捉,在生活中积累灵感,尤其近几年,感觉生活阅历多了,就更想‘回望来时路’,有想过更多尝试用客家话创作。我不是以音乐维生,我做很多其他工作来维系做音乐的梦想,所以创作更像是一个使命,也可以很自我”。
陈劭康说在《龙川谣》有写到佗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之一,写到当地的风景名胜区霍山,“龙川还有枫树坝水库,又名青龙湖,是广东省第二大人工湖,像《龙川谣》这样的题材是我前些年不会涉及的,之前的创作是生活中的记录,当时的一些状态和经历,偏小文艺小清新,然后也写了挺多流行类的作品。现在就想能跳出自我的局限,眼界也可以放宽,很感谢岭南新民谣,我去年也报名了粤语的创作,并且也越来越喜欢粤剧和粤曲的元素,包括客家风情这些岭南地域特色,是我想要去捕捉和抓取的,把更多的文化沉淀融入到作品中”。
“林生祥、陈永陶等很多用客家母语创作的音乐人都是榜样,有的是搜集整理客家山歌,有的是全新的客语创作,他们的创作都很有自己的灵魂,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以前我的歌可能更多是个人真实的情感。这次《龙川谣》创作出来之后,我的父亲有转发到家族群,亲戚朋友都觉得挺棒的,也给我很多鼓励,更让我感觉不仅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家乡做了一点事”,陈劭康说《龙川谣》本次能够入选岭南新民谣·第三季对自己也是很大的肯定,未来无论从题材还是曲风上,都会更坚定多自我突破。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黄超
统筹:贺蓓
执行统筹:钟欣 林经武 彭思敏
采写:南都记者 丁慧峰 林经武 钟欣 李春花
本文撰写:丁慧峰
编辑:彭思敏 陈逸芬 蔡思思
剪辑/摄影:林经武 朱俊毅 钟锐钧
执行:李丹 郭慧聪
设计:金国华 何欣 尹洁琳
编辑:彭思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岭南新民谣·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