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十五运”系列新闻报道
突破、创新,这是一届“高能”十五运会。
粤港澳携手,不仅是体育的竞逐,更是湾区能量的共奏。每一座特色鲜明的场馆、每一次超越极限的冲刺、每一抹科技赋能的锋芒、每一份全力以赴的喝彩……都映照着这片热土加速向前的身姿。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以数为眼,丈量赛事突破,解读湾区创新,见证生动热烈的十五运会,活力奔涌的大湾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赛场,一群青色身影已开始在场地中穿梭;夜幕降临,场馆归于宁静,他们仍在为次日的赛事服务做最后冲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来自粤港澳三地的6万多名志愿者,如同珠江口的“小海豚”,将用灵动与热情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把微笑与友好传递给每一位来到大湾区的客人。
湾区处处跃动的“小海豚”,是粤港澳三地联动、全民参与的美好缩影。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却在每一个细节中温暖赛场,展现大湾区多元、开放、包容、温暖的底色。
赛会志愿者数量超6万名
为近5届全运会之最
志愿者既是保障体育赛事的“螺丝钉”,也是传递城市温暖的“贴心人”。十五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开创多个先河:迄今规模最大、承办城市最多、参赛人数创历届全运之最……为让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们感受湾区热情,大湾区也掀起志愿服务热潮,派出了6万多名赛会志愿者、30万人次城市志愿者投入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盛事中,规模为近五届全运会最多。
本届全运会的志愿者又被亲切地唤为“小海豚”,象征着粤港澳三地联动共融、血脉相连。他们活跃在在赛场的每个角落,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为运动员、观众、游客等提供贴心帮助,正如同珠江口中灵动的中华白海豚,彼此协作、互相照顾,为船只指引方向。
据了解,“小海豚”中的赛会志愿者将分成90多种岗位,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和观众提供礼宾接待、竞赛服务、交通引导、观众服务、场馆运行、颁奖礼仪、医疗辅助、媒体信息、反兴奋剂宣传等志愿服务。其中,十五运会在广州的开幕式将有2350名赛会志愿者服务,在深圳的闭幕式则有1169名。
与赛会志愿者不同,城市志愿者则在重要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旅游景点、文化广场等重点区域和窗口行业开展志愿服务,为城市文明注入温暖力量。据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副部长王浩介绍,目前广东共启用城市志愿服务站点970个,举办1.4万场城市志愿服务活动,预计赛事期间将有30万人次城市志愿者向公众提供志愿服务。
粤港澳三地“小海豚”齐聚
香港赛区派出最大规模志愿者团队
6万多名赛会志愿者的背后,是粤港澳三地联动、全民参与的温暖图景。从共同打造并发布统一的愿服务主题文化标识,到共享培训课程资料、互派培训讲师交流,再到创新增设“港澳联络服务”志愿者岗位,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心往一处想”的生动实践。
广东赛区的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吸引了全省15.67万名大学生报名参与,平均年龄19.42岁,最终4.5万名志愿者脱颖而出。其中,3万名“小海豚”将服务十五运会,包括389名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及外籍志愿者。截至10月底,广东赛区已有11000多名“小海豚”正式上岗,提供抵离迎送接待、竞赛服务、器材保障、医疗辅助、颁奖礼仪等服务,整体风貌、服务成效获广泛好评。
香港赛区派出了历来最大规模的志愿者团队。据十五运会香港赛区义工计划协作机构、香港志愿者协会项目总监黎伯均介绍,香港报名人数超过3万人,经过选拔后组建了一支超过1.6万人的服务团队,年龄从15岁至85岁,“有经验丰富、心怀家国的长者,也有正值青春、充满朝气的大学生和在职青年”。
澳门赛区同样准备就绪。据十五运会澳门赛区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胡友樾介绍,已有3500名志愿者投入服务,分布于驻地酒店、赛事场馆、接待口岸等,协助接待、指引、咨询等多个环节。据悉,澳门的志愿者团队涵盖了高校学生、社团成员、在职及退休人士等,形成跨年龄、跨领域且优势互补的志愿服务生态。
粤港澳三地协同联动是本届赛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特色。为进一步凝聚湾区青年服务共识,广东赛区开展了15场三地志愿者实地分享交流、赛事观摩和体验活动。同时,创新增设的“港澳联络服务”志愿者岗位,将有200余名赛会志愿者协助做好涉港澳的协调、联络和礼宾接待等。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副部长王浩表示:“粤港澳三地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促进区域融合、增进青年交流的创新实践,不仅为赛会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更探索出符合湾区特色的志愿服务协同发展路径。”
高校大学生是广东赛区志愿者主力
深圳大学派出人数最多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处处洋溢着青春与热情,“小海豚”中也有许多年轻的身影,他们用蓬勃的生命力为赛事注入活力,成为这场体育盛会动人的青春注脚。
高校大学生,是广东赛区的赛会志愿者主力。4.5万名志愿者来自全省17个承办地市、99所任务高校。其中,深圳大学是广东省高校中派出志愿者最多的院校,全校有近8000名同学报名,最终预录用志愿者4000多人,“00后”乃至“05后”占大多数。华南农业大学派出的志愿者队伍以“00后”为主体,平均年龄仅20岁,七成多为首次参与大型赛会。
这些年轻学子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小海豚”精神的深刻内涵。在10月18日举行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志愿者誓师动员大会上,残特奥会赛会志愿者代表、华南师范大学学生毛伟彬表示,将认真运用好助残技能、沟通技巧、应急处置等志愿服务知识,争当“细节控”;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工作,用青春热忱展现“湾区气质”。
香港与澳门赛区同样不乏青春力量。香港专门设立了“青年志愿者”,吸引了1000多位15至17岁的中学生加入。澳门志愿者团队中,高校学生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州出生、澳门求学的陈婧怡便是其中一员,她主要的工作就是澳门赛区负责交通调度,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志愿者不仅是一份工作,更代表着澳门的形象,“我会尽最大努力服务好每一位来到大湾区的客人,并享受好这个服务的过程。”
从热闹赛馆到街头巷尾,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小海豚”忙碌的身影,都在上演精彩动人的志愿故事。当欢呼与掌声在场馆内交织,当坚韧与温情在赛场交融成动人的篇章,他们每一次微笑、每一次伸手、每一次俯身,都为这场盛会铺就了最温暖的底色。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凌慧珊
采写:南都研究员 罗韵
设计:何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高能十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