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血尿?七旬老太盆腔内切出巨型肿瘤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11-06 21:53

化疗失败,肿瘤扩散,当七旬的膀胱癌患者彭姨(化名)几乎被宣告“无路可走”时,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采用“免疫+靶向”新辅助疗法与高难度微创手术相结合的策略,为她创造了手术机会,最终使其达到“无瘤生存”的理想状态。

图片

化疗不耐受、不敏感?

新辅助疗法创“生”机

该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利朝介绍,彭姨在2024年8月确诊时已属局部晚期膀胱癌,肿瘤侵犯范围广。更棘手的是,患者在初始化疗阶段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无法继续。

面对困境,医疗团队没有放弃。他们为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并根据结果制定了个体化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方案。“这不是首选方案,但在患者无法耐受化疗的情况下,它成了关键的生路。我们的目标是利用这套组合拳让肿瘤缩小,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机会。”张利朝主任解释。

幸运的是,经过6个周期的治疗,影像检查显示患者膀胱内的肿瘤显著缩小,膀胱外的侵犯完全消失,成功达到了手术指征。

图片

“免疫治疗+靶向治疗”6个周期,膀胱肿瘤明显缩小、膀胱外侵犯完全消失。

6cm切口、30ml出血量

肿瘤侵犯的5个器官被完整切除

虽然迎来了手术机会,但挑战依然巨大。张利朝主任形容彭姨即将进行的“3D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是泌尿外科领域最复杂、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

“患者盆腔内还有一个8厘米的子宫肌瘤,使得本就不宽敞的手术空间更为狭窄。同时,患者高龄,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都增加了手术风险。”张主任说。

为确保万无一失,医院启动了多学科会诊(MDT),集结了泌尿外科、妇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专家共同研讨,为患者量身定制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2025年2月27日,手术历时7小时,通过一个6厘米的切口,成功切除了受肿瘤侵犯的膀胱、子宫、双侧卵巢、阴道前壁及周围淋巴结,术中出血量仅30毫升。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七天顺利出院。

“这次复查的各项指征也都很好,没有复发和转移,您可以放心。”近日,听到张利朝主任的回复,彭姨悬着的心放下来了。

为何需要切除5个器官?张主任解释,对于局部晚期膀胱癌,根治性切除的范围有严格的医学指南规范。为了彻底清除可能存在的微小癌灶,最大限度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保障患者长期生存,切除子宫、阴道前壁等邻近器官是必要手段。

膀胱癌发病隐秘 极易漏诊

反复泌尿系统感染要注意

回顾患者的诊疗历程,一个关键点值得公众高度警惕。张利朝主任指出,该患者在近一年时间里反复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一直被当作普通泌尿系统感染治疗,直至出现血尿才查明真相。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症状相似而导致的漏诊案例。”张利朝主任强调,女性本就是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人群,但当抗感染治疗一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短期内反复发作时,就必须提高警惕,这可能是膀胱肿瘤存在的信号。

统计数据显示,膀胱癌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发病率为6.77/10万人,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

他建议,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尽早进行泌尿系统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肿瘤风险。对于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长期吸烟或有化工产品接触史的高危职业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定期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B超检查,实现早筛早诊。

如何识别高危因素?据介绍,膀胱癌的发生与吸烟、长期接触某些化工原料(如染料、农药、皮革制剂等)密切相关,因此相关从业者应格外注意职业防护并加强定期体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廖温勃 周艳梅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