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1月6日,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指导、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主办的首届微短剧生态发展论坛在珠江剧院举行。论坛以“凝微聚力 生态繁荣”为主题,围绕微短剧政策导向、精品创作、版权保护、基地建设、产业运营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特别是产业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活动当晚,以“礼赞时代,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荣誉盛典在珠江剧院同步举行。
活动汇聚政府、行业、学界与产业多方力量,旨在推动进一步健全生态驱动机制,促进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东省建设全国微短剧产业区域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首届微短剧生态发展论坛在华珠举行。
论坛演讲精彩纷呈:
纵论精品化升级,聚焦生态化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袁炎清指出,此次论坛立足当下微短剧行业实际,把握微短剧精品化、大众化和国际化趋势,交流研讨微短剧发展生态建设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探索,助力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也为华珠发挥特色优势、健全产教融合实践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和独具特色的新型传媒院校注入新动能,为助力湾区(从化)国际数智视听服务谷建设探索新路径。
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庆才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文化大省和网络视听产业高地,有责任、有基础、有能力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发展路径,推动微短剧生态繁荣发展。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版权工作委员会筹备负责人董年初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微短剧行业正经历从“流量红利”向“价值深耕”的关键转型,精品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已从“投流为王”进入品质竞争阶段。
论坛现场,多位专家深入解读微短剧行业发展趋势。
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杨明品以《微短剧政策升级:强化生态支撑 促进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在积极政策推动和引领下,微短剧从小众娱乐走向全民刚需、从快消娱乐走向社会叙事新载体、从野蛮生长走向精品化转型、从产业小配角走向文化经济新主力,七年实现四大跨越,目前全国微短剧形成“多点开花、去中心化”的产业新格局。
6日下午,中央电视台原一级导演、华珠微短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韬主持经验分享与圆桌对话。多位来自平台、创作与数据领域的嘉宾,围绕微短剧的成功案例和下一步发展展开深度交流。腾讯微信广告短剧行业运营负责人指出,微短剧行业正从“投流”逻辑转向“内容+技术”双轮驱动,必须通过强化内容把控,结合付费与免费模式,深耕用户体验,并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可持续增长。
圆桌对话环节,金韬与来自学界、制作端与企业的代表进一步就“微短剧与区域经济赋能”等议题展开思想碰撞。一位导演结合自身实践谈到,“一站式服务协拍模式”为微短剧创作注入了强劲动能,该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地方资源的充分利用,更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多位与会者一致认为,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内容差异化发展,借助湾区资源优势,是实现广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微短剧大赛荣誉盛典:
十万余部作品共绘光影新篇章
6日晚,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珠江剧院内灯光璀璨,以“礼赞时代,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荣誉盛典在此盛大举行。
11月6日晚,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荣誉盛典在华珠盛大举行。
盛典伊始,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校长王建武致欢迎辞。他表示,作为扎根大湾区的传媒特色院校,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服务区域文化发展”为己任,构建了完善的传媒学科群与“教学对接产业”的培养体系。2024年,华珠师生已创作3000余部微短剧及院线电影作品,多项实践与大赛的创作方向高度契合,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政企校协”四方合作,以大赛为纽带,让学校成为湾区文化创新的“人才孵化器”与“成果转化器”。
本届大赛自2025年3月15日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社会、国内高校及国际高校的投稿作品累计达102,512部,数量再创新高,充分展现了微短剧创作的蓬勃生机与广泛吸引力。
经由行业内20余位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的多轮严格评审,最终在微短剧、AIGC微短剧、微短剧剧本三个赛道中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优秀奖10名。大赛累计发放奖金16.5万元,以实质性的激励支持创作者的持续耕耘。
首届微短剧生态发展论坛为微短剧品质升级、生态繁荣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成果,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了交流和协作平台,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的成功举办则为产业各方搭建了高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表示,将以此次论坛和大赛为契机,一方面针对行业需求大力培养和输送微短剧行业策划、制作、运营类专门人才,加快运营“湾区国际创作者生态谷”并将其建设为大湾区微短剧创意孵化器与产业对接平台,另一方面持续深化产学研对接,通过“项目制”“订单式”培养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推动微短剧文化新业态的繁荣发展。
南都N视频记者:程安
实习生:许骞文
通讯员:吕沐兰 布帆 黄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