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超高龄人群规模持续扩大,以心脏瓣膜疾病为代表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500万人受到瓣膜病影响。如何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兼顾近期疗效与长期预后,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瓣膜疾病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核心命题。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连续八年参会的爱德华生命科学以“向心同行,爱启未来”为主题,携多款前沿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产品亮相。其中,PASCAL Precision经导管瓣膜修复系统作为中国香港上市后的“进博首秀”,成为展台焦点。该产品以其精准的操作性能,为外科手术高风险的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新的介入治疗选择。
精准微创,拓展介入治疗新路径
PASCAL Precision经导管瓣膜修复系统已在欧美多国获批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该系统通过优化手术操作流程,帮助临床医生提升手术效率,同时在治疗高风险患者时展现出可靠的介入性能。其设计注重对瓣膜结构的精准修复,在减少组织损伤的同时,力求实现更符合生理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该产品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落地,标志着爱德华在经导管瓣膜修复领域的重要进展。据了解,PASCAL系统预计将于明年在中国内地获批,有望填补该领域目前的临床空白。
RESILIA技术平台,提升瓣膜长期耐久性
在展示PASCAL系统的同时,爱德华也再次突出了RESILIA组织处理技术在瓣膜耐久性方面的创新价值。该技术采用全封闭抗钙化工艺,旨在延缓生物瓣膜的钙化进程。最新八年临床数据显示,植入经RESILIA技术处理的外科主动脉瓣膜的患者,在延长瓣膜使用寿命和降低再干预风险方面表现良好。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5万例患者植入了采用RESILIA技术的爱德华瓣膜产品。在中国,多款搭载该技术的产品已陆续进入临床并广泛应用。MITRIS RESILIA干式二尖瓣瓣膜自今年四月上市以来,已覆盖全国60余家医疗中心;INSPIRIS RESILIA干式主动脉瓣膜自2021年进入中国后,累计服务患者已超4000例。
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专家共议患者长期获益
在本次进博会期间举办的“聚力进博·共筑心脏瓣膜疾病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生态”专家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专家一致强调,应以患者长期生活质量为目标,制定可持续的治疗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指出:“在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瓣膜的耐久性是影响远期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RESILIA组织技术通过其抗钙化工艺显著提升了生物瓣膜的耐久性,为实现更可持续的患者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心脏科主管李耿渊教授表示,SAPIEN 3 Ultra RESILIA瓣膜具有更高的裙边设计,有助于降低瓣周漏风险。台北市立万芳医院副院长施俊哲教授指出,干式瓣膜简化了术中准备流程,其长期使用的良好数据也为患者带来了持续获益。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