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茶山医院在医疗质量改善领域喜获“双丰收”——两大核心项目分别在全国、全市高规格赛事中脱颖而出,以“信息化赋能”与 “流程再造”为双轮驱动,为基层医院高质量发展交出亮眼答卷,彰显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初心与创新实力。
全国大赛崭露头角,信息化赋能护理新突破
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医院管理工具大会暨第五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论坛在浙江举行。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指导、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主办、浙江省医院协会承办。大会以“赋能·融合·创新,多维工具驱动医疗质量安全新生态”为主题,吸引了全国近5000名医院管理者和业内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医院质量管理工具的创新应用,展望医疗质量安全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届大赛竞争激烈:全国共申报2329个项目,经初审仅1680项入围决赛,分16个专场角逐。茶山医院护理团队首次参赛便火力全开——由杨凤、欧阳利芳汇报的《移动“掌上宝”信息化赋能 实现高效高质床边交接班——提高床边护理交接班规范率》项目,从全国基层医院专场突围,斩获三等奖!此外,“合力圈”“爱心圈”还分别亮相RCA专场与基层医院专场壁报展示,彰显多元质量探索成果。
该项目直击床边护理交接班“内容易遗漏、程序凌乱、信息不准”三大痛点。茶山医院“守护圈”QCC小组以“爱心为盾、信息化为矛”,深入临床一线调研护士需求,搭建“掌上宝”交班模块:创新融合ISBAR标准化交接模式与三级质控体系,覆盖诊断、治疗、护理评估等7大核心内容;打通HIS、电子病历、移动护理等多系统数据壁垒,护士扫码即可获取患者全维度信息,真正实现“无纸化”交接。
数据显示,项目实施后,床边交接班规范率从74%跃升至94%,单班交接耗时从65分钟缩短至42分钟,每班节约23分钟,为全国基层医院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交接”样本。
全市赛事脱颖而出,流程再造优化就医体验
就在全国赛鏖战之际,10月30日,东莞市第三届患者安全与质量改善项目比赛同步传来喜讯——茶山医院曾伶聪、古艳英、夏广芳团队携《构建零跑动床旁出院服务,缩短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间》项目,在全市95个参赛作品中拔得头筹,摘得一等奖。
针对患者出院时面临的“多窗口奔波、电梯拥堵、手续繁杂耗时久”等难题,茶山医院“携手圈”打破部门壁垒,组建了由护理、信息、医保、财务、药学等多部门人员构成的跨域攻坚组,实现了无缝协作接力。团队全面梳理出院全链条的堵点问题,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推行“统一决策、分工执行、全程监督”的管理模式,构建起全链条高效联动机制。
同时,通过升级HIS系统,以智慧化手段打造“一键触发”床旁结算新模式,并从“预出院计划前置、宣教智能化前移、打破患者自提药模式、结算服务床旁化”四个维度推进服务前移,为患者打造了全新的出院服务体验,真正实现了“出院手续床边办,患者全程零跑动”,切实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提升了服务体验。
深耕细作持续突破,多维度构建质量改善体系
从“掌上宝”筑牢患者安全防线,到“零跑动”优化就医体验,两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茶山医院始终锚定“以患者为中心”,在医疗质量改善道路上的深耕细作与持续突破。
近年来,茶山医院护理部以“安全、高效、温暖”为目标,从临床细节到全流程服务,构建起了多维度质量改善体系。在临床护理安全领域,护理部聚焦高风险环节精准发力,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在患者就医体验优化上,护理部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延伸”升级。除“零跑动”床旁出院结算外,入院环节还推出“一站式接待+床旁宣教”服务,让患者一入院就能感受到贴心的关怀;在出院后延伸服务中,组建“专科护士随访团队”,针对卒中、糖尿病、慢阻肺、PICC带管等患者开展电话随访与居家指导,真正实现“入院有温度、住院有保障、出院有关怀”。
在质量管控体系建设上,护理部构建了“PDCA循环+数据驱动”的持续改进机制。成立多个护理QC小组,围绕“缩短出、入院手续办理时间”“提升交接班规范率”“提高肠道准备合格率”等10多个主题开展攻关,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护理质量。
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效,医院多项质量改善项目屡获殊荣:“提高新生儿病区医疗仪器管理规范率”获2021年度东莞市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具推广应用一等奖、“缩短患者入院手续办理时间”获2023年广东省第三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优秀案例二等奖、“移动‘掌上宝’”项目获东莞市首届护理信息化应用质量改善案例二等奖、“直面就医体验堵点痛点”项目获第六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县市区医院擂台赛银奖等多项荣誉。
茶山医院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质量改善与信息化创新,让信息化的便捷触角延伸至更多护理场景,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为守护区域群众健康、推动基层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芳芳 来源:茶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