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广东摘得第十八届文华奖三项,其中舞剧《醒·狮》斩获最高文华剧目奖。
11月4日,广东5个作品(团队)揽获第二十届群星奖殊荣,获奖数全国第一。
10月28日,“2025内容创作者嘉年华”以政府指导、龙头企业搭台,向全球创作者发出“来粤创作 正当其时”的邀约。
殊荣捷报接连频传,硬核举措轮番上阵,奋楫向上鼓舞人心。从影视动漫IP到舞台文艺精品,从电竞潮玩到游戏出海,在广东文化产业一揽子政策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之下,这支2.5万亿元规模的“文化粤军”,正以昂扬之姿再攀高峰。
今年5月,广东新一轮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重磅出炉,六大领域87条政策精准滴灌,全面激活广东文化产业市场潜力、投资热力、人才引力,系统释放出广东全力打造文化产业高地与人才创业沃土的鲜明信号,体现了广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位谋划与战略定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11月15日,“百万英才汇南粤——文化产业专场招聘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正式启幕,这是“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在文化产业领域举办的首次专场活动,标志着人才引进工作向着更精准、更细分、更融合的方向深化升级,也是广东为汇聚文化产业英才而组织的一场高规格、全覆盖、全链路的集中招募。
南方都市报梳理今年5月以来广东各地市针对文化产业推出的相关政策,并对其中的人才举措进行集中盘点观察。记者梳理发现,广东文化产业的人才举措呈现“多领域广泛覆盖、多层次因地制宜”等突出特点:依托产业规模集聚优势,发挥政策机制激励作用,通过强激励、优服务、搭平台,打出引才育才“硬支撑”和“软赋能”并重的组合拳,逐步构建起“广深双核引领,多地协同并进”,以引才带动引财、引企全链条发展生态,形成富有成效的产业与人才共促新格局。
硬实力
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33万人,占全国1/7强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文化强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全省文化产业营收率先迈过3万亿元台阶,约占全国1/6。其中,1.2万家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约占全省文化企业总营收的八成,达2.5万亿元。2025年,随着一系列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态势继续向好。截至三季度,全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已超2万亿元,利润超2000亿元,总营收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利润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日益壮大,广东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制造等领域形成较强竞争优势,数字出版、动漫、音乐、游戏营收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5、1/3、1/4和4/5。
来看一组新业态领域的成绩单:2024年广东电影票房52.64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2024年粤产电影票房总量超过50亿元,创造历史最好成绩;2023年广东动漫产值超600亿元,占全国1/3份额;2024年广东共生产发行电视动画片96部,合计2.7万分钟,居全国之首;2024年广东游戏产业营收达2604亿元,占全国近八成;广东东莞生产了全国85%以上的潮玩产品;广东电竞市场规模达到全国90%以上……
华丽惊艳的数字背后,是广东文化产业何以领跑全国的深层追问。产业兴盛的核心答案,正在于优秀人才的高度集聚。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下,广东已汇聚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44.6万家,从业人员333万人,占全国1/7强,其人才优势之显著,堪称“一骑绝尘”。
大礼包
立足全省文化产业优势领域
政策包人才举措广泛覆盖、精准滴灌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在今年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是广东立足全省发展大局,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引才聚才的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自实施以来,全省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超4000场,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截至7月底,该计划已成功吸纳超10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粤来粤就业创业,仅用半年时间,提前实现全年揽才目标,展现出广东强大的人才吸引力和政策执行力。
今年5月,广东新一轮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重磅出炉,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个文化产业重要领域。
“政策包”不仅在扶持精品生产、全产业链扶持、鼓励前沿技术应用等产业层面重点发力,更以产业政策引导人才建设,深度衔接“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多渠道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与青年人才。以“引才”为支点撬动“引财”“引企”,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耦合,这种“产业聚才、人才兴产”的良性循环,激发了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细察“政策包”六个领域中的人才举措,南都记者发现,其既具备全面覆盖的广度,也蕴含精准滴灌的深度,可谓条条真招实策,款款诚意十足。
在影视领域,按照“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统一部署,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影视类人才荣誉称号、国内外重要影视奖项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影视理论评论人才到广东创业发展提供场地支持,择优资助项目创作。鼓励头部影视平台机构在广东落地影视工作室、创新探索性项目。持续实施广东青年电影人才培养“繁星计划”,建立青年影视人才库。
面向演艺市场,广东吸引演艺领域导演、编剧、制作人等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青年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并鼓励创作排演优秀演艺剧目,为国内外知名演艺机构,有影响力的编剧、导演、制作人等来粤创作、排演优秀剧目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繁荣本土艺术创作。
对于动漫影视板块,广东鼓励全球高水平动画专业人才落户广东,大力吸引内容创作、动漫技术研发等紧缺人才,重点引进原画师、剪辑师、AI动画师等专业人才,并支持广东省高校动画类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支持动画类专业学生到广东省动漫企业实践锻炼。
网络游戏领域,广东鼓励从业者开发原创网络游戏精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培育、挖掘、引进优秀游戏团队和优质项目,支持企业打造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品力作。省级统筹资金,经公开评选公示,对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俱佳的优质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扶持奖励。
电子竞技领域,广东计划多渠道引进培养行业人才,吸引国际国内赛事冠军选手、知名俱乐部管理人员、顶级赛事运营人员等高端人才到当地发展。在加强产学研联动之余,广东还将积极探索建立电竞选手全职业周期保障机制,完善选手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机制,将退役选手纳入专业人才数据库,及时匹配各行业对电竞专业特殊人才的需求。
网络视听领域中,广东重点引进核心技术研发、内容创作运营等网络视听领域高层次人才,鼓励重点网络视听平台企业与影视艺术类院校在粤合作构建实训体系。
政策包公布后,文化产业的学界业界专家反响热烈。此前参加有关座谈会时,浙江华策影视集团董事长赵依芳就表示,团队到广东这片产教融合的高地来学习,希望共同培养广东、浙江乃至全国的视听产业、科技背景驱动的新一轮职业人才。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动漫策划专业主任葛竞认为,“电影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政策提供的真实创作环境让学生能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新政策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译泰也表示,期待整合大湾区媒体平台以及高校资源,共同培训本土新人,响应政策中的演艺人才联合培养和建立人才数据库的号召,打造粤港澳演艺联盟,为行业协同发展提供机遇,推动演艺资源互通,共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大湾区演艺市场。
齐协同
各地市结合特色产业优势
文化人才举措因地制宜,特色鲜明
在省级“政策包”实现广泛覆盖、完成顶层布局的基础上,广东各地市协同推进,结合政策导向,依托各地特色产业与优势,因地制宜,细化落实,完善本地文化产业人才举措,与省级层面形成呼应,产生了显著的叠加效应,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进一步形成广州、深圳双核驱动领跑,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文化产业“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产业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作为国内游戏产业集聚地,广州推出不少游戏电竞行业的人才举措。如《广州市南沙区促进游戏与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支持原创游戏上线、强化版号申请服务、支持游戏出海、支持游戏生态建设等多项举措推动游戏产业特色发展;花都区提出支持国际性、全国顶级电竞俱乐部设立,冠“广州”或“花都”队名,并参加国际、全国顶级电竞赛事,给予每年200万元资金扶持,积极引进从事电竞游戏研发、赛事执行及活动运营等方向的电竞产业人才。此外,《广州市促进电视和网络剧片创作生产实施办法》按照“扶持基础、奖励精品”的思路,完善扶持奖励政策体系;广州从化区推出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知名影视创作人(编剧、导演和演员)设立企业或工作室等。
为了打造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之都,深圳出台《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人才“强基工程”,支持高校设数字创意专业及交叉学科。推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吸引大赛获奖团队落地。优化高层次紧缺人才认定,加强在住房、创业等方面的保障。
为了促进优质微短剧资源向深圳集聚,其修订《深圳市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组建微短剧服务中心,设立深圳微短剧专家站,对微短剧备案、剧本创作、拍摄、完成片审查等环节开展全流程指导服务,为来深拍摄团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协拍、版权交易等专业化服务。
“中国潮玩之都”东莞则鼓励高水平动画、潮玩原创设计专业人才落户。《东莞市加快潮玩和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中提出,要大力吸引内容创作、动漫技术研发等紧缺人才,重点引进潮玩设计师、原画师、AI动画师等专业紧缺人才,支持动画类专业学生到东莞动漫企业实践锻炼,并积极推荐表现突出的人才申报各类资助奖励和省、市重大人才工程。
大爆剧《狂飙》掀起江门旅游热潮。IC图片
因《狂飙》《让子弹飞》等影视作品走红的侨乡江门,紧随广东影视“政策包”之后,发布28条影视相关政策措施,其中就提到将搭建影视人才培养通道,支持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影视类相关学科建设,积极推动高校与影视机构开展多类型、多模式影视人才培养合作。承接短剧风口,江门也将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国侨都网络文学+短剧创作孵化中心”,建设培训中心、产业学院,打造侨乡故事IP,孵化一批优秀的侨乡文化短剧剧本、短剧创作人才以及短剧作品。
具有丰厚传统工艺底蕴的阳江,不仅有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阳江漆器,也是与潍坊齐名的“中国风筝之乡”。为弘扬当地非遗,激励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创新发展,阳江对工艺美术大师进行认定,并支持其创建工作室,创作精品和培养工艺美术传承人才,且按规定享受市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人才福利政策。
10月27日,斗门·微短剧写作小镇暨珠海影视剧本创作基地揭牌。
此外,今年10月,斗门·微短剧写作小镇暨珠海影视剧本创作基地揭牌,宣布将在微短剧剧本创作、人才培养、影视拍摄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积极向知名导演、编剧发出进驻邀请,着力打造一批影视名家工作室;积极举办系列剧本创作征集活动,向全国创作者发出诚挚邀约。8月,佛山启动微短剧扶持申报,标志着佛山对微短剧产业的扶持进入实操阶段。
8位香港及内地知名导演、制片人在中山设立名人影视工作室。
中山授牌成立黄百鸣、张全欣、高志森、罗礼贤、李力持、钟少雄、成北泉、陈皓威8位香港及内地知名导演、制片人的名人影视工作室。汕尾发布《汕尾市促进网络微短剧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包括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引进专业人才,鼓励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培训,对人才引育成效显著的机构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还将推动本地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校企协同培养“一专多能”的产业人才,打造全省微短剧人才集聚高地。7月,汕头召开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宣布初步制定并即将推出《汕头市影视产业服务措施》,其中包括加大资金扶持激励、强化数字资源赋能、提供拍摄场地支持等,支持汕头影视产业的发展。
立足全省文化产业整体布局、市场态势及各地市特色禀赋,广东致力于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形成分类、分层政策体系,为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上下贯通、精准发力的强大政策动能。
软赋能
强激励、优服务、搭平台
构建“引、育、留”一体化人才发展生态
如果说产业适配是引才的“磁铁”,那么全维度的生态构建就是育才、留才的“土壤”。广东文化产业的人才举措,致力于构建“硬支撑”和“软赋能”并重的服务体系,破除人才落地壁垒,打造覆盖人才引、育、留全链条的发展生态,政策力度与精准度均居全国前列。
从“政策包”六大领域到各地市的具体举措,广东的“大手笔”涵盖人才的创业、创作、住房、生活等各场景,通过资金奖励、项目资助、生活补贴等直接投入,降低人才就业、创业、发展的成本。
“真金白银”的激励,为吸引和培育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影视领域为例,创作阶段最高给予500万元扶持;拍摄至播映阶段,按环节分步给予扶持,前期扶持合计最高达2000万元。获得国家影视主管部门精品专项资金资助的,最高按照1∶1配套资助。
10月底,广州市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南沙6区,深圳市福田、南山、宝安、光明4区及前海合作区集中发布“优质内容创作扶持政策包”,涵盖各区多项真金白银的资金激励,为全球创作人才来粤创作提供系统性支持。
例如广州《海珠区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明确,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激励优质内容创作;对引进头部主播、流量博主等内容创作专业人才的企业最高给予奖励60万元。广州南沙区推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八大工程,为引进和培育的各类内容创作者连续发放30个月生活补贴。深圳福田区对新媒体、影视文化等领域优秀人才最高奖励100万元;深圳光明区对符合科技内容创作者相关规定的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等。
“优质内容创作扶持政策包”发布现场。
惠州发布《惠州市影视服务保障十条措施》,对在惠州市注册立项、联合摄制的优秀影视作品,优先给予市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如获得中央或省级“五个一工程”奖,除原有国家和省级奖励外,额外按省奖励资金的20%给予配套嘉奖。
茂名高州大力扶持网络微短剧发展,《高州市扶持网络微短剧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中提出,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不少于500万元,落实高端影视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涵盖创作、编剧、导演、拍摄、技术团队等人才的专项奖励计划,吸引各类影视人才落户本地,对符合资格人员给予补助。
云浮推出文化强市建设“政策包”,共提出35条政策举措。其中,文艺创作生产方面,对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的文艺家给予一次性奖励。互联网内容创作方面,对入选国家级、省级专项人才计划的人才,按国家支持经费、省财政经费1:1的标准给予配套支持。
除了“硬支撑”之一的资金扶持,各地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则呈现出精细化、便捷化等特征,通过优化办事流程、完善生活服务、搭建发展平台等软性措施,为人才解决流程繁、顾虑多、发展难等问题,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生活服务方面,《深圳市推动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探索资深作家、编剧、导演、游戏制作人、AI辅助创作专家、虚拟引擎与实时渲染工程师、VR/AR交互设计师等行业高层次紧缺人才认定标准,加大对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在住房、创业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广州越秀区则为符合支持条件的内容创作者提供“越秀高端人才VIP卡”,持卡人可在人才入户、人才绿卡、健康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金融服务、政治待遇、政务服务等方面享受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佛山禅城区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传统工艺、影视、体育等领域符合认定条件的人才,提供健康体检、运动健身、交通、文旅等服务。
平台搭建方面,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韶关近期发布的《韶关市网络微短剧产业扶持政策(试行)》明确,适时建立微短剧专家库,组织微短剧产业课程设计,将微短剧从业人员纳入文化产业人才培训计划,组织开展采风调研、考察学习、招商引资、举办会议等微短剧产业发展交流活动。
广州海珠区明确,撬动微信、抖音等落户海珠的平台企业资源,启动“红人孵化”行动,鼓励其为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提供流量资源倾斜,提升红人孵化水平。与行业协会、高校等进行战略合作,在创作大赛、人才交流、专家合作、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联动及资源共享。
深圳前海合作区依托前海5号楼、国际人才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平台,定期举办政企对接会、投融资路演等活动,助力互联网内容创作项目的资本运作与产业合作。
今日之广东,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号召。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卓有成效,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浪潮奔涌向前。
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精彩纷呈的产业舞台、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撑,向天下英才发出最诚挚的邀约,共赴一场才华与时代相互成就的壮阔征程,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注入持久澎湃的广东力量!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贺蓓
采写:钟欣 贺蓓 余晓宇
资料整理:林经武 陈泽然 李春花 钟欣 余晓宇
编辑:彭思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百万英才汇南粤 文化产业人才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