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十四五衔接十五五,十五运四大红利赋能“再造新广州”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5-11-05 22:16


图片

站在白云机场T3航站楼瞭望塔的最顶层向南眺望,视野越过近处的建筑和远处白云山的山脊,在一片灰色朦胧的背景中能够依稀看到50公里外的广州塔顶部。

从新航站楼到新中轴线,两个建成时间相差十五年,距离相差50公里的标志性城建项目可以隔空远眺,这种联系也凸显出十五运和亚运会、六运会等重大赛事互相接力给广州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

2010年亚运会前夕,新建成的南站带动广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彼时广州经济总量刚刚跨过一万亿大关。十五年后的今天,新启用的白云机场新航站楼进一步让广州进入空铁时代,而今天的广州已经成为GDP超过三万亿的大型经济体。

图片

T3航站楼顶部的瞭望塔可以看到广州塔和东、西塔轮廓。

作为十五运带来广州的重要红利之一,T3航站楼和整个白云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无疑为广州“十四五”发展成绩单增添了极为重要的一笔,进入空铁联运时代不仅可以让广州巩固自身的国际枢纽功能,也能更好的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带动作用。

除了新航站楼,通过十五运,广州还在产业、科技、城建等方面收获了一批重大项目,深海科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将为“十五五”时期广州的综合功能升级和绿色化转型提供驱动和示范,也为未来“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宏伟蓝图奠定了战略基础。

高研发投入带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

图片

何小鹏成为十五运火炬传递广州站最后一棒。

在几天前十五运广州站火炬传递活动上,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成为广州压轴的最后一棒。对于这一安排,何小鹏表示“压轴代表了一种信任、一种责任,这也代表了一种期盼。”

对于广州而言,选择何小鹏担纲最后一棒可以视为一种积极的表态。作为著名的汽车之都,广州汽车产业将加速转型,坚定拥抱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变革浪潮,重塑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在广州的全力支持下,小鹏汽车不断刷新销量纪录,展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年1-9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31万辆,同比增长218%,其中9月共交付新车41581台,同比增长95%,单月交付量突破4万台,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10月,小鹏汽车在天河智慧城的新总部“小鹏科技园”正式启用。这座可容纳1.3万人同时办公的科技园被定位为小鹏汽车的“全球研发中枢”,它的启用不仅标志着小鹏汽车创业十年的里程碑,也标志着广州打造万亿智车产业的蓝图取得了又一个进展。

就在小鹏汽车快速成长的同时,广州汽车产业的老大哥广汽集团也在加速变革,今年以来广汽正以“战时状态”布局“三大战役”,力争再造一个“新广汽”。

今年年中,随着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与华为CEO任正非见面会谈,双方联合打造全新品牌启境的速度明显加快,预计首款车型将于2026年年中正式登场,产品定位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这次广汽和华为合作模式将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从前端的产品定义与造型设计到核心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华为均深度参与并拥有相当程度的主导权,与此同时,新品牌将建立独立全新销售服务渠道并由广汽主导。

冯兴亚评价这种合作模式“既保留了以主机厂为主导的特征,又融合了华为智能化的技术优势,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双方的长处”。

据他介绍,目前广汽累计研发投入已超580亿元,今年研发投入将突破100亿元,广汽将坚持“自主研发+开放合作”双轮驱动,争取三年后广汽销量能够超越3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在60%左右。

在小鹏和广汽的带领下,今年以来广州新能源汽车三个季度的单季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7%、16.7%、41.1%,呈现逐步抬升趋势,转型的速度越来越快。凭借坚定的改革决心和汽车产业链的深厚积累,假以时日广州汽车产业也必将重回巅峰,继续带领广州制造再创辉煌。

深海科技自动驾驶成为广州科技名片

图片

“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从广州国家实验室到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研究设施等大科学设施,从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名片到琶洲算法大赛,广州科技研发的实力正在被世界看见。

刚刚结束的十五运火炬传递活动为广州科技实力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展示舞台,从火种的采集到传递,背后都有广州科技的身影。

一个多月前,我国南海北部海域“海马冷泉区”1522米处,科研人员操作一台精密设备,从海底的可燃冰中成功的采集到一簇湛蓝色火焰,来自深海的十五运火种就此诞生。

本次深海火种采集所使用的设备“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简称“ROV”)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整个采集过程正是依靠它的辅助精准完成。此外,在前期确定火种采集地点时,也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区域多次调查,锁定甲烷气泡富集区,为采火定位。

在11月2日的广州站火炬传递阶段,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将火炬从越秀公园送到广东体育馆,全程6.8公里,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自动驾驶车辆参与的火炬传递由此诞生。

短短6.8公里背后是广州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厚积薄发。

2018年11月,文远知行联合广州白云出租车集团推出中国第一台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此后广州在自动驾驶领域大步快走创下多项第一:第一个批准5G远程驾驶测试、第一个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批量开展Robotaxi技术验证。

目前广州已经拥有自动驾驶头部独角兽企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此外还有百度阿波罗、滴滴等在广州重点布局自动驾驶业务,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广州车企也在发力自动驾驶。为本次广州自动驾驶车辆传递火炬提供技术支持的正是小马智行。

在十五运的舞台之外,珠江之畔的琶洲也在紧锣密鼓的上演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和算法的竞赛。

图片

琶洲算法大赛现场。

今年9月,被誉为人工智能“世界杯”的琶洲算法大赛鸣锣开赛,来自全球8000多支科研队伍同台竞技。作为赛事嘉宾,菲尔兹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埃菲·杰曼诺夫盛赞琶洲算法大赛已成为“世界性的人工智能盛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顶尖人才、行业伙伴和学术机构。”

以琶洲算法大赛为突破口,海珠区正在全力推动琶洲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在其他城市集中角逐基座大模型时,广州独辟蹊径瞄准大模型应用赛道,初步建立起完善的产业应用生态。

截至目前,海珠区已推动180个大模型项目落地,大模型备案数从2023年的3个跃升至32个,占全省30%,15个项目正处于国家、省级审核阶段;算法备案项目197个,坐稳华南人工智能算法“第一高地”。

目前国内互联网大厂已经将琶洲视为华南发展布局的必争之地,今年3月,抖音集团旗下穗耕科技竞得琶洲中二区地块,至此,以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新BAT”在琶洲聚首,它们同时带动超100家大型总部企业、3.6万家数字企业、16万高端人才汇聚。

凭借着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广阔的产业应用土壤,如今的广州已经逐步建立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善科技生态,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型企业正在从这一生态中发展壮大。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2025年广州独角兽企业达24家。数量与去年持平,居全国第4、全球城市第11。

图片

空铁联运升级国际交通枢纽

从“十三五”的2.5万亿到“十四五”的3万亿,广州用经济总量的再度跃升为“十四五”的社会经济发展成绩作出诠释,与此对应,十五运前开通的新航站楼和新城际线路也为“十四五”的国际枢纽能级跃升画上圆满的句号。

图片

白云机场T3航站楼。

随着十五运前T3 航站楼的投入运营,白云国际机场进入“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运行时代,成为全球最大单体机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的使用需求,终端容量更可承载1.4亿人次旅客、600万吨货邮,客货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

具有标志意义的是,T3航站楼主打的空铁联运将让广州彻底进入空铁联运时代。位于T3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地下的轨道交通枢纽将引入广州至珠海澳门等6条高铁、广州东环等3条城际和地铁22号线。

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新航站楼在地下空间引入高铁的立体布局方法和上海虹桥在平面上布局空铁联运的做法形成了显著区别。在他看来,把空铁联运进行立体布局可以让旅客更方便的实现空铁换乘,更有效的提升白云机场的整体效率与便捷度。

除了新航站楼之外,一个月前同步开通的广州东环城(番禺—琶洲—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琶洲—广州莲花山)、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城际线也让广州地铁运营的城际铁路首次开进中心城区,城际铁路将成为市民通勤的新选择。

特别是广州东环城际、琶莲城际在琶洲站的换乘不仅让城际线和地铁线无缝融合,也让大湾区城际铁路实现了从线到网的跃升。广州与湾区城市的交通联系从互联互通升级为直连直通,实现广州30分钟抵达佛山、东莞中心城区,60分钟覆盖肇庆、惠州中心城区,90分钟通达清远中心城区。

今年底前广州地铁还将计划开工建设佛穗莞城际,同时接管穗莞深城际,开通广清城际南延段、二十二号线后通段,届时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地铁+城际+有轨电车”里程将突破1300公里。借助十五运会红利,广州此前畅想的“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轨道交通网络已经近在咫尺。

在这些重大交通设施的加持下,目前广州在国际枢纽功能方面也顺利实现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打造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目标,凭借这张通达全球的综合交通大网,广州的国际城市排名也一再创下新高。

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简称GaWC)公布的2024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显示,广州国际城市的排名再度创下新高,以第22位的名次稳居世界一线城市,在这份排名中,中国一线城市有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台北、深圳六个。

新中轴线升级引领“十五五”广州新蓝图

图片

新开通的黄埔涌人行桥。

不久前,国庆前开通的黄埔涌桥和广州塔滨水大台阶成为第138届广交会外商打卡的网红景点,在社交媒体上,一大批外国游客站在桥上拍下的绚丽城市夜景引来疯狂点赞,这一幕正是借助十五运红利实现新中轴线再升级的生动案例。

凭借海心沙作为开幕式的举办地,广州历时二十多年全力打造的新中轴线正式通过亚运会向世界惊艳亮相。如今十五年过后,趁着十五运的机会,这条新中轴线也迎来了大升级。

首先是广州新中轴线南段的改造。根据海珠区规划,新中轴将在海珠区向南延长6公里,覆盖21.44平方公里的片区,涉及34个项目,包括6个城中村、8个旧城和20个旧厂。未来新中轴线南段将形成一条6公里长的绿轴,从广州塔广场沿着赤岗塔、纺织学校地块等一路向南延伸约6公里,通过不间断的公园绿道一直延伸至海珠湿地,成为新时期展现绿美广州的全新窗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珠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城市更新指挥部,采用倒排工期的模式赶进度。去年9月,新中轴海珠片区首个启动地块三滘村华南鞋城正式开工,并在年底开启首批安置房建设;今年3月,三滘、东风启动区的详细规划蓝图通过,多个城中村公布补偿标准;4月,新中轴多个地段征收工作启动,赤岗片区多个旧厂房、园区同时开拆。根据海珠区的设想,下一步将努力建成绿轴的示范段,争取在全运会期间展现新中轴海珠片区的全新风貌。

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区域规划设计所副总规划师周嘉礼看来,新中轴线北段见证了六运会、九运会、亚运会等高光时刻,是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硕果的集中体现,而趁着如今的十五运新中轴线继续南延至海珠和番禺,这种轴线伴随城市空间格局之变而不断生长正是广州的特点。

在新中轴南段绿轴不断推进的同时,作为珠江新城最后一块宝地的马场片区更新改造方案也揭开面纱。根据市规划部门公示的方案,用地面积38.42公顷的马场片区将建设中央公园,还将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布局数字办公、未来社区、社交运动、商业消费等多样功能。此外,这里还将成为珠江新城东区重要的商业商务集聚区,将引入高端消费场景,争取SKP等项目早日落地,推动珠江新城商业能级再提升。

通过城市轴线的不断升级引领综合功能的完善一直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前期广州就“十五五”规划征询各方建议时,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继续发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使命、推进超大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频频出现,预计这些目标也将成为理解广州“十五五”发展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十五运带动新中轴的再度升级,“十五五”时期广州开启新的发展蓝图也将有着更为坚实的空间骨架,老城市续写新活力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魏凯

图片


编辑:魏凯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