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环两江先行区总体规划发布!六问划重点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5-11-10 20:57

2025年11月10日,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在佛山市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佛山市政府副市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黄少文介绍了总体规划的编制情况。

据介绍,《总体规划》近期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新闻发布会当天印发实施。《总体规划》坚持“发现价值、重塑价值”的核心理念,从三个方面描绘了环两江先行区发展“蓝图”。

佛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市委改革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文广旅体局等部门代表分别就环两江总体规划的组织实施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产业布局和重点方向、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图片

具体怎么干?六个问题“划重点”。


定位目标与空间格局?

规划明确了三大战略定位,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区四组团”空间格局。

首先是战略定位。环两江先行区的定位是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

其次是分阶段实施目标。规划明确:到2030年底,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展现“多彩佛山”的重要窗口,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在先行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底,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图片

最后是总体空间格局。规划明确了环两江先行区“一核一圈两廊、三区四组团”的空间格局,即打造一个以西樵山为核心的综合发展核,重塑一个充满生机的环两江活力圈,构筑起东西向的陆路梯度发展廊道和南北向的水乡联动发展廊道,规划布局农业、工业、文旅三大类产业集聚区,重点提升西南、丹灶-白坭、西樵、九江-龙江四个新型城镇组团。


建设什么?如何建设?

规划聚焦六个方面内容,系统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

一是构建向新向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绿兴产、全域共生”理念,构建“三核、一轴、三带、四区、多节点”产业空间格局,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核心区坚持“三箭齐发”的思路,构建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以新兴产业为增长极、以未来产业为新赛道的格局,同时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二是绘就融合发展的文旅新画卷。整合跨区镇的文旅资源,形成“一圈一廊三区”的文旅布局,围绕黄金水廊和生态水系,重点建设“几字湾”、环西樵山、甘竹滩三大文旅集聚区。同时,打造一个“活力水岸”户外运动圈,以及五条主题鲜明的旅游精品带。

塑造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风貌。围绕建设国际级岭南水乡全景体验区,塑造“两江十八景”,划分五大风貌分区,针对差异化的风貌特质和风貌核心地段重点开展风貌管控,创新提出“通则+图则”分级管控,实施“三师”制度及农房建管长效新机制。

四是构建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畅通区域交通联系,实现半小时快速连接佛山主副中心。加快港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陆联运、江海联运。规划建设“沿江环路—衔接道路—快速环线”三层次旅游道路体系,探索开通外江游船和内河涌特色游线。

五是完善城乡协调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创新城乡服务均衡配置模式,推动社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体、商业、智慧安防等公共服务集成配置。

六是建立系统集成的改革创新机制。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城乡风貌管控机制、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图片


从什么地方着手?近期有哪些重点任务?

规划划定了14个近期重点片区,涵盖城乡融合、产业、文旅、生态四大类型。

包含桑园围岭南水乡融合示范片区、沿西江生态重点片区、丹白新能源产业重点片区、“几字湾”文旅重点片区等,明确130项重点任务,并建立重点项目库,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如何做好组织实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佛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表示,将环两江先行区“美好蓝图”变成“生动实景”,是佛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指挥办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执行体系、监测体系,协同各级各部门全力推动规划落地见效,努力将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佛山样板”。


将重点进行哪些体制机制创新?

佛山市委改革办表示,省委赋予佛山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使命任务,市委将环两江先行区作为全市推进实验区建设的突破口,集中力量打造一块改革的“先行地”“试验田”,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探路。将大力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重点从着力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土地高效利用机制、城乡风貌提升机制、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与民生均衡供给机制这五大方面,推动更多标志性改革举措在环两江先行区落地见效。


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和重点方向是什么?

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表示,环两江产业发展方向为构建“4+3+N”向新向绿现代化产业体系,即聚力培育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大未来产业,积极培育若干(N)个特色产业。

图片

首先是“三措并举”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智能应急等四个方向重点发展十三个细分领域产业,提出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延伸、打造创新引领型平台载体等三方面举措。

然后是“三位一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生物制造、氢能、前沿新材料三大方向,通过场景赋能、技术迭代与人才引育等三大路径,构建富有韧性与活力的产业生态。

接着是“三化联动”升级传统制造业,以“绿色化”“数字化”“规范化”三大改造为核心,系统推进家具、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优化提升,焕发新活力。

最后是多元融合发展生态经济,聚焦先行区绿色发展主题,规划引导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水经济、都市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绿色消费等,推动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双赢。

同时,聚焦空间布局优化,推动先行区原有产业布局从“分散布局”向“协同网络”转变,构建“轴—片—带”空间体系,通过核心区“一轴四片”+协同区“三带联动”整合资源,强化核心区与协同区的联动发展,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如何写好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这篇文章?

佛山市文广旅体局表示,环两江先行区作为全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将紧扣“农业强基、文化铸魂、旅游赋能”的核心主线,将做优“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融合文章,让水乡“有颜值更有内涵”;培育“七大新业态”,分别为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游艇经济等,让旅游“有新意更有活力”;强化“要素+市场”保障机制,让发展“有合力更有后劲”。

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环两江区域带动全市接待游客458.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42亿元;前三季度全市过夜游客增长8.7%。这些都是佛山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也印证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与魅力。未来,会以“全省试点”为契机,让环两江先行区不仅成为“旅游目的地”,更成为农民增收、城乡共进的“幸福高地”,为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多“佛山经验”。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路漫漫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