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1月7日,全国紫苏产业科技发展大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学校党委书记陈文锋为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联盟紫苏产业科技专委会授牌,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柯忠共同为理事单位授牌,标志着我国紫苏产业跨区域、跨领域协同创新的全国性平台正式成立。该专委会将整合华中、东北、西南三大主产区资源优势,打通“种植-研发-加工-应用”全产业链协作壁垒,聚焦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七大核心任务,推动紫苏产业从分散发展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转型,为行业发展树立新标杆。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宏斌指出,为加速成果转化,学校牵头倡议成立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联盟、粤港澳中医药联盟等行业协作组织,并依托学校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与6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应用转化的完整研发体系,推动产业科技攻关和产教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以《药食同源中药材发展新技术及新策略》为题作报告,从基因组学、分子育种、功效物质深度挖掘等前沿领域,为紫苏产业科技升级提供顶级智库支撑。其团队提出的“科技赋能传统药材现代化”理念,为紫苏从传统药食同源植物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化提供了科学路径。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广州中医药大学海南医院党委书记袁勇等业内权威专家,分别围绕“特色油料药食深度融合战略”“伤寒论理论指导紫苏产品创新开发”等主题分享成果,从产业战略布局、临床应用拓展、核心技术突破等多维度为紫苏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大会现场还举行10项合作签约,项目涵盖紫苏高值产品开发、区域公共品牌构建、深加工核心技术合作、科研联合攻关等多个关键领域。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湖北阳新、黑龙江桦南、重庆彭水等主产区政府达成校地战略合作,多家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紫苏功效物质高效提取、国际化产品培育等联合攻关,标志着以紫苏产业为纽带,以教育链为基础、人才链为核心、创新链为动力、产业链为载体的“四链”融合体系初显实效,共同筑造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广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