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清晨5点左右,广州奥体中心已迎来一群特殊的“早行人”——十五运会交通保障团队全员到岗,用“更早一步”的坚守拉开赛事保障序幕。当晚,精彩绝伦的十五运会开幕式在广州奥体中心举行,约60000人参与了这场盛会。他们有序抵达又顺畅离开,现场秩序井然、气氛热烈。
开幕式后仅55分钟完成60000人疏运,有序抵离的背后,是广州交通用专业与智慧筑起的保护屏障:三级联动机制织密指挥网络,两套数智系统实现调度零差错,五张图一张联络表串联起了开幕式期间的“大小流水线”与600余台保障车辆、2303个车位精细管控,地铁专线、公交错峰构建高效输送链。从多场演练预判风险,到27项应急流程应对变数,广州交通不仅以“零差错、零投诉、零事故”达成目标,更让“绿色共享”的理念落地生根,将开幕式保障化作民生基底。这份交通保障的生动实践,既彰显了城市承办大型赛事的硬实力,更传递出以民为本的城市温度。
开幕式当天乘坐赛事保障车辆前往现场的受邀人员。
提前谋划
三级联动机制是精准落实需求的关键
“我们要比演职人员、运动员和观众更早抵达现场,提前检查情况并安排好当天的工作。”天还未亮,交通保障团队综合协调组的许龙华和同事便一早抵达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
早在今年7月,以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为基础,组建了开幕式指挥部交通保障团队。许龙华回忆,在团队创建之初,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十五运会期间参与人员类型进行细分,再逐步敲定运输方案的框架。随着开幕式各项准备工作逐步进入正轨,在明确运输思路的基础上,开幕式指挥部交通保障团队细分出综合协调组、车辆运行组、公共交通组、道路保障组、停车保障组、交通保畅组、应急与信息化组共七个职能小组。
交通运行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做开幕式前的检查工作。
其中,执行层涵盖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和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地铁集团、公交集团等多家单位,首批遴选的优秀骨干多数同时承担赛事保障与开幕式筹备双重任务,在完成赛事运输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全力投入开幕式各项保障任务。
作为开幕式交通运输的指挥枢纽,综合协调组主要负责开幕式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的日常运转,及时对接工作指令以及用户需求,并对内对外沟通联系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协调落实安排好交通。
执行层涵盖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和市交通运输局、地铁集团、公交集团等多家单位。
许龙华介绍,开幕式期间的交通体系按照“指挥调度中心、区域调度分中心、外围现场调度点”三级搭建调度指挥架构,建立起“统一指挥+组织实施+现场管理”三级联动机制,确保交通流程的每个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
看似复杂的交通安排被细分成五张流程图和一张工作表,这五张图包括指挥架构图、应急流程图、行车线路流程图、集结点分布图以及停车场布局图,唯一的通讯联络表是开幕式期间及时响应的关键。
为规范车辆安全、人员管理等工作,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编制了《交通服务手册》等8份工作指引、20项服务标准及8个岗位说明书,将管理颗粒度细化至每个环节,还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服务应急手册》,整合了27个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
科技赋能
“智慧脑”让行程更可控
走进奥体中心的十五运会开幕式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屏幕上实时显示各大交通枢纽的交通保障班次和运送人次情况,以及各个比赛场馆、接待酒店的位置信息,可随时切换了解现场的最新情况。这里也是开幕式期间交通指挥的“智慧脑”,主要负责交通保障、交通服务和交通保畅等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
十五运会开幕式和赛事期间,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开发了配套数字化专题应用,提升整体调度工作效率。
交通保障团队应急与信息化保障组张新闻介绍,十五运会开幕式和赛事期间,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基于复杂的交通需求开发了配套数字化专题应用,将“人、车、线、场”等数据整合,简化各点位工作任务,提升整体调度工作效率。
其中,融合了全市交通情况的智慧交通系统接入700余台保障车辆、213条保障通道和城市公共交通、路网信息等关键数据,通过智能任务分发、道路状况预警、车辆定位数据共享等方式,实时掌握车辆定位动态,精准调配人车资源,实现调度管理全流程信息化。
供调度中心及现场调度员、司机使用的十五运智慧交通调度专题应用,可以针对场馆周边交通保障需求,通过复用智慧交通的“区域人群监测”与“城市交通运力展示”等能力,能实时掌握场馆人数与周边运力匹配情况,便于快速调整运力和疏运人群;还能通过复用广州南站、白云机场等“四站一场”的列车航班正晚点信息、实时交通指数、水浸点分布等能力,为车辆调度、应急路线绕行等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广州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随时监测列车运行及客流数据,精准下达调度指令。
配套数字化专题应用协同发挥作用,基于能力复用的集约化模式,可高效满足开幕式期间的交通保障信息化需求。它无需重复开发功能,也无需重新对接数据,在确保功能效果达标的同时,大幅缩短建设时间、降低成本,契合“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
及时响应
根据客群需求持续优化
智慧化处理为开幕式参与人员的有序抵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在落地执行过程中,做好跨部门间的协调,是开幕式交通有序开展的关键。
开幕式当天下午2点左右,当观众群体陆续抵达奥体中心,交通运输工作也迎来了人流高峰。“我们工作就是保证为开幕式当天的所有参与者提供舒适、安全、有序的交通。”许龙华表示,本届十五运会是亚运会之后广州举办的又一重大活动,也是近年参与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执行团队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人员的有序抵离也是确保城市交通顺畅的关键。
16时左右,广州巴士集团交通保障团队安全护送第一批开幕式观众抵达。
“开幕式的交通工作链条比较长,要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抓住参与开幕式的每一个客群。”许龙华介绍,自10月26日起,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针对开幕式安排了多场不同规模的交通流程演练,用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力求及时发现动线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正式活动前逐一优化完善。
然而客群的需求总会不断发生改变,“在前期,我们根据每个不同客群的特点梳理制定了交通方案,在实操过程中,一旦有新的需求产生,就需要根据需求响应,并研判交通设计,再沟通不同的部门进行协同优化。”许龙华说道。
开幕式前,整装待发的广州巴士集团交通保障车。
系统执行
“大小流水线”科学可控
为确保开幕式当天的交通顺畅,市交通运输部门精细规划交通流线、精准调度指挥,针对“一场三站”、接待酒店、场馆等点位,精准规划了赛事保障“大流线”,涉及213条线路,约1300公里,并详细规划了30个场馆、23个酒店内部交通组织“小流线”,通过智慧调度系统完成智能任务分发、道路状况预警、车辆定位数据共享等方式,确保“车流可视、风险可判、调度可及”。
交通保障团队公共交通组邱晓斌介绍,开幕式当天根据人员属性划分安排出行方式,其中,观众以及工作人员以“地铁+公交”方式完成输送,运动员、演职人员、志愿者、嘉宾等受邀人员则采用赛事保障车辆完成接驳。
开幕式当天下午2:30,交通站场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在流花中心指引媒体人员及乘客上车。
据了解,这也是首次采用地铁专线方式完成输送工作,按照“一站一策”原则制定了客运组织方案,并通过高峰期加密行车间隔、加开备用列车等措施确保运力充足。在充分发挥地铁大运能优势的基础上,精准发挥公交灵活调度效能,补位完成“兜底”“接驳”运输任务。各类人群错峰进场,比如工作人员、演职人员、志愿者上午入场,新闻媒体人员、观众等下午入场,贵宾嘉宾等提前1~2小时入场,保障进场环节高效有序。
广州地铁站务人员为乘客提供指引。
在现场停车方面,为保障开幕式各类人群车辆顺利集结、有序停放,在开幕式安保封闭区内,利用现有停车设施选址,并在封闭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预备选取场地条件较好、车辆进出顺畅的空地,为各群体预留了10%的应急车位。
据交通保障团队停车保障组陈建丰介绍,奥体中心周边共设置了12个停车场及1处备用停车场,提供超过2300个停车泊位。所有停车场的视频监控与车位使用情况等数据100%接入交通运行中心智慧交通调度系统平台,可以实时显示各个停车场的车位使用情况、车辆进出动态与现场秩序状况,依托数据可视化大屏,为指挥层动态调整车辆引导策略、预防区域拥堵提供数据支撑,显著提升应急响应与资源调配效率。
香港代表团专车车队在奥体中心停车场等候散场乘客。
随着客群陆续抵达奥体中心,现场设置的“4+4+2”远端集结安检点成为人员分流进场的关键。据介绍,所有人员、车辆需在指定集结安检点完成首次安检后,分批、有序前往奥体周边进行第二次安检,实现“远端分流、有序进入”的管控目标。
广州公交集团的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导乘服务。
广州地铁黄村站工作人员引导乘客有序乘车。
55分钟完成60000人疏运
梳理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模式
开幕式这一天,奥体中心光华四溢,一场视觉与情感同在的开幕式,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圆梦未来”的激情与力量。
随着舞台灯光渐渐暗去,城市的交通运行也再一次进入忙时。据介绍,演出前观众可以分时段进场,到散场的时候,现场参与人员需根据设计的流水线有序离场。
广州公交集团下属巴士集团保障防爆安保人员任务的车队,在姬堂充电站待命,准备出发执行任务。
“第一次观看大型赛事的开幕式,交通配套安排让人很放心。”市民林女士分享,在活动前期便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陆续收到开幕式的温馨提醒,并根据建议时间抵达现场观演,“原本担心会分批疏散,动线设计还是比较科学的,活动结束后大半小时就坐上回家的地铁了。”
全运会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还介绍,开幕式后当晚21:45开始,当第一批观众散场离场后,到22:01地铁进入大客流疏运高峰时段,再到22:40观众和各类观演人员乘坐地铁或大巴顺利离开开幕式场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高效运行,用时仅仅55分钟就让数以万计的人们顺利踏上回家之路。
除了公交配套,广州公交集团调度逾7000辆出租车,为广大市民提供24小时保障服务。特别是在开幕式深夜至次日凌晨,组织出租车在天河公园、苏元地铁站及奥体中心周边进行循环保障。据了解,此次投入的出租车也为纯电动车,进一步落实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理念。
开幕式当天,如约出租车调度逾7000辆出租车,为广大市民提供24小时保障服务。
深夜时分的奥体中心内依旧灯火通明,虽然人潮已退去,运输工作却还在持续运作中,许龙华表示,“把嘉宾、演职人员们都陆续送回到出发点,我们的开幕式运输工作才算完结。”夜色中,在交通岗位上的每一个忙碌的身影不仅为开幕式“添光彩”,更为民生“筑基底”。
十五运会开幕式顺利举行,广州交通仍将持续做好赛事的交通服务保障;充分借鉴十五运会经验,提前谋划残特奥会开幕式交通保障专项方案;全面梳理开幕式交通服务保障中的成功经验与创新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模式”,为今后大型活动交通服务保障提供参考。
文字:南都N视频记者 郑雨楠 蒋臻
通讯员:穗交通宣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