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深圳创投日”三周年:“AI时代”主题活动,在深圳市南山区成功举办。活动现场,深圳市正式发布《深圳市推动海外主权基金来深投资工作方案(2025-2027)》(以下简称《方案》)。
据悉,该《方案》推出“10条政策、24项措施”构建三大协同机制,旨在深化存量合作、抢抓增量机遇,吸引海外主权基金重点投向“20+8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及基础设施领域,推动资本与产业双向赋能,加速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和创新资本形成中心。
海外主权基金加大中国市场配置力度
深圳为资本落地提供广阔空间
作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重要力量,海外主权基金规模持续扩大。据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SWFI)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末,全球前百强主权基金资产总规模已接近15万亿美元。在全球管理规模排名前20的主权基金中,中东地区占7家,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超4.6万亿美元,占前20家基金总管理规模的约35%;新加坡占2家,合计规模超1.3万亿美元,占比约10%;中国(含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4家入选,包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等知名机构。
海外主权基金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力度正不断加大。2024年,主权基金对华投资中62%来自中东,投资规模近100亿美元;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控股对华投资占其整体投资组合的18%。这些基金秉持长期价值导向,偏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绿色低碳领域,与深圳的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深圳作为工业第一城、科创第一城、外贸第一城和专精特新第一城,工业增加值与总产值连续三年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领跑全国,“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获评全球第一,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首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其重点发展的“20+8”产业集群(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8个未来产业),涵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与海外主权基金的投资偏好形成精准匹配,为资本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
多措并举构建一体化行动法案
推动资本与产业双向赋能
此次发布的《方案》构建了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监管服务三大协同机制,形成全方位保障体系。在统筹协调方面,建立市级统筹调度工作机制,由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牵头,实现跨部门、跨区域高效协同;在机构布局上,将推进海外主权基金在深设立办事机构,利用500万平方米优质创投产业空间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在投资标的推介上,聚焦“20+8”现代产业体系,组织推介重点应用场景及优质产业项目,促进联合研发、技术转化等实质性合作。
《方案》还创新提出多项特色举措:一是打造“主权基金+海外经贸”联动模式,引导基金与深圳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元化合作,助力深圳优势产业“走出去”;二是拓展基础设施与不动产投资渠道,重点推介可再生能源、环保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基金以LP、QFLP等形式参与投资;三是强化存量项目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后续融资需求,推动基金持续跟投及产业链协同投资;四是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优化FDI外汇管理流程,支持基金参与QFLP试点及双向跨境投资业务;五是深化与金融机构对接合作。鼓励海外主权基金旗下金融机构在深增设机构、增加注册资本或提升业务层级;六是深化资本市场对接,推动深交所与相关国家(地区)交易所合作,组织优质上市公司与基金开展精准对接。
此外,深圳还将通过鼓励企业赴中东、新加坡等地参加国际展会,邀请海外主权基金参与高交会、深圳国际数字能源展等活动,强化国际交流与城市形象宣介,为资本与产业合作搭建更多桥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 刘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