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不再售卖帝王蟹”,是舆论监督的胜利吗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快评
原创2025-11-04 16:21
图片

南京大学一食堂售卖999元一只的帝王蟹,引发热议。11月4日,南京大学发布《关于我校第九食堂某窗口销售菜品的情况说明》称,为在校园内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风尚、深入践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精神,负责该窗口经营的餐饮企业已对现有菜式供应进行调整,确保菜式更加丰富多元、实惠亲民,更好地契合大学食堂的基本定位。

媒体将此解读为“不再售卖帝王蟹”。一些网友称这是舆论监督的胜利,纠正了大学食堂“走偏”的服务探索。从应对舆情角度看,南大的选择可以理解,没有必要因食堂售卖帝王蟹“引发舆情”。虽然本校学生反馈好,但却有网友质疑此举是“鼓励学生高消费”。食堂决定不再售卖,也就消除了这些质疑、争议。 

然而,学校食堂服务的对象是师生而不是网友,进行菜式供应调整,应该主要听取师生意见,而不是旁观网友的意见,师生想消费什么,不能由网友说了算。学校食堂应该主要提供实惠菜品,这没有问题,但也要考虑师生存在的差异化消费需求。有几个档口提供高档一点的海鲜菜品,这是优化服务的举措,并非鼓励高消费。 

有能力消费帝王蟹的师生,不在学校食堂消费,也会在校外饭店消费。有网友说,想吃帝王蟹的可以去校外饭店吃,不要在大学里吃“带坏风气”。这是什么逻辑?这就好比一些学生不满意学校食堂的饭菜,点外卖一样。学生从校外饭店点了一份帝王蟹外卖,和在食堂买帝王蟹有本质不同吗? 

多年前,有大学生向学校提出宿舍安装空调的请求,也遭遇部分舆论质疑,认为这些大学生“娇生惯养”“只懂享受”,大学不应该满足这些要求。这些质疑是把学校应该与时俱进改善宿舍条件与倡导学生艰苦奋斗混为一谈。在国民收入持续提高、很多家庭都安装有空调的情况下,还要求学生忍受宿舍不安装空调,这是十分陈旧、过时的观念。 

大学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应主要听取学生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当前,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学生规模都在2万人以上,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院校还有不少硕士生、博士生,学校的后勤服务必须考虑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近年来,高校食堂除了保障实惠菜品供应外,还探索多元化服务,包括开设不同档口,引入校外餐饮机构经营,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餐饮服务的满意度。 

而那些仍旧采取传统食堂模式,提供菜品单一的学校食堂,则容易令学生不满。对此,也有人质疑学生是“追求享受”,并教训学生“上大学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享受美食”,“不能拿着父母的钱挥霍消费”。这纯属上纲上线,对于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当然要反对并引导,但学生偶尔打一次“牙祭”,吃得好一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学校食堂从上百个档口中拿出一个来供应海鲜,是提供多元化服务,谈不上鼓励高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面对质疑的选择很重要。总体看来,当前大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怕舆情”,希望尽快“平息舆情”,担心舆情发酵影响学校形象,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取消”或“切割”。于学校而言,食堂是否供应帝王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此而出现舆情不值得,取消供应也就平息了舆情。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会影响到后勤服务探索多元化供给,满足不同学生消费需求的努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躺平”,就是这么来的。舆论应对大学办学进行监督,但也需要有明确界限,应该尊重大学依法履行自主权的教学、管理、服务安排,尤其不要一边指责学校缺乏服务学生的意识,又对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提供的多元化服务指指点点。□ 熊丙奇 

编辑:张子庆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