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新课标线下工作坊:以精准研修推动课堂实践深度变革

南都N视频APP · 福教动态
原创2025-11-05 18:00

“我们女生在跑步的过程中摔倒了!”福田区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新教材研修体育工作坊现场,两名体育教师模拟学生运动场景的生动演绎,让台下学员爆发出阵阵笑声。这一幕鲜活的实操画面,正是10月25日至11月2日,深圳市福田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新教材系列研修线下分学科工作坊的缩影。此次覆盖18个学科、分两批次开展的研修,以“聚焦单册、深耕实践”为核心,通过四大关键举措,精准破解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落地中的共性与个性难题,为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教学变革注入动能。

图片

聚焦单册深耕:跳出碎片化教学,构建教材系统认知

在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过程中,“碎片化教学”“教材理解不深入”是多数学科教师面临的共性困境。此次福田区线下工作坊直击这一痛点,明确要求各学科以“精研一册教材”为基础开展研修,引导教师跳出单课备课的局限,建立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与逻辑梳理。

深大附中福田创新中学的冯振彪老师有着11年初中地理教学经验,此前讲授“长江流域”时,常陷入分点讲解知识、依赖填空练习的循环,难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区域认知素养。在此次研修中,他以初中地理一册教材中的“区域联系”单元为核心,重新梳理自然、经济、生态要素的关联逻辑,终于找到突破碎片化教学的路径。“既能精准衡量核心素养的达成度,也能通过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的逻辑衔接与活动设计,让教、学、评真正围绕素养形成闭环。”冯振彪说。

皇岗创新实验学校的汪琬莹老师则在小学语文工作坊中,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基础,完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上台分享,“以往备课只盯着单篇课文,通过本次研修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确了具体设计路径”。

图片

从地理的单元逻辑串联到语文的整体设计,从专家的经验分享到教师的实践反思,“精研一册”的模式让不同学科教师都找到了破解“教材理解浅、教学碎片化”难题的钥匙,为后续教学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评一体化:搭建课堂闭环,让素养培养可落地

“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脱节,是不少教师在落实新课标时的另一大困惑。此次工作坊将“教学评一体化”作为核心研修内容,通过“设计—实践—评价”的完整流程,让教师掌握课堂闭环设计的方法,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精准对接。

图片

在体育工作坊中,北京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孙卫华将研修拆分为“讲解情景导入设计逻辑”“小组结合教材构思场景”“演绎互评”三个环节,一组教师围绕设计的“男生女生say no”课程导入主题,模拟体现男女生互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判断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边界。在演绎过程中,教师们同步明确了培养学生正确人际交往认知的教学目标,以及观察学生对男女生正常交往行为的判断能力,让教与评围绕同一核心自然融合。

初中道法与地理学科的实践同样凸显“闭环思维”。莲花中学北校区的孙琦玉老师所在小组,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案时,曾因“人生价值”这一素养目标过于宏观,陷入“难转化、难评价”的困难。而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初中教研室主任康利提出的“鱼塘方法”,让她豁然开朗:先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素养目标,再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钓鱼的过程中设置的任务得让学生可以把鱼捞上来,而非对道法学科进行死记硬背,这些方法是对孩子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确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专家精准赋能:兼顾共性需求与个性差异

此次线下分学科工作坊组建的专家团队,均为各学科领域深耕实践的“实战型”专家。团队成员多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山东、重庆、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不少人同时担任省级及以上教研机构教研员、国家或地方教材编写组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等重要职务,深度参与过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修订、统编教材编写与审读、国家级课标解读及教师培训指导等核心工作。

800x534_690b11e103a33.jpg?X-Amz-Content-

800x534_690b11e195e82.jpg?X-Amz-Content-

这些专家不仅对新课标核心要求有深刻理解与系统把握,更能结合福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实际、教师队伍构成特点,精准对接教师在新课标新教材落地中的真实需求。例如,北京特级教师、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专委会秘书长王颖结合福田区小学道法师资现状,引导兼职教师将语文学科的新课标实践经验迁移至道法教学,帮助其快速掌握跨学科教学衔接方法;山东省特级教师王爱胜针对信息科技学科缺乏纸质教材的痛点,以《信息科技素养手册》为载体,结合AI技术带领教师梳理课程内容,突破小初一体化教学设计瓶颈;广州正高级教师符东生作为2024年版人教社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编写者,专门针对教材细节调整进行答疑,缓解教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

成果闭环:从研修场到课堂的“最后一公里”

福田区新课标系列研修通过“研修—实践—打磨—推广”的完整链条,推动研修成果从“研修场”走向“课堂”,打通新课标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图片

据了解,福田区教师发展中心后续还将开展“研修成果线上指导”,组织专家对各学科产出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方案》进一步打磨;随后启动“研修优秀成果展示”,通过4场线下集中展示与14场线上分科学段研讨,促进跨学段、跨学科的经验交流与资源流动。最终,优秀教学设计将结集成册,形成《福田新课标成果集》及系列优质课例资源,为区域内所有教师提供可复用、可借鉴的实践模板。

图片

从单册教材的深度钻研到教学评的闭环设计,从专家的精准赋能到成果的落地转化,给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们搭起了新课标落地的清晰台阶。这场覆盖全学段、多学科的研修,不只是让教师们在备课思路、课堂设计上有了新突破,更在福田区整个义务教育领域,慢慢形成了“研修有收获、实践有方向、成果能复用”的好氛围,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添上了扎实又鲜活的一笔。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正阳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