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多地知名商圈陷入“严重内卷”与“生存空间被压缩”的背景下——北京三里屯某老牌商场部分楼层空置率超30%,上海某社区购物中心因客流锐减宣布闭店,就连零售巨头永辉也开启“胖改”转型——商业地产的困境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在珠海同样显现。以商业密集的前山立交为核心,多个大型商业项目面临同质化竞争的严峻挑战,“商业供给过剩”的讨论持续升温。
在当前商业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一种突破传统购物中心标准化模式的商业新形态——非标商业,正以其独特的内容叙事和场景体验成为破局之道。格力集团旗下新香洲・格创悦里项目凭借“开放式+泛体育主题” 的非标商业形态,打破传统商业边界,融合体育、生态与消费等多元场景,构建具有“呼吸感”的商业空间,试图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新香洲·格创悦里何以在普遍困境中开辟新路?其背后的创新密码是什么?这一探索又为传统商圈转型提供了哪些新启示?这已成为业内关注的新焦点。
从“人挤人”到“空荡荡”,珠海商圈呈现两极分化
2025年的珠海商圈,正经历着一场无声的洗牌。
在明珠路,一家经营超过十五年的老牌商业广场内,仅剩三家餐厅仍在坚守。
“我们每月要承担租金,商场却很少帮我们引流。”前山某商场餐饮商户坦言,传统模式下,商场与商户更像“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商场只关注租金到账。这种单向的利益关系,导致商户频繁撤店,形成“客流少—营收降—涨价—客流更少”的恶性循环。
传统商业模式正面临着挑战,许多承载着周边居民购物记忆的商业体,似乎已难觅往日辉煌。
记者走访珠海多家商场发现,多数商场仍延续“品牌堆砌+餐饮娱乐”的传统模式,从品牌组合到空间设计高度雷同。“逛了很多商场,感觉虽然换了个地方但看到的都一样。”年轻消费者王小姐的感受,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远处的华发商都依然保持着旺盛的人气。周末的停车场仍需排队等候,多家热门餐饮店一座难求,展现出成熟商业体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韧性。与此同时,新香洲·格创悦里作为非标商业的创新实践者,以“开放式街区+泛体育主题”为核心定位,探索“体育+主理人”融合模式,为大湾区商业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
纵观当前珠海商业格局,新老项目分化加剧的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部分业态传统、品牌老化的商场面临空置压力;另一方面,注重差异化定位和沉浸式体验的新项目正展现出强劲吸引力。
从老牌商场的空置困境,到成熟商业体的稳健表现,再到新兴项目的创新探索,珠海商圈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不仅反映了消费市场的变革趋势,更预示着商业地产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在消费习惯深刻变革与电商持续冲击的背景下,传统商业体如何破局突围,已成为业内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
格力集团为何押注非标商业?
“不是消费力消失了,而是传统商场没跟上需求变化。”赢商网城市商业地图事业部研究总监杜晓莹在“非标商业 价值共生——新香洲·格创悦里商业共创对话沙龙”指出,珠海商业的发展短板主要集中在商业体量有限、缺乏顶级商圈引力,国际品牌与首店经济短板明显,商业运营专业度有待提升,交通接驳与夜间经济配套不足等方面。
在消费升级与实体商业转型的关键节点,传统购物中心面临严峻挑战。珠海传统商业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全国传统商业转型阵痛的缩影。
就在传统商场纷纷收缩之际,格力集团却“逆势而行”,推出新香洲・格创悦里项目,主打“开放式+泛体育主题”的非标商业形态。“我们不是盲目扩张,而是看到了传统商业的痛点,也找到了破局的方向。” 珠海格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直言,格力集团入局非标商业,源于对商业本质的重新思考。
在他看来,传统商场的核心问题,是筑起了一道隔绝生活场景的 “第四堵墙”——将商业空间与日常消费、休闲体验割裂开来,导致商场变成 “刻意的目的地”,而非“生活的自然延伸”。“当前商业不缺场地,缺的是能被记住、让人愿意反复回来的空间。”这一判断,成为新香洲·格创悦里设计的核心逻辑。
项目的破局思路颇具颠覆性:将4.7万平方米的珠海市全民健身中心、2.8万平方米的体育商业街区,与38.4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有机串联,构建无界的生活场域。在这里,打完篮球的年轻人可直接走进主理人咖啡馆歇脚,健身后的家庭能在公园步道旁挑选文创产品,“场景跟随热爱”的布局,让商业融入生活肌理。“我们想让商业学会‘呼吸’,和城市生活同频共振。”珠海格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解释。
格力集团的底气,来自其在文商旅投资运营板块的积累。据介绍,格力集团拥有高端酒店集群,涵盖东澳岛的格力东澳大酒店、阿丽拉珠海东澳岛、珠海东澳岛万豪度假酒店和大万山岛静云山庄4家在营酒店和即将开业的英迪格、雅乐轩酒店等两家城市型高端酒店,包括兴格优和汇·海天、新香洲·格创悦里、漫舒·溪里、旺角荟等商业综合体,珠海市全民健身中心、横琴客运码头和格创家公寓等系列生活配套,码头运营、游艇船务及珠海太空中心、中国兵器馆等等多元化业务矩阵,这些资源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通过“资源互通”产生化学反应。
从“卖场地”到“做生态”,助力珠海商业升级
“新香洲·格创悦里的尝试,抓住了珠海商业转型的关键——差异化与体验感。”杜晓莹分析,珠海作为港澳居民“1小时生活圈”的核心城市,2024年经港珠澳大桥入境的港澳单牌车超百万辆次,这部分客群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与项目“体育+”主题高度契合。而项目周边34.65万常住人口,又构成稳定的消费基本盘。
与传统商场不同,新香洲·格创悦里试图重构与商户的关系。“我们与主理人不是简单的租赁关系,而是品牌共创伙伴。”珠海格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强调,项目不仅为商户提供空间,还开放格力的全域资源:共享文旅IP流量、协助策划联合营销活动、打通会员体系。这种“利益共生”模式,已吸引不少特色品牌关注。“真正的合作不应是‘品牌入驻空间’,而是‘两个文化体的共振’。”和记亚洲小馆主理人表示,项目清晰的主题定位与灵活的政策,让品牌有信心参与共创。
“大环境或许会影响商业节奏,但从不会决定生死。”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珠海商场的困境,本质是传统商业逻辑的失效。当消费需求从“买商品”转向“买体验”,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像新香洲·格创悦里这样主动重构空间、用户与商户关系的尝试,或许能为珠海商业找到新的生机。
随着消费理性化与情绪价值崛起,非标商业正在经历从“卖货空间”到“城市精神容器”的蜕变。那些能在波动中站稳脚跟的实体,靠的从来不是“等待环境变好”,而是主动重构与用户、商户的关系。
新香洲·格创悦里的探索或许预示着商业地产的新方向:当商业真正学会“呼吸”,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时,它就能超越单纯的买卖关系,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的情感纽带。在这个商业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或许是:只要能持续创造价值,再难的环境里,也能找到生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栋(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