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戴耳机的受害者”上热搜,医生:听力损伤不可逆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5-11-13 10:10

近日,“长期戴耳机的受害者出现了”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担心,耳机还能不能戴?长期戴耳机会聋吗?

图片

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孙悦奇副主任医师、肖志文副主任医师提醒,耳机是否科学使用才是关键。

疲劳熬夜时戴耳机更易突聋

长期戴耳机会导致突聋吗?“长期戴耳机”和“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并不存在必然关系。

孙悦奇介绍,“突聋”是一种医学急症,指在72小时内出现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听力下降。其诱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内耳血管痉挛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过大等。

不过,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尤其在疲劳、压力大的情况下,强烈的噪声刺激会导致内耳毛细血管痉挛、供血不足,如果恰好叠加身体的其他易感因素(比如“三高”、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就可能诱发“突聋”。

“突聋”的“锅”,不该全让耳机“背”。孙悦奇说,关键在于耳机的使用强度与时长,噪声性听力损伤是不可逆的,而且会逐渐累积。

图片

新华社照片。

戴耳塞、听音乐睡觉可以吗?

为了隔绝鼾声或街道噪音,很多人选择戴硅胶或泡棉耳塞睡觉。肖志文表示,这种做法是物理隔音,对听力影响不大,但若使用不当,容易引发:

一是外耳道炎。耳塞会堵塞耳道,导致内部潮湿、不透气,成为细菌和真菌的“快乐老家”。

二是耵聍栓塞(耳屎堵塞)。长期佩戴耳机会把耳屎不断往里推,日积月累,出现其他耳问题。

三是压迫与不适。材质过硬或佩戴过久,可能压迫耳道,引起疼痛。

专家建议,应保持耳塞清洁,定期更换,如果耳朵有任何不适,如发痒、疼痛,请立即停用并就医。

此外,睡觉时播放音乐或“白噪声”,也不意味着听觉系统休息了。“听觉神经仍在工作,会影响睡眠质量,让耳朵长期‘加班’,久而久之可能造成疲劳性损伤。”肖志文解释,如果需要“助眠音乐”,可设置30分钟定时关闭,音量保持在若有若无的程度。


款式多样的耳机,怎么挑?

不论是骨传导、头戴式还是入耳式耳机,只要音量够大、时间够长,都可能损伤听力。

市面上常见的耳机优缺点如下:

骨传导/耳夹式:不堵耳、能听环境音,但嘈杂时人易开大音量;

头戴式(包耳式):佩戴更舒适,隔绝一部分环境音,不需要开很大的音量就能听清,但夏天戴着热,不方便携带;

入耳式:隔音最好,音质细节最丰富,但声音直冲鼓膜,声压更大,同时容易滋生细菌,诱发外耳道炎。

医生建议:在安静环境下,首选头戴式降噪耳机;若是运动人群,可选择骨传导耳机以保障安全。

 

医生给“耳机人”的护耳建议

专家表示,使用耳机应遵守国际公认的护耳准则——“60-60”黄金法则,即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佩戴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给耳朵“放个假”:每佩戴1小时,至少摘下耳机,让耳朵在安静环境下休息10-15分钟。

嘈杂环境应“降噪”:在地铁、公交等嘈杂环境,请优先使用降噪耳机,用“技术”对抗噪音,而不是用“更大的音量”对抗。

注意卫生:定期清洁耳机,尤其是入耳式和耳塞。

出现预警信号,立即就医:如果发现自己开始耳鸣(耳朵里总有嗡嗡或嘶嘶声)、听力下降(感觉声音变小或发闷)、或者耳朵有胀痛感,请马上就医,挂号耳鼻咽喉科。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陈子滢 张婷婷 张源泉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