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吉利德科学多项创新药物与合作项目密集落地,尤其在艾滋病预防、罕见病用药先行先试以及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取得关键进展。这些举措体现了吉利德持续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践,致力于提升创新治疗手段的可及性。
罕见病用药落地天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
破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困境
在罕见病领域,吉利德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上药科园贸易,于进博会展台共同宣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药物Seladelpar在北京天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正式落地。作为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能够有效改善胆汁淤积、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该药物于2025年8月在北京天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获批,为深受这一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长效HIV预防药物落地博鳌
推动艾滋病防控向“早期预防”转型
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吉利德携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乐城医药监管局及多方代表,共同庆祝全球同类首创、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在博鳌乐城正式落地并实现首例预防应用。该药物于2025年6月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用于HIV暴露前预防,其引入不仅为国内HIV预防提供了试点经验,更将推动我国HIV防控从“疾病治疗”向“早期预防”的战略转变。
11月8日,吉利德还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签署合作框架,计划2026年在9个艾滋病防治重点省、市、自治区开展专项教育与培训活动,共同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围绕快速启动治疗、优化治疗方案、耐药监测与管理等关键环节,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共同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注入新动力。
多方聚力攻克消除丙肝瓶颈
探索低收入患者多元共付模式
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我国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500万人,丙肝病毒感染者约450万,提高诊断率与治疗率是实现消除目标的关键。自2024年起,应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倡议和发起,吉利德科学提供支持,先后在四川凉山、云南、湖北孝感、吉林长春、广东阳江等多地开展经济困难的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救助共付项目。
进博会期间,吉利德组织召开了“关注特殊人群,多方聚力,攻克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关键屏障”圆桌讨论会,与会专家围绕“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帮扶+社会支持”多元共付模式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构建可持续的医疗保障生态,提升低收入人群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此外,吉利德持续支持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实践工程项目(SunShine项目),深化医院内病毒性肝炎检、诊、治、管一体化体系的建立。目前该项目已覆盖42家医院,进一步提高了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表示:“进入中国八年多来,吉利德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推动全球创新疗法快速惠及中国患者。依托进博会这一开放平台,我们持续拓展合作网络,推动扩大创新药物可及,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