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世界”孤独症青少年儿童公益画展“深圳之眼”开展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11-12 22:00

一幅描绘乡间小路的水彩画留住了不少路人的脚步。画面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光影,笔触细腻而温暖。这幅画的创作者,是19岁的孤独症少年睿宇。画中宁静的乡间小路,与儿时妈妈教他学会骑自行车的那条路格外相似——那条烙印着睿宇成长的乡间小路。

800x534_69147960e593d.jpg?X-Amz-Content-

11月11日,由大米和小米与德力西集团联合发起的“我眼中的世界”孤独症青少年儿童公益画展登陆“深圳之眼”。画展收到来自北京、深圳、山东、广西等多地孤独症人士的画作。

800x534_69147960aa085.jpg?X-Amz-Content-


800x534_69147961a357c.jpg?X-Amz-Content-


画作中的元素被制作成展区布景的一部分;用手触摸就会闪耀的星星装置好似他们需要被触及的内心世界;画作间穿插着“什么是孤独症?”“与孤独症人士相处,我们可以怎么做?”的“好奇按钮”让大家“看懂”他们……此次画展由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深圳之眼购物中心支持,旨在搭建理解、接纳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人士的世界。

练习,练习,再练习

对于孤独症孩子而言,掌握一项技能,往往要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与坚持。16岁的兆嘉最初拿起画笔时,连一条平稳的线条都难以画出。

兆嘉一岁多时,在父母搀扶下也无法行走,被医生诊断为全面发育迟缓。此后,兆嘉的妈妈带着他辗转北京各大医院,尝试了全天康复训练、针灸、营养调理等多种方法,但仍只能看着他与同龄孩子的差距逐渐拉大。直到发现兆嘉有捏手、痴迷旋转物体的刻板行为,结合查阅的资料,兆嘉的妈妈隐隐猜想——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兆嘉六岁时,这份猜测成为现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郭延庆教授确诊了兆嘉的孤独症倾向。

手部无力、精细动作薄弱,是兆嘉成长路上的一道难关。为了教他写字,每天放学后,兆嘉的妈妈抽出两小时,手把手地从横竖撇捺教起。用了将近四年,兆嘉才写出完整的汉字。兆嘉的妈妈想为他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恰好孩子就读的特校设有美术课,兆嘉的学画之路就此开启。

绘画比写字更具挑战性,多变的线条让兆嘉再次陷入迷茫。兆嘉妈妈从他喜欢的星空、大海等自然风景入手,陪着他练习。由于兆嘉手部力气不足,彩铅涂色浅淡、油画棒难着色、水彩笔易洇破纸,无数次尝试后,丙烯画终于让兆嘉找到了方向。大刷子铺色的便捷、色彩混合的奇妙、画错可修改的包容,让兆嘉慢慢爱上了创作。

图片

兆嘉的作品《春日寻芳》。受访单位供图

铺底色、叠加细节、反复堆叠罩染……一幅看似简单的作品,可能数周才能完成。兆嘉妈妈充当“助手”,和兆嘉一起构思景物,搜集素材,必要时辅助完成细节。“他画画的时候眼里有光,终于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方式。”兆嘉的妈妈说。起初兆嘉会主动送给同学、老师及志愿者自己的画,一句句“画得真好”,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绘画显著提升了他的精细动作能力,从歪斜的线条到细腻的笔触,肉眼可见的进步让兆嘉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从创作中获得的自信,是其他活动都替代不了的。”

在绘画中汲取“力量”

同样在绘画中找到力量的,还有睿宇。两岁确诊孤独症后,睿宇妈妈带他从深圳回到老家。小学时,睿宇因难以在课堂上安坐,且没有主动语言,和同学的相处并不顺利,睿宇妈妈甚至还收到了校方劝退睿宇的消息。孩子无法像普通小孩一样正常读书虽然难受,但大家对孤独症孩子的偏见更让她难以接受。睿宇的妈妈此后便亲自承担起孩子的认知与文化课教育。

图片

睿宇的作品《晨光中的小路》。受访单位供图

在家人眼中,睿宇是个善良温暖又自律的孩子,会主动给家人的杯子添满水;会提前做好晚饭……“他语言表达有限,但内心对世界的感触很丰富。”睿宇的妈妈曾在他的日记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要尊重别人,不能说话打击别人,不能刺激欺负别人。”因为小时候自己的经历,睿宇在日记里记下了他的感受和思考。

睿宇的妈妈回忆,画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睿宇,是他情绪平稳的“辅助器”。10岁那年,睿宇的妈妈偶然发现孩子在纸上画下的流畅线条,敏锐地捕捉到他的绘画天赋。从儿童画到素描再到水彩,睿宇在美术机构断断续续学了几年,虽然进度比同龄人慢,却格外扎实。

睿宇的妈妈渐渐发现,拿起画笔,睿宇就能安静地坐几个小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原本的情绪问题也随之平息,“画画是睿宇找到的精神支点”。

“妈妈有你很幸福。”这是妈妈常对睿宇说的话。“早年不仅外界对孤独症认知匮乏,就连我们家长,也很难找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睿宇的妈妈回忆,当初很多干预方法她只能从书中学习,更多地则是用心走进睿宇的内心。“陪伴是最好的干预,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结是一个支点,慢慢扩大,他就能逐渐与这个世界建立更深的连接。”

本次画展作品刚展出,睿宇的画作《带露玫瑰》就被看展观众预订了。“之前睿宇的作品也参加过一些展览,这次在深圳举办画展,我和睿宇第一次到现场看展出作品”,11月12日,睿宇的妈妈在展览作品前向部分参观者分享着睿宇的创作之旅。“这个展出不仅鼓舞了参展孩子的家庭,也让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我也希望大家看画作的同时,将目光聚焦到孤独症人群,去看见他们的光芒。”

一封“特殊”的邀请函

11月11日—11月20日,“我眼中的世界”孤独症青少年儿童公益画展在“深圳之眼”进行展出。在这里,色彩会代替言语,笔触能传递心跳;在这里,孤独症青少年儿童用画笔突破常规表达方式的阻碍,让大家得以一窥他们内心充满诗意的宇宙。

800x534_69147961d1eb4.jpg?X-Amz-Content-


800x534_69147960c6ff2.jpg?X-Amz-Content-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多样性,孤独症的发生率大约是1%,也就是说平均每100人中,就可能有1位是孤独症。他们有的能力较弱,很努力才能做到生活自理,也有的在用独特的才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价值。他们和外界相处的方式跟其他人有差异,但社会应该理解和接纳他们的不同。

图片

睿宇和其他获奖小画家上台领奖。受访单位供图

“‘我眼中的世界’公益画展正是为搭建理解的通道而来。我们诚挚邀请大家走进展区,透过色彩感受孤独症孩子们对世界的热爱与期待。”大米和小米相关负责人说,大家走进“深圳之眼南区”,不仅可以欣赏到孤独症孩子的画作,主办方还准备了有关孤独症的科普小知识,让参展者可以参与其中,了解神经多样性不是距离,而是人类共同的风景。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谢萌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嘉琳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