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即将迎来立冬(11月7日)时节。立冬过后北风起,东莞市沙田镇的甘蔗进入最甜时节。在沙田民田村,年逾花甲的李伙妹与甘蔗打了半辈子交道。她种的甘蔗,带着沙田咸淡水交界处独有的风味——清甜中透着一丝微咸,是许多老沙田人记忆中的“家乡味”。
如今的李伙妹,在身体力行地传承的家乡记忆之余,也分享了自己的留种秘诀。希望用简单的方法,让更多家庭也能在阳台上种出属于沙田的“甜蜜”。
在甘蔗地里的李伙妹。图源:东莞沙田
咸淡水边的“非主流”甜,沙田甘蔗的“独一味”
沙田镇地处珠江口东岸,拥有沿海区域的优势,以及水乡地貌特征的资源肥沃,生产的水稻、花生、莲藕、甘蔗被誉为“沙田四宝”,成为东莞农业领域的闪亮名片。作为四宝之一,沙田甘蔗甜美多汁、价格亲民,寓意“掂过碌蔗”万事如意。
沙田甘蔗的独特,源于这片咸淡水交汇的土地。“我们的水带点咸,种出的甘蔗清甜中透着一丝回咸,是别处没有的‘沙田味’。”在民田村的甘蔗地里,李伙妹利落地削开一根黑皮甘蔗,晶莹的汁水瞬间渗出。
这种独特的“沙田味”,她年年坚持种植。如今,这些甘蔗主要通过亲子采摘的方式走向市民家中,成为不少家庭亲近自然的“甜蜜体验”。
李伙妹今年已经73岁,从孩童时期到如今年过花甲,照料甘蔗犹如照顾自己的孩子般用心,浇水、施肥、除草都亲力亲为。
“今年雨水足,甘蔗能长到三米高,汁水特别多。”沙田甘蔗在李伙妹心中不仅是作物,更是需要传承的家乡记忆。她分享了自己的留种秘诀:每年精选粗壮饱满的蔗尾留种,待来年春天重新播种,如此循环已五十余载。
在家也能种,大花盆里长出“沙田甜”
李伙妹透露,现在沙田的甘蔗已可采摘,但经过北风洗礼后会更甜。她计划让甘蔗在地里长到春节后再进行轮作,以保持地力。
对于想在家种植的市民,她支招说,“不用特地买种,吃甘蔗时留下芽点完好的蔗段,用大花盆装上疏松的土,保持湿润和阳光,就能长出甘蔗”。简单的方法,让每个家庭都能在阳台上种出属于沙田的“甜蜜”。
甘蔗作为“沙田四宝”之一,其规模化种植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为响应国家食糖自给需求,当地政府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开启了沙田的甘蔗产业序幕。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以农业为根基的沙田,形成了水稻、甘蔗、香蕉三大支柱作物。甘蔗以其稳定的产量与经济价值,成为支撑农业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
从政策推动的经济作物,到田间地头的“当家”品种,甘蔗早已超越植物本身,成为一代沙田人共同的成长记忆,浸润着难以割舍的乡土深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莫晓东 通讯员沙田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我们如此热爱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