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到大湾区,一群工程博士让农田长出“慧眼”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5-11-11 15:19
图片


开栏语:珠江潮起,湾区奔涌。当粤港澳大湾区从宏伟蓝图加速照进现实,这片热土已成为无数创业梦想拔节生长的首选之地和理想之城。刚刚圆满落幕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不仅是一场高手云集、精彩纷呈的竞技,更是一次创新力量与未来产业的集中巡礼。

大赛虽已收官,但创新创业的故事才刚刚启幕。从714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团队,正手握技术的利刃,怀揣改变世界的热情,成为湾区建设中最具活力的“新星力量”。

为持续讲述这些动人的创新篇章,本系列报道推出专题《湾区创talk·一期一会》。以“一期一会”为主线,我们将一次次走近大赛获奖项目,记录思想的碰撞、技术的迭代与梦想的生长——创业菁英们用人工智能重塑生产力,以生物医药守护人类健康,借智能装备升级传统行业,凭文化创意点亮美好生活。从院士领衔的尖端平台,到青年学子的奇思妙想;从意向融资过亿的“航母项目”,到扎根田野的智能“农夫”……每一次相遇,都是对创新精神的致敬;每一次“一期一会”,都是湾区未来的注脚。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的舞台上,一个从内蒙古草原走来的项目,以其硬核的科技内核与深厚的社会情怀,吸引了众多目光——它便是荣获大赛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赛道银奖的“内蒙古八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这个致力于用高能激光为农田精准除草的团队,核心成员并非来自传统农业领域,而是一群由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组成的多学科交叉队伍。是什么契机,让这群顶尖技术人才将目光投向了田间地头,聚焦于“除草”这一看似寻常的农事?

坚守初心:让有机食品走入寻常人家

“我们的初心很简单,就是让中草药不再有‘毒’,让更多人吃上有机种植的食品。”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项目创始人杨云飞道出了初衷。

这个想法的萌芽,源于一次在内蒙古赤峰市的工程实践调研。当地一位种植大户的诉苦刺痛了团队成员:由于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且成本高昂,种植中草药若不用除草剂,几乎无法经营。而长期使用除草剂,不仅导致药材药效下降,更可怕的是,其残留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

正是这份源于实业报国、健康为民的使命感,驱动着这支拥有机器视觉、激光器、无人驾驶、车辆设计、新能源电池等不同背景的清华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院的专家,毅然扎进了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中。他们立志,要用工程科技的“六脉神剑”,破解农业的“除草之困”。

图片

八爪智能在大赛现场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激光除草技术。

八爪智能的核心产品是高性能无人驾驶激光除草机器人。它通过“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闭环,实现“行走-识别-打击”全自动作业。

然而,让机器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准确分辨出“草”与“苗”,并实现毫米级精准打击,其技术难度远超想象。“最难的是识别和检测。”杨云飞坦言,“我们要在作物刚发芽、仅一两厘米高时,就快速区分哪棵是草,哪棵是作物。这涉及到光学高清成像、运动控制等一系列挑战。”

为此,团队构建了国内首个覆盖农作物芽期、幼苗期的植株级三维高质量数据集,并研发了“齐民”农业大模型。通过模型在端侧的“羽量化”部署,机器人能在低于100毫秒内完成杂草检测与灼烧点定位,除净率超过95%,定位精度小于2毫米。

与此同时,全地形线控底盘确保了机器人在丘陵山区中草药田里的通过性与可靠性;“四驱四转”的设计甚至能让它在两个轮子故障时实现“跛行脱困”。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中国农田,尤其是中草药种植地复杂多样的真实环境。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20种作物识别建模,目标在尽快覆盖100种以上作物,实现更广泛的农作物识别与适配。

大赛搭台:

从内蒙古到广州南沙 构建“一南一北”新格局

此次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八爪智能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与对接机会,与粤财创投、众智资本等投资机构的洽谈也已提上日程。

尽管起源于内蒙古,八爪智能已将发展的触角伸向活力澎湃的粤港澳大湾区。大赛结束不久,一台实实在在的除草机器人已从北方运抵广州南沙。

图片

八爪智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上进行路演展示。

“在北方,机器人一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可能只有四五个月。我们计划在南沙建立南方中心,与内蒙古的北方基地形成‘一个中心,两个支点’的格局。”杨云飞解释道,“这样,农闲时的设备可以南北对调使用,大幅提升机器利用率,加速回本。”

对于选择南沙,杨云飞看中的是这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发达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以及“菜篮子”工程带来的广阔应用场景。“南沙周边有大量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像广东菜心、芥兰、辣椒等都是我们理想的作业场景。我们已经开始对接本地种植大户,希望尽快让机器下地展示。”

在接受采访之时,八爪智能正与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多个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对接。谈及未来1-2年在南沙的目标,他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将南沙打造成公司的南方产业化基地和生产运维中心,同时依托华南地区的科研优势,与华南农业大学、亚洲种子实验室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开展农业大模型的研发,服务于植物生长态势分析和病虫害预防。

图片

10月28日,八爪智能在广州南沙参加2025年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

相较于单纯的政策优惠,他更看重这片土地所孕育的务实精神与市场活力。“我们一直相信,不应是因为享受政策才能让公司生存,而是当你把事做成之后,地方的支持自然会到位。”这种与市场共舞、用实力说话的理念认同,正是八爪智能决心落子南沙、深耕湾区的深层动因。

湾区生态:催化农业科技新未来

谈及与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的结缘,杨云飞表示,这得益于大湾区开放创新的平台引力。“我们总部在北京,一位常驻湾区的合伙人得知大赛消息后,便代表公司报了名。”他回忆道,“当我们从海选脱颖而出后,相关人社部门也主动联系并积极推荐,最终推动了我们的南下参赛。”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大赛平台在发掘和汇聚全国创新项目上的强大效能。

目前,八爪智能的激光除草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对农药残留“零容忍”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领域,如中草药、有机蔬菜、有机牧草等。

“例如种植红景天这类中草药,一亩地收益可达七八万元,除草成本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核心痛点是根本找不到人除草。”杨云飞算了一笔经济账,“我们的机器人一天可替代40个人工,随着未来批量生产后成本从目前的150万元逐步下降,对于种植高价值作物的用户来说,投资回报周期会非常可观。”

而对于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他坦诚表示,目前机器人的效率和成本还难以替代廉价的除草剂模式。“这更坚定了我们的方向——先在高价值、有机种植领域立住脚,用科技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推动一场彻底的绿色农业革命。”

这个不靠PPT、坚持自筹资金、用实干打磨产品的团队,正以其扎实的技术根基和明确的市场路径,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每一次与创新者的“一期一会”,都是对湾区沃土的深度感知。八爪智能的故事,不仅是尖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典范,更是一群卓越工程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以扎实的技术根基与清晰的市场路径,让“中国智造”在田野中生根发芽!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程安

图片:受访者供图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