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江北街道:“惠邻+”精准破题,微实事暖民心

南都N视频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5-11-09 20:54
图片

近年来,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通过精心打造“惠邻+”服务品牌、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深入实施“亲企暖民工程”等一系列突破性举措,成功构建了资源整合有力、服务智能高效、社会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为新时代街道层面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江北样本”。

图片

小切口精准对接,微实事汇聚大温暖

江北街道以“惠邻+”品牌为总揽,从线下到线上系统化推进惠民服务,确保群众和企业的需求被看见、被回应、被解决,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街道建立并固化“深调研、察民情”机制,由驻点团队和社区党员干部每周二、四定期走访,广泛收集民生诉求与企业难题,并纳入“惠邻实事”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入库项目,创新构建“需求发布—项目认领—资源对接—精准落地”的闭环机制,积极引导“两新”组织、新兴领域党组织等社会力量主动认领,将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执行力。

图片

截至目前,“亲企暖民工程”已累计走访群众1030余户、企业2570余家,受理问题诉求435个,办结350个。其中,149个重点诉求被纳入“惠邻实事”项目库,已成功办结118件。这些实事虽“小”,却关系民生“大”幸福,例如为老旧小区添置休闲藤椅、安装消防设施、定制门牌标识、清掏化粪池等,切实解决了居民身边的烦心事、忧心事。

主阵地赋能升级,新机制激活一池春水

江北街道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商圈发展与企业服务,通过硬件升级与机制创新,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凝聚党员、服务企业、助力发展的坚强阵地和活力源泉。

2025年7月,江北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迎来全面提档升级,打造了“1个中心、3大场域、5类活动”的服务矩阵。其中,1楼政务服务中心提供党务、政务、商务等200余项服务,并配备“湾区通办一体机”等智能设备,实现企业办证秒批效果;34楼“天际会客厅”则融合了党群活动、企业路演等多元功能。在运营机制上,大胆引入“PRO”运营模式和“运营合伙人”制度,探索“公益+低偿+市场”的可持续运营路径,目前已签约57家“惠邻合伙人”。

图片

图片

同时,设立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室,通过实施“三有、三送、三促”举措,强化对新经济组织的联系与服务,有效提升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截至目前,已成功引导28个新兴领域党组织主动认领并圆满办结36项“惠邻实事”,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与同频共振。

图片

升级后的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区域性地标式服务综合体,成为惠州市首个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自运营以来,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接待访问2500余人次。

数字化触手可及,优环境催生发展动能

江北街道紧跟时代步伐,以数字化手段拓展服务边界,以精细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了服务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提升。街道于2025年8月在“惠民通”APP上推出全市首个镇街级线上惠民服务板块——“江北街道·惠邻之家”。该平台集“惠邻·一键通”“惠邻·生活圈”等四大功能于一体,为居民和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服务。

在线下,江北街道持续深化“亲企暖民工程”,建立“主官在线”“政企早餐会”等直通机制,并借助AI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设立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站点,确保服务就近可办、快速办结。“惠邻之家”数字化平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居民动动手指就能反映需求、参与社区活动,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营商环境的优化则直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2024年江北街道GDP达到215.4亿元,成为惠城区首个突破200亿元大关的街道,这背后正是“亲企暖民工程”所带来的政策兑现“零时差”和问题解决“零障碍”效应的直观体现。

惠城区江北街道通过一系列党建引领下的大胆突破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服务效能,解决了大量民生关切的问题,而且有力增强了区域经济活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一个以党建为引领、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已然形成并持续完善。江北街道的探索证明,唯有坚持党建引领、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群众所需,才能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书写出让人民满意、让社会和谐、让经济繁荣的精彩答卷。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李晓慧 通讯员 叶锴 温洁媚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