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风范——范扬个展浅识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5-11-11 17:50

如今画坛,“大师”“大家”早被喊滥成了骗术幌子,真能担得起的反倒无人敢提——直到看了范扬“执古御今”展才懂,所谓“风范”从不是虚名堆的,是实力扎出来的。这份实力,不是空泛的评价,而是落在笔墨、做人、题材里的三点硬气,也是他能站稳画坛的根本。

图片

 说范扬靠谱,从不是因头衔多,全凭这三点硬气:笔墨有宋元老底子,却不拿“传统”当遮羞布,画的都是自己的筋骨;做人没“大师”架子,笑褶子和尚、挑担小贩,笔笔是百姓烟火气;题材不挑冷热,奥运、山川、街景随手画来都入味,从不用“创新”空话唬人。真懂画的都知,虚名撑不久,实力才站得稳——而这份实力,恰在广东美术馆新馆的展陈里,被两百多件作品具象地铺展开来。

图片

 2025年10月28日亮相的这两百多件作品,串起了范扬近二十年的创作路,没一件是“炒概念”的应景之作。“力与美”画奥运、世界杯,笔墨张弛全凭对运动的理解,不借赛事博眼球;“世事绘”写人间百态,旁题闲字藏生活禅意,不卖弄“文人情怀”;“山川写照”实地写生,丢开“三远法”框框,只画心里最真的山水,不拿“古法”装高深。每幅画都没花架子,笔墨里满是诚意——这份“不蹭虚名、只凭画说话”的踏实,恰是“执古御今”四个字的最好注解,既说透了他的实力,也戳破了当下画坛的虚火。

图片

 “执古御今”从不是老笔墨套新题材的简单叠加,更不是把“传统”当垫脚石,而是以传统为根、当下为魂:山石皴法学古人,却画出当代山水的厚重;老线条画运动员,却画出赛场的冲劲儿。对笔墨没敬畏,画现实就飘;对生活没感受,学传统就僵——他从不用“学传统”遮创新的懒,也不用“画当下”博流量的巧,只凭手上功夫让老笔墨适配新题材。这份“不端架子、不炒虚名”的底气,说到底,和他的为人一脉相承,范扬这人,本就和他的画一样,没半分“名家”的虚浮。

想当年,范扬管南师大美院、建金陵美术馆,忙得脚不沾地却不喊累、不摆谱;据我所知,谁找他题字问画,大多爽快应下,从不说“大师没空”。心里装着普通人,笔下才有人情味,哪像那些自封的“大师”,画里是匠气,眼里是名利。我最佩服的是那批对着电视速写的即兴之作,应时应景且随心所欲,这次展出的一小部分,为“全运会”在大湾区举行添加光彩,每一件都没应付,全是用心琢磨的真东西,而这样的真,也早被市场读懂——他的画稳居艺术市场前列,这份认可从不是炒作来的,是作品里的诚意真真切切打动了人。

只是树大招风,这般踏实作画的人,也曾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不过这丝毫没影响他的创作状态。好在日久见人心,如今越来越多人读懂了他画里的真,也越发认可这份不掺假的笔墨初心。在靠虚名圈钱的圈子里,他能站住脚,全因“传统为底、当下为魂”的画,让懂行的人愿意看、看得懂——画能自己说话,这就是“大家”该有的模样,也是“风范”最硬的底气,这份底气,也让观展时的感受愈发清晰。

图片

看这展,越看越明白:“大家风范”从不是喊出来、靠头衔撑的,是画出来、靠实力扛的。范扬从不说自己是“大家”,却用笔墨证明——不蹭虚名、不搞噱头,凭真功夫画画、真性情做人,就是当下最稀缺的“风范”。那些把“大师”挂在嘴边的人,画里是空的;范扬没提半个“大家”,画里却满是真东西。

从前总觉得“风范”在老画册、博物馆里,是遥不可及的过往;现在对着范扬的画才懂,真正的“风范”从不在虚名里,就在这般丢开包袱、扎进笔墨的实处——让画里的实力盖过所有虚头衔,让旁人从作品里读懂“大家”二字,而非自己喊出来。多看几眼范扬的画,就懂这个理。

文/方土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