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共融风采震撼人心!十五运会开幕式藏着哪些“彩蛋”?总导演郎昆揭秘

南都N视频APP · 新闻快线
转载2025-11-09 22:04

11月9日,十五运会开幕式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式举办。

这场开幕式以“圆梦未来”为主题,以“同心圆”为创意核心,分为《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个篇章,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壮阔图景。开幕式在奥体中心场内营造出大海的磅礴气势,扬帆起航,呈现出一场独具岭南文化深厚底蕴、彰显科技与艺术精彩创意、展现湾区共融时代风采的恢宏画卷。

总导演郎昆在解读这场开幕式时说,本届开幕式以“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为核心理念,呈现一场科技与文化交织、绽放湾区共融风采的视听盛宴。

文化意蕴

科技与文化跨越两千多年“对话”

南方+:开幕式第一章有个创意让人印象深刻,机器人敲响铜句鑃,希望传递怎样的内涵?

郎昆:多年前,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编钟,这个编钟的出土一下子打破了世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之前欧美一直认为中国的音乐就是五声音阶,编钟出现之后完全打破了这个定论。曾侯乙编钟包含完整的五声音阶和精确的“变宫”“变徵”音,证实中国早在公元前433年已掌握七声音阶理论,比欧洲早约200年。

我在采风中意外地在南越王博物院发现了一个乐器叫铜句鑃,它和编钟是同时代的,距今超过2000年,编钟是悬挂耳朵向下,出来的声音是蔓延式,铜句鑃是口向上。

w640

我们通过国家文物局、广东省文物局审批,把南越王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铜句鑃请出来,在几位专家的见证下,由作曲家舒楠“敲响”了它。它的声音会有一些偏差,我们又通过电脑跟440赫兹的标准音进行校对。最终在开幕式上,我们又用了特殊的方式呈现了这个声音,我们设想用最新一代机器人优必选呈现敲击它的声音效果,这不仅具有历史纵深感,更让历史穿越了当下和未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敲出广东音乐经典曲目《彩云追月》的主旋律。

w640

就这样,一场跨越2000多年的对话诞生了,这是古代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也是文明与科技的对话。

南方+:整个开幕式如何实现科技助力文化创意呈现效果叠加?

郎昆:在广东这样一个文化大省、科技大省举行全运会开幕式,导演组从一开始就紧紧咬住“让文艺插上科技的翅膀飞翔”这个要点。但实事求是地说,难度很大,比想象的要难得多得多。

整个开幕式虽然不长,文艺展演部分就20分钟,但是它的含金量、信息量非常大。最吸引观众的是圣火如何点燃的环节。我们常说,运动会的开幕式成功,运动会就成功了;而开幕式上圣火点燃成功了,开幕式就成功了。我们希望在开幕式圣火的点燃环节,让大家充分感受科技和文化碰撞融合的火花。

w640

大家都知道十五运会圣火“源火”来自于中国南海海底1500多米深,我们用科技手段取出可燃冰,然后用太阳能明火把它点燃,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源火”。这个动作说起来很简单,但很难想象做起来有多复杂,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科技的实力。当科技含量满满的圣火到达主会场时,我们希望在最后的点燃环节,也充分展现“科技+文化”的想象力,接受大家的检阅。

舞台特色

“水舞台”映衬大湾区“因海而兴”

南方+:开幕式舞台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为什么会用水作为核心元素?

郎昆:粤港澳三地的一个共同点是临海,因水而兴,再加上大湾区传统民俗讲究因水兴财,所以我们在现场构想了一个用水形成的舞台。

一来迎合了大湾区的地理特征,同时也和广东,尤其广州的天气紧密相关。广州有时候一天下六七场雨,水面舞台就不影响排练。如果你做大型机械,最后天天下雨,7、8、9月中午的时候还暴晒,机械舞台肯定承受不了。而像地屏还会热胀冷缩,代价就特别大。

现在我们的舞台地面不全是水,实际上还有一个圆形舞台是用投影来呈现画面,观众的视觉正前面有9块圆形网幕来呈现我们需要的画面和文字,这样呈现就相对比较丰富。所以水面的舞台因地制宜,从目前来看效果不错,尤其是电视转播出来以后效果更加奇妙。

w640

当然,开幕式的岭南文化元素不单体现在“因水而兴”,还体现在粤剧、粤语歌曲、舞龙舞狮、英歌等,要把这些精华浓缩在一起,体现岭南风韵、湾区魅力,最终要体现国际水准、中国气派。

南方+:水舞台的设计给导演组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挑战?

郎昆:它有几个难点,也有几个优点。它的难点是滑,演员有时候会摔倒,导演组的服装设计专门设计了一种防滑鞋;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反光。从一开始我们就把难点都梳理出来了,一直在校准。

它的优点也很明显。它就像镜面一样,倒影出来会非常好看,天上的星空、灯光,还有演员倒影在水里,水上也有一个世界,这种奇妙感是地面舞台达不到的。

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动起来以后,一个演员表演在水舞台形成的波纹和100个演员的波纹不一样。在高速的时候,看起来特别奇妙,这个是投影做舞台,或者以LED做舞台达不到的效果。就像节目中,200个武术演员用棍子打起水花的时候,那一刻的魅力是地面舞台给不了的。

只要充分把这些优点发挥出来,就成功了。

湾区协同

向全世界讲好大湾区的故事

南方+:开幕式如何体现粤港澳三地融合的特点?

郎昆:我们在所有的节目设计中,都会优先考虑三地融合,比如一开场升国旗就是粤港澳三地共同升旗,这会在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引起共鸣;还有三地运动员在《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中联合入场,每次排练都会让人心潮澎湃。

主席台正对面是一个几百人的交响乐团,交响乐团也是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乐团联合组成,水上芭蕾演员也包含广州芭蕾舞团以及香港、澳门的芭蕾舞演员,粤剧也由三地粤剧演员联合组成。每一个段落都尽量由粤港澳共同来完成,点燃火炬也是粤港澳三地运动员联合完成。

w640

在团体协作上,三地在各地先排练,然后在广州合成。我们导演组的感觉是,粤港澳的文化融合,有时候根本就不用说太多,几句广东话就立刻融合在一块了,一点都不费劲。

南方+:开幕式主题曲《天海一心》如何创作而成?

郎昆:这次开幕式的音乐总监是舒楠,他的代表作特别多,比如《灯火里的中国》《不忘初心》。这次开幕式请他来做音乐总监,他下足了功夫。因为他在广州工作过很多年,为了这首主题曲,从歌词到音乐创作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写出来以后,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经过现场的几轮的联排和彩排,反响很好,全体演员都跟着唱。

w640

这首歌的粤语版,由香港作词人向雪怀填词,张学友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修改再录音,听起来相当好听。普通话版由周深演唱,他的演唱声情并茂。另外我们还有两个人对唱的版本,由周深和单依纯演唱。这三个版本我们都希望被大家广泛传唱。

南方+:开幕式主创团队有不少来自港澳,彼此如何协同工作?

郎昆:主创团队里有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澳门艺术家莫华伦等等,我们的主创团队从一起步就是粤港澳联合团队。

刘伟强的思路非常清晰,对于哪一首歌最能代表粤港澳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时候会举棋不定,他立刻就会说是《海阔天空》《月光光》。哪一首歌最能激励粤港澳观众的心,他就会说是《中国人》。另外在影像方面,所有的短片刘伟强都是亲力亲为,比如之前下到深海采集圣火的影像,由他整体把握、指挥团队完成。

另外,在整个开幕式的节奏丰富多元和纵深呈现上,陈维亚导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终我们联合团队的效果显现出来了,是1+1+1>3的。

幕后心声

粤港澳这片土地赋予开幕式灵感

南方+:从您接到开幕式总导演这个任务以来,有没有一次采风经历,让您印象特别深刻。

郎昆:大家在开幕式看到的很多创意,灵感就来自于我在大湾区的采风。举个例子,我对永庆坊的印象特别深刻,在那里看到的大量岭南民俗为我提供了灵感。还有开幕式表演中亭子的造型,就参照了在大湾区采风实地看到的亭子去设计。此外还有满地的木棉花,我会想掉到地上的木棉花和长在树上的木棉花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团队在澳门的博物馆里采访时,还参考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出海商船的形象,花轿、骑楼等等都深深印在脑海里。我们力求表演细节都有迹可循,而不是单纯靠想象,要贴合岭南风情和湾区韵味,不能出错。

w640

南方+:有没有未能实现的创意,或者说遗憾?

郎昆:我们一开始设立了16个亮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有所减少。因为有些设想需要时间来沉淀,一些设想当时可能不切实际,实现不了。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会留有遗憾。但我相信,不遗憾的部分肯定远远大于遗憾的部分。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开幕式最终要通过屏幕呈现给上亿观众和网友,这还要思考如何让镜头学会说话。因为所有的表演,如果缺乏了镜头感,忽略屏幕呈现效果的话,最后很可能大打折扣,一段在现场震撼人心的场面,如果没有足够的镜头表现力,在电视机或者手机屏幕看可能会缺乏震撼感。所以我和导播团队下了很大的功夫,力争让现场舞的美设计、灯光设计、视频设计、特效设计的震撼感,不打折扣地传递到亿万观众眼前。

w640

在开幕式现场,我们调动了400多个点位形成现场的超级音响动效,能让置身现场的人感觉到它与众不同。但这样崭新的音效,可能还没办法完全传递到屏幕之前的观众耳边,这可能留下小小遗憾。但在视觉上,我们和导播团队尽全力,把最惊艳的景观画面呈现给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用镜头把现场的精彩故事讲好、传达出去。

南方+:回顾整个准备过程,有没有哪一个时刻是特别令您心潮澎湃、记忆犹新的?

郎昆:有很多。火炬排练的那一次,现场非常震撼。点火成功之后,大家都非常喜悦,在深夜的寒风里相拥,一起庆祝。因为点火的难度要比想象的大,我们不用真火,而是体现了绿色环保、创新的内涵。

w640

大家看到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圣火,我们俗称的雾光火做得很好。我们一直在想,能不能超越它?雾光火想要逼真,难度就特别大,你根本想象不到这是用水雾和灯光做出来的,最终我们的实验成功了,当全运会的圣火以新的方式点燃,尤其在踏浪而行、大海让路那一刻,我们感慨万千。

来源:南方+记者

编辑:杨景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